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媽媽,你再讓我彈琴,我就死給你看!

從樂樂很小的時候,我開始給她講睡前故事。關燈後,她睡不著我就給她默講簡單的故事,比如三隻小豬、白雪公主、小錫兵……慢慢長大了,她對於簡單的故事不滿足了。

有一天,她說:“媽媽,

別講故事了,我們來聊聊天吧。”我覺得驚訝又有趣,小小的人兒知道聊天了。

於是,睡前小聊,成了我和女兒親密交流的珍貴時光。但有時,她的一句話也能讓我一口噴出血來。

這天晚上,跟往常一樣,洗了澡,關了燈。她突然說:“媽媽,我不想關燈。”我立馬感覺自己好像是只在吃蘿蔔的兔子,

突然停下來,警惕地支棱著長耳朵,不遠處的樹後面有一隻大野狼仿佛在伺機出動。

“不關燈怎麼睡覺呢?”

“媽媽,我感覺我的心都要碎了。”

這孩子從哪兒學來的這話?還沒來得及回應她,她又開出第二炮:“媽媽,你再讓我彈鋼琴,我就要死了。”

到嘴邊兒的鮮血愣是讓我生生咽了回去:“不彈琴了?那你還不如殺了我!”

4個月前,我給樂樂請了鋼琴老師。

決定學琴之前,我帶她去鋼琴老師家玩兒過,琴行遛過,還看過法國藝術家的兒童繪本音樂現場演奏會……總之,能想到的一切鋪墊全都做好。

有一天,我問她:“喜歡彈鋼琴嗎?”她點頭。

我趕緊接著說:“那讓冰老師教你彈琴好不好。”她又搖頭。

我心提到嗓子眼兒:“為啥?”

她仰起頭:“我都會彈啦。”

蒼天呐~~你以為用手指頭把琴鍵摁出聲兒,就叫會彈琴了?

還好我機靈:“那你來教冰老師彈,好吧?”

她想了一秒鐘,有點小驕傲地:“那好吧。”

我趕緊扭頭告訴她爸:“樂樂同意學鋼琴了啊!”

鋼琴老師教的很得法,每次上完課,女兒都咯咯地笑著出來,練琴起初也很順利。是的,你已經注意到我用了“起初”這個字眼。

因為,後來漸漸的,毛病開始多了起來。

一坐上琴凳就開始摳鼻妞兒,

摳個幾分鐘終於摳完了,可以彈了。剛彈了一會兒,又說後背癢癢,撓完了,又要喝水,喝完水又要拉臭臭。這一套活兒搞完,20分鐘過去了。我經常按不下火氣就開始河東獅吼。一個音彈錯,我一個白眼兒飛過去,樂樂的金豆子劈裡啪啦就下來了。

雖然磨磨唧唧、坎坎坷坷,但是上課、練琴照常,進步也不慢,高興的時候她自己還邊彈邊唱。

這怎麼突然就說不想彈了呢?還要死要活的?

我說:“要死也得先睡覺。媽媽跟你保證,明天醒了你肯定會改變主意的。”

“可是,我真的不想彈琴了啊。”她撇著嘴。

“可以,但是以後你看到蚪蚪哥哥和麵條姐姐去國外比賽拿獎牌、吃霜淇淋,你別眼饞。”

身邊兩個朋友的孩子比樂樂大好幾歲,都在國際鋼琴比賽上獲過大獎,每次回來都會給樂樂帶小禮物。有一次,麵條回來說義大利的霜淇淋特別好吃,樂樂很是羡慕。

“嗚,好吧,那我還是彈吧。”

吃貨一枚,這主意變的倒真快!

狀況雖然暫時被按下了,但是我知道,這“病情”肯定會反復,而且頻率不會低。

第二天,我趕緊求救冰老師。術業有專攻,千萬別以為學了這點墊底兒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就真拿自己當千手觀音了。冰老師專注兒童音樂教育二十多年,學生遍佈亞歐美,經驗大大滴。他只給了我一句話:“你別管著她了!”

“不管她?當媽怎麼能不管孩子?”

