華文網

創業失敗是因為你不會用“武大郎”的思維去包裝自己

洒家今天看了一個故事,給大家分享一下:

有家餐廳,

做了很多年,因為近些年,餐飲競爭大,花樣多,客流急劇減少,生意冷清。門可羅雀。

老闆在某天閑來無事,翻閱本地的電話薄,突然,有意無意的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是一個和名人一樣的名字。同名同姓,我們簡稱叫ABC。

也許是好玩的心態,也許是生意壓力,讓他有個大膽的想法。

1、他聯繫ABC以抽獎為名,讓ABC週六來餐廳免費享受二人套餐。

2、提前在門口張羅海報,錦旗宣傳“ABC週六光臨本店”

這期間,陸陸續續有人好奇進來打聽和用餐。生意轉變不少。等到週六的時候,更是座無虛席。等到當晚即將揭曉ABC的時刻,大家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鎮上普普通通的一對夫妻。

開始一愣

才明白,不過大家都豁然一笑。繼續享受老闆安排的美食和當晚的小節目。

此後,這家店因為這個事件行銷,大大出出名。客流自然不愁。

老闆還是會繼續找與一些名人,同名同姓的人,週六免費用餐,做宣傳。提前宣傳一些“你猜今晚會是誰”“週六那個名人來”“這個名人的故事你肯定懂”等等類型的話題。反而顧客會更有趣的參與進來。

老闆沒花一分錢,用一種“借力”宣傳的創意,贏得了自己的口碑和銷量。

PS:有意思嗎?不用糾結案例真假,對錯,銷售創業都會有一些瓶頸期,

怎麼打破它,往往絕對都不是常規套路,都在嘗試新的玩法和思維。就像名人可以以自己的影響力做宣傳吸引人來瞭解產品,這個都知道,但是怎麼借助名人的效應來巧用到自己的產品宣傳中?
這是一個思維,借力+創新

回想一下你身邊有類似的“借力”故事嗎?比如一個產品名字?比如一個店家名字?比如一個節日名字?還比如。。。。留言

叫我洒家,職場創業十年。喜歡和行業高手交流學習後分享出來。歡迎關注,咱們一起交流學習。

八小時內求生存,八小時外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