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婆婆不看孩子就不給婆婆養老了嗎?人生的等式不是這樣的!

婆婆不看孩子就不給婆婆養老了?

最近不止一次的在頭條上看到這樣的資訊,有的是以文章形式出現,有的是以問答形式出現。

先是說出婆婆的各種錯誤、各種冷漠、各種不配合,

然後,給出結論:

你既然這樣,那你老了以後別怪我不養老!

回復的人大多居然都表示理解。

真讓人感慨!

婆婆就是閑著整天打麻將不給你看孩子,你就可以理所當然的不給婆婆養老了?

人生的等式應該是 “父母把我養大=我給父母養老” 吧?

什麼時候變成了“公婆給我看孩子=我給公婆養老”了? !

對,這個等式是有些不同,一個是父母,一個是公婆。

可是,公婆也是老公的爸媽呀!

老公的爸媽不給看孩子了,就不給公婆養老了,你讓你老公怎麼辦?

一問:

居然說:我不攔著老公給公婆養老。

請問:

你老公天天上班給家裡賺錢,你在家當全職太太,你讓你老公怎麼給公婆養老?

辭職嗎?

你老公賺的錢,你們全家花;

你做的家務,你們全家享受;

既然家庭已經分工,一個賺錢,一個顧家。

你和你老公早就是一個整體了,如何分得開?

你為你老公承擔一部分照顧老人的責任,又有何不可?

二問:

居然理直氣壯的說:老公願意給公婆錢就給吧,但是別讓我照顧他們,沒門兒!

理由很簡單:因為在你生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公婆沒幫你。

你老公不是你公婆養大的孩子嗎?

沒有你公婆,你能有你現在的家庭、現在的孩子嗎?

三問:

居然還有人說:

如果婆婆太壞,到老了兒媳還給養老,會縱容其他人變成壞婆婆的!

還有比這個邏輯更無法理解的嗎?

有哪個婆婆看到某一壞婆婆被養老送終了,然後就由好變壞,成為壞婆婆了?

好婆婆的時候不能得到的,成為了壞婆婆就能得到了?

如果說,你在上班,你有經濟能力,不做家務不照顧人。

那其實好解決。

如果你老公孝順,他辭職在家照顧爸媽,你來做你家的經濟支柱;

如果你老公也如你一樣,覺得爸媽當時各種過分各種冷漠,也拒絕養老,那麼,我也只能呵呵了。這種兒子,比兒媳婦更糟糕!

真的如此,我只能替你們期盼:

你們的孩子一定不要記得這些事,不然你們老了以後,晚年的天倫之樂恐怕會成為奢望!

說的自私一些:

你即使不為了你老公,也要想想孩子。

不管老人多錯,你不孝順老人,孩子看在眼裡,作何感受?有何影響?

當老人病臥在床時,你不去照顧,孩子會怎麼想?

你在那裡看著生病的婆婆時,腦海中仍然是你當時不被照顧時的各種委屈和憤怒,依然無法原諒她,無法照顧她。

可是孩子看到生病的奶奶時,他想到的會是什麼?不會和你一樣吧。

在孩子眼裡,這就是一個生病的人,很虛弱,很需要照顧。

而你冷漠處之,不管不問。

孩子怎麼想?

你會這樣對孩子解釋嗎?

:“寶貝,因為奶奶當時沒有照顧我和你,還給媽媽很多氣受,所以媽媽現在才不管她的,她是自作自受的,不是媽媽不好,你懂得吧!”

孩子在心裡會怎麼想?

(1)等我長大了,你就應該幫我照顧我和我的孩子,如果你不照顧我和孩子,那我也不給你養老。

這個邏輯沒錯吧?

(2)如果你照顧了,沒照顧好呢?兒媳婦不滿意呢?

你兒子會不會說:“媽媽,你怎麼沒照顧好他們呀?那將來你老了,可別說我們沒照顧好你呀!”

這個邏輯也沒錯吧?

那麼,這個家庭成了什麼?

還剩多少愛?!

反之,你若換一個處理方式。

如果你公婆對你不好,你可以在他們身體尚可的時候保持距離,盡可能的少交往,住的遠點,以免見面難受。

可是當他們身體越來越差,不能照顧自己時,還是要接到身邊來照顧。

如果經濟條件好一些,在附近買個房或者租個房,請個保姆,每天帶著孩子去看望一下,端個茶倒個水的,也不為難吧。

這樣做,雖然你委屈些,可是對孩子的意義就相當大了。

也許我不會對她微笑讓她開心,但可以沉默不說話;

也許我不會給她變著花樣做飯,但可以一日三餐讓她吃飽;

也許我不會噓寒問暖,但即使冷著面孔也會給她倒水端飯;

……

做這些,不求誰感恩戴德,但求無愧於心。

很虛弱,很需要照顧。

而你冷漠處之,不管不問。

孩子怎麼想?

你會這樣對孩子解釋嗎?

:“寶貝,因為奶奶當時沒有照顧我和你,還給媽媽很多氣受,所以媽媽現在才不管她的,她是自作自受的,不是媽媽不好,你懂得吧!”

孩子在心裡會怎麼想?

(1)等我長大了,你就應該幫我照顧我和我的孩子,如果你不照顧我和孩子,那我也不給你養老。

這個邏輯沒錯吧?

(2)如果你照顧了,沒照顧好呢?兒媳婦不滿意呢?

你兒子會不會說:“媽媽,你怎麼沒照顧好他們呀?那將來你老了,可別說我們沒照顧好你呀!”

這個邏輯也沒錯吧?

那麼,這個家庭成了什麼?

還剩多少愛?!

反之,你若換一個處理方式。

如果你公婆對你不好,你可以在他們身體尚可的時候保持距離,盡可能的少交往,住的遠點,以免見面難受。

可是當他們身體越來越差,不能照顧自己時,還是要接到身邊來照顧。

如果經濟條件好一些,在附近買個房或者租個房,請個保姆,每天帶著孩子去看望一下,端個茶倒個水的,也不為難吧。

這樣做,雖然你委屈些,可是對孩子的意義就相當大了。

也許我不會對她微笑讓她開心,但可以沉默不說話;

也許我不會給她變著花樣做飯,但可以一日三餐讓她吃飽;

也許我不會噓寒問暖,但即使冷著面孔也會給她倒水端飯;

……

做這些,不求誰感恩戴德,但求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