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國兩大水利工程的興衰,竟然決定了後世王朝的命運,影響至今

秦國修建的兩大水利工程,其輝煌成就和滄桑變遷對後世王朝的興衰影響巨大。鄭國渠和都江堰,初成時都是氣勢恢宏,灌秦沃野千里,助秦一統華夏。歷經兩千多年風雨巨變,

王朝更迭,一個由於地質缺陷逐漸消亡,慢慢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另一個卻至今完好仍在正常使用。位於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約建成於西元前251年,代表城市為“天府之國”的成都。位於關中平原的鄭國渠約建成於西元前236年,代表城市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

圖片來自網路僅供分享學習

西元前316年,(分別位於今重慶和四川)巴國與蜀國不睦,而巴國與苴國交好。這年,蜀國出兵攻打苴國,苴侯逃到巴國,向秦求救。秦王欲攻蜀,然而蜀道險阻,且正值韓國來犯,因此與臣下商議,最終,決定令張儀和司馬錯出兵攻蜀,滅蜀後,又順道滅了苴巴兩國,並在這裡設郡,巴蜀遂定。但是位於蜀郡成都平原,一直是個水患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

於是數十年後,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和設計,建造了偉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圖片來自網路僅供分享學習

鄭國渠,位於關中平原北部,西引涇河東至洛水,長約300餘裡,建于秦王政元年(西元前246年)。這年秦王嬴政剛剛登基,韓國因懼怕秦國,便以“疲秦之計策”派水工鄭國入秦,

獻策修渠,欲借此消耗秦國人力資財,削弱秦國軍隊。怎奈此舉適得其反,卻促進秦國更加強大。《史記·河渠書》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折今110萬畝),收皆畝一鐘(折今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在秦朝之後,成都由於地處西南交通不便,雖然農業上成就不菲,但是政治經濟地位較低,其間誕生過幾個小王朝。而西安地處關中平原腹地,

久為全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成就了漢,隋唐等等輝煌強大的政權,但這些終成了輝煌的過去式。如今這兩座同位於西部的省會級城市,其在城市規模,人口和經濟水準上卻好像是倒過來一樣。西安在唐朝以後其政治地位逐漸降低,到了現在卻還比不上這個當年曾不屑的西南邊陲城市——成都。

圖片來自網路僅供分享學習

唐朝之後,帝王們為什麼拋棄了建都長安,這個中華的龍興之地呢?這其中有多個因素,現在我們別的不說,只要看看鄭國渠的興衰就足見一斑。鄭國渠建成後,正常使用並發揮全效只有幾百年時間,因為鄭國渠與都江堰的地質不同。自開鑿以來,由於泥沙淤積,幹渠首部逐漸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後世王朝不斷修繕,改變涇河河水入渠處。但是由於此地質缺陷,日積月累,水土流失河床淤積越發嚴重,疏通鄭國渠就變得越發困難。終有一日,鄭國渠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就如同帝王們拋棄建都長安一樣的命運,甚至連時間節點都如此吻合!

圖片來自網路僅供分享學習

唐朝之後,帝王們為什麼拋棄了建都長安,這個中華的龍興之地呢?這其中有多個因素,現在我們別的不說,只要看看鄭國渠的興衰就足見一斑。鄭國渠建成後,正常使用並發揮全效只有幾百年時間,因為鄭國渠與都江堰的地質不同。自開鑿以來,由於泥沙淤積,幹渠首部逐漸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後世王朝不斷修繕,改變涇河河水入渠處。但是由於此地質缺陷,日積月累,水土流失河床淤積越發嚴重,疏通鄭國渠就變得越發困難。終有一日,鄭國渠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就如同帝王們拋棄建都長安一樣的命運,甚至連時間節點都如此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