“我讓你別管她,不是讓你真甩手不管,而是別老是束縛她、訓斥她,只盯著她的小毛病不放!彈琴的目的是氣質修煉,不是機械趕工完成任務,慢慢來。”

現在的爸媽,基本上分兩類,一類是:

不管是孩子學鋼琴,學英語還是學什麼,報了名、交了錢,就擎等著孩子成才、成名、成家!這等美事從古至今,只聽過沒見過。

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門外,一堆家長或聊天或看手機等著孩子上課。下了課回家,孩子的課本從來不拿出來,下周再接著背去,一周兩次的課,就這樣晃悠,別說一年,三年也見不到成效。

你問我怎麼這麼門兒清?我曾經就是這樣的媽媽啊。

樂樂上了1年多的英語外教課,我沒過問過一次,上課送去,下課接走。結果,樂樂連一句完整的句型都說不出。我還埋怨外教不用心。爸爸一句點醒了我:“誰不用心啊?是你這個當媽的太不用心了。”我當即如醍醐灌頂。

我們經常見有爸媽這樣說:“誰誰家的孩子學英語都能跟老外對話了,我家的娃怎麼就不行?”“誰誰家的孩子學游泳,被體校選走了,我家的學半截兒實在太累學不下去了。”只顧著看誰誰家的孩子拿成績、得榮耀,怎麼就不看看誰誰跟孩子一起的努力,而你自己有沒有做過同樣的付出?

後來,我咬著牙堅持每天跟妙樂一起20分鐘親子英語,講英文繪本、聽音訊。前些日子去泰國玩兒,早餐時候她把牛奶弄撒了,還皺著小眉頭來了句:“What a mess!”旁邊一西洋老大爺見了直樂。

再後來,我遇到一個爸爸,跟我說:“我就納悶兒了,兒子在幼稚園學了一年的鋼琴,看不見什麼效果。”

我問:“回家練嗎?”

答曰:“家裡沒琴,怎麼練啊?”

我直接倒地,假死過去。看來和我一樣需要醍醐的爹媽還真不少哇!

另一類:爸媽是真上心,就是肝不好,火氣太大,步步緊逼,一言不合就開吼——

我現在貌似有點兒用力過猛,從之前大松心的極端走向了這個極端的態勢。難怪冰老師勸我:“你別管著她了。”

學齡前孩子的學習是需要爸媽陪伴的,張弛有度,講求方法。孩子們喜歡和需要的是趣味與成就感,抓住這兩點,孩子學習之路的持續性就有能有基本的保證。

本著這個原則,我調整了自己對妙樂學琴的態度和方法。

練琴之前,該摳摳,該撓撓,該拉拉。

練琴期間,她不是喜歡邊彈邊唱麼?於是,我給自己找了個角色:伴唱。我跟她約定:“練熟了一首曲子之後,你來彈,媽媽給你伴唱。”她很喜歡我的這種參與,練起來很帶勁。

當我對某個音符彈的對錯與否發出質疑,而結果往往證明是她對我錯時,她好為人師、自信滿滿特質又表露無遺:“媽媽,介個不是你說的那樣,應該這樣彈。”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保證,我不是假裝不懂來博女兒開心——我真的沒她學的好。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大人不知道強多少,有時候你的確是在拉她的後腿。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是謙遜地低下高昂的頭,說:“嗯,媽媽弄錯了,你再教我一下,應該怎麼彈來著?”

當然,並不是從此之後的學習之路就一帆風順了。我還是會有hold不住的時候,她也偶爾會鬧鬧情緒,但我覺得這就像吃飯偶爾咬舌頭,走路時不常會崴一下腳,默認這是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節奏,我們和孩子都不會那麼焦慮了。

所以,當她再跟我說“媽媽,再彈琴我就要死了”的時候,我會給她買只霜淇淋。

“嗚,好吧,那我還是彈吧。”

吃貨一枚,這主意變的倒真快!

