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茶外話」看看紫砂壺大師心目中的好壺是什麼樣的(紫砂加砂)

一把好的紫砂茶具貴在形、氣、神。形者,形象也。點與線,線與面,明暗與虛實,壺體的各個部位和諧一體。氣者,氣質也。壺如人,氣質為貴。此乃內在之精神,非一日之功也。神者,神韻也。

此乃壺外功夫。物有所像俗也。花非花,壺非壺,方是壺家追求之境界。下麵就看紫砂大師們心目中什麼樣的壺才是好壺呢?

顧景舟:

一件完好的宜興紫砂壺,必須是作品本身能夠抒發藝術語言,令人油然而生一種美好的藝術感受。一是要給人一種美的外在形象,

二是要散發美的情趣,三是要有美的藝術內涵。如果能做到三者皆備,便達到了精氣神融會貫通的境界,就能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那才是一件上乘的作品。

蔣蓉:

壺是人做的,壺與人又有不少相似之處,用心觀察,你會發現同樣造型的壺,不同的人做,就會產生不同的韻味,有高雅粗俗之分,有霸道儒雅之分。做壺是做藝,做藝如做人,需要全身心投入,要認真做人、認真做藝,

不要把造型、做工勉強帶得過的壺給人,這樣對收藏者是極不負責任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不要看今天帶得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人會評價這把壺,也會評價做壺人的藝品。藝術上對別人負責,實際是對自己負責。

譚泉海:

做陶刻的,

功夫在陶外。我每天都要練字畫畫,連篆書、楷書、隸書、草書,寫生和臨摹古畫。紫砂陶刻主要還是用線條的粗細濃淡、軟硬遠近來反映。我一般是做工筆,工筆有內容,陶刻容易表現。

紫砂壺本身很古樸,你把很多顏色弄上去,就不行,破壞了紫砂器渾樸天然的本質,不能很好的反映紫砂本身的質地效果。紫砂禮品要加裝飾,不能和紫砂本身的特色相衝突。我們講的墨分五色,

如黑白照片的效果,也很好。我的工藝追求是出了凸顯紫砂的質地特徵之外,也注意反映陶刻的用刀特色。

呂堯臣:

紫砂壺是有靈性的,你喜歡它,它也親近你;日久撫摸,壺身亞光漸起;珠璣隱現,通體似玉若瑩,這才是紫砂的真容。

鑒賞一把壺:

一要看泥質,

優質泥往往選料精細、加工繁複、陳腐多年、泥色自然、溫潤凝重而無需加工,入手便光潤古雅,俗稱“天青泥”;

二要看造型,無論光器、花貨、筋襄器,要有形有神、骨肉勻稱;

三看功能,口蓋嚴絲合縫,壺嘴出水流暢,壺把端拿省力,裝飾玩味無窮;

四聽聲音,一把好壺,敲擊的聲音應該是清脆的,有金屬的質感。低沉、沙啞的聲音,表明這把壺的燒成有問題。

一把紫砂壺,如果具備上述四個條件,無論有否名頭,就是一把好壺了。

顧紹培:

我認為搞紫砂壺造型設計,一定要有節奏感,作品的節奏感越強,宜興紫砂的韻味越足。只做小的,放不開,如同繡花一樣;做大的,能掌握作品的氣度、骨架。如同古代的青銅器一樣,它象徵的是一種權利,所以它的造型有氣度、有力度,有一種不可動搖的霸氣。我把古代青銅器的這種霸氣吸收到紫砂大器的造型上來,紫砂大器的造型也要有霸氣、有力度。要大氣,就要掌握它的韻律、節奏,再加上平衡、和諧,就產生了韻味。

鮑志強:

亂刀,亂中不亂,它是有規律的,在亂中要表現墨韻的味道,針對畫面的要求,要合理的去運用。我在陶刻上,一般還是喜歡線面結合的運用。有塊面、有線條、有粗有細,這樣有對比。要達到這種要求的話,在一些刀法的運用上面,就要根據物件的要求來進行變化。

如果死搬硬套過去的那一套刀法,要表現某些物件就沒有辦法了。你要刻出按照自己的藝術眼光來表現的這個形態的話,就必須要琢磨自己形成的這種刀法並靈活運用它。

什麼是紫砂壺加砂? 如何看待紫砂壺的加砂工藝

紫砂胎中加砂,通常是將生砂(未經燒制)或熟料(經過燒制)加工成大小、目數相同的顆粒,裝飾在不同色彩的壺體上。在加工泥料的時候,有些是直接將砂礫摻入泥料中,可稱為調砂;也有將泥料打成泥片之後,將砂礫撒在泥胎之上、嵌入胎中,稱為鋪砂。

對於一些熱衷普通紫砂壺收藏的朋友來說,加砂紫砂壺看起來“不夠純粹”。然而,喜歡加砂紫砂壺的人則認為,採用加砂工藝燒制出來的紫砂壺有星星點點的色彩、錯落有致,十分樸實自然。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看待紫砂壺的加砂工藝呢?