狀況雖然暫時被按下了,但是我知道,這“病情”肯定會反復,而且頻率不會低。

第二天,我趕緊求救冰老師。術業有專攻,千萬別以為學了這點墊底兒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就真拿自己當千手觀音了。冰老師專注兒童音樂教育二十多年,學生遍佈亞歐美,經驗大大滴。他只給了我一句話:“你別管著她了!”

“不管她?當媽怎麼能不管孩子?”

“我讓你別管她,不是讓你真甩手不管,而是別老是束縛她、訓斥她,只盯著她的小毛病不放!彈琴的目的是氣質修煉,不是機械趕工完成任務,慢慢來。”

現在的爸媽,基本上分兩類,一類是:

不管是孩子學鋼琴,學英語還是學什麼,報了名、交了錢,就擎等著孩子成才、成名、成家!這等美事從古至今,只聽過沒見過。

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門外,一堆家長或聊天或看手機等著孩子上課。下了課回家,孩子的課本從來不拿出來,下周再接著背去,一周兩次的課,就這樣晃悠,別說一年,三年也見不到成效。

你問我怎麼這麼門兒清?我曾經就是這樣的媽媽啊。

樂樂上了1年多的英語外教課,我沒過問過一次,上課送去,下課接走。結果,樂樂連一句完整的句型都說不出。我還埋怨外教不用心。爸爸一句點醒了我:“誰不用心啊?是你這個當媽的太不用心了。”我當即如醍醐灌頂。

我們經常見有爸媽這樣說:“誰誰家的孩子學英語都能跟老外對話了,我家的娃怎麼就不行?”“誰誰家的孩子學游泳,被體校選走了,我家的學半截兒實在太累學不下去了。”只顧著看誰誰家的孩子拿成績、得榮耀,怎麼就不看看誰誰跟孩子一起的努力,而你自己有沒有做過同樣的付出?

後來,我咬著牙堅持每天跟妙樂一起20分鐘親子英語,講英文繪本、聽音訊。前些日子去泰國玩兒,早餐時候她把牛奶弄撒了,還皺著小眉頭來了句:“What a mess!”旁邊一西洋老大爺見了直樂。

再後來,我遇到一個爸爸,跟我說:“我就納悶兒了,兒子在幼稚園學了一年的鋼琴,看不見什麼效果。”

我問:“回家練嗎?”

答曰:“家裡沒琴,怎麼練啊?”

我直接倒地,假死過去。看來和我一樣需要醍醐的爹媽還真不少哇!

另一類:爸媽是真上心,就是肝不好,火氣太大,步步緊逼,一言不合就開吼——

我現在貌似有點兒用力過猛,從之前大松心的極端走向了這個極端的態勢。難怪冰老師勸我:“你別管著她了。”

學齡前孩子的學習是需要爸媽陪伴的,張弛有度,講求方法。孩子們喜歡和需要的是趣味與成就感,抓住這兩點,孩子學習之路的持續性就有能有基本的保證。

本著這個原則,我調整了自己對妙樂學琴的態度和方法。

練琴之前,該摳摳,該撓撓,該拉拉。

練琴期間,她不是喜歡邊彈邊唱麼?於是,我給自己找了個角色:伴唱。我跟她約定:“練熟了一首曲子之後,你來彈,媽媽給你伴唱。”她很喜歡我的這種參與,練起來很帶勁。

當我對某個音符彈的對錯與否發出質疑,而結果往往證明是她對我錯時,她好為人師、自信滿滿特質又表露無遺:“媽媽,介個不是你說的那樣,應該這樣彈。”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保證,我不是假裝不懂來博女兒開心——我真的沒她學的好。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大人不知道強多少,有時候你的確是在拉她的後腿。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是謙遜地低下高昂的頭,說:“嗯,媽媽弄錯了,你再教我一下,應該怎麼彈來著?”

當然,並不是從此之後的學習之路就一帆風順了。我還是會有hold不住的時候,她也偶爾會鬧鬧情緒,但我覺得這就像吃飯偶爾咬舌頭,走路時不常會崴一下腳,默認這是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節奏,我們和孩子都不會那麼焦慮了。

所以,當她再跟我說“媽媽,再彈琴我就要死了”的時候,我會給她買只霜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