在紫砂收藏領域,向來有“泥是肉,砂是骨”的說法。製作紫砂壺的原料,本來就含有泥和砂這兩種不同形態的物質;紫砂壺的加砂工藝,就是練生泥時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砂粒、其中的石英含量較多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從本質上來講採用的始終是同一種料。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在紫砂壺製作(特別是採用朱泥製作、成型難度較大的紫砂壺)的過程中,適當加砂有利於提高其成品率,這也是紫砂加砂工藝存在的現實意義之一。

所以,總的來說,只要是採用原礦紫砂泥料製作的紫砂壺,無論加砂與否都有存在的意義。當然,好的加砂紫砂壺也是有一定標準的:粗而不糙、細而不膩、砂感十足、古樸大方。只有達到如此效果,才不失為值得使用、收藏的紫砂壺。

文章內容來源於風音堂,意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無論有否名頭,就是一把好壺了。

顧紹培:

我認為搞紫砂壺造型設計,一定要有節奏感,作品的節奏感越強,宜興紫砂的韻味越足。只做小的,放不開,如同繡花一樣;做大的,能掌握作品的氣度、骨架。如同古代的青銅器一樣,它象徵的是一種權利,所以它的造型有氣度、有力度,有一種不可動搖的霸氣。我把古代青銅器的這種霸氣吸收到紫砂大器的造型上來,紫砂大器的造型也要有霸氣、有力度。要大氣,就要掌握它的韻律、節奏,再加上平衡、和諧,就產生了韻味。

鮑志強:

亂刀,亂中不亂,它是有規律的,在亂中要表現墨韻的味道,針對畫面的要求,要合理的去運用。我在陶刻上,一般還是喜歡線面結合的運用。有塊面、有線條、有粗有細,這樣有對比。要達到這種要求的話,在一些刀法的運用上面,就要根據物件的要求來進行變化。

如果死搬硬套過去的那一套刀法,要表現某些物件就沒有辦法了。你要刻出按照自己的藝術眼光來表現的這個形態的話,就必須要琢磨自己形成的這種刀法並靈活運用它。

什麼是紫砂壺加砂? 如何看待紫砂壺的加砂工藝

紫砂胎中加砂,通常是將生砂(未經燒制)或熟料(經過燒制)加工成大小、目數相同的顆粒,裝飾在不同色彩的壺體上。在加工泥料的時候,有些是直接將砂礫摻入泥料中,可稱為調砂;也有將泥料打成泥片之後,將砂礫撒在泥胎之上、嵌入胎中,稱為鋪砂。

對於一些熱衷普通紫砂壺收藏的朋友來說,加砂紫砂壺看起來“不夠純粹”。然而,喜歡加砂紫砂壺的人則認為,採用加砂工藝燒制出來的紫砂壺有星星點點的色彩、錯落有致,十分樸實自然。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看待紫砂壺的加砂工藝呢?

在紫砂收藏領域,向來有“泥是肉,砂是骨”的說法。製作紫砂壺的原料,本來就含有泥和砂這兩種不同形態的物質;紫砂壺的加砂工藝,就是練生泥時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砂粒、其中的石英含量較多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從本質上來講採用的始終是同一種料。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在紫砂壺製作(特別是採用朱泥製作、成型難度較大的紫砂壺)的過程中,適當加砂有利於提高其成品率,這也是紫砂加砂工藝存在的現實意義之一。

所以,總的來說,只要是採用原礦紫砂泥料製作的紫砂壺,無論加砂與否都有存在的意義。當然,好的加砂紫砂壺也是有一定標準的:粗而不糙、細而不膩、砂感十足、古樸大方。只有達到如此效果,才不失為值得使用、收藏的紫砂壺。

文章內容來源於風音堂,意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