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國時期,除了張勳外,“北洋三傑”中也有一個人留辮子

1912年滿清覆滅後,大家紛紛剪掉腦袋後垂著的那根長辮子,開始了生機勃勃的新生活。但有些人卻對滿清念念不忘,拒絕剪辮子。這些人中,最大名鼎鼎的當屬軍閥張勳。

其實,在北洋系的將領中,除了張勳外,還有一個人也拒絕剪辮子,這個人的地位比張勳更高,他就是袁世凱的心腹大將、位列“北洋三傑”之首的王士珍。

王士珍是河北正定人,小時候的命運比較坎坷。按照迷信的說法,王士珍的命比較硬。在4歲之前,先後“克”死了自己的生父和嗣父,

是由自己的生母和嗣母歷盡千辛養大的。

王士珍有個姨夫在晚清名將葉志超的手下當幕僚,在這個姨夫的關照下,王士珍得以到葉志超的手下當了一名親兵。這一年,王士珍只有十來歲。

葉志超是李鴻章的愛將,王士珍因此進入了李鴻章的視野,並受到李中堂的賞識,得以保送進入李鴻章創辦的天津武備學堂學習。後來,趕上袁世凱的小站練兵,王士珍和段祺瑞、李鴻章等人一起被推薦給老袁,

慢慢成長為老袁的心腹愛將,三人合稱“北洋三傑”,以王士珍為首。袁世凱稱王士珍為“北洋第一軍事人才”。

袁世凱當山東巡撫的時候,王士珍被他留在身邊,輔佐他。正是按照王士珍提出的策略,袁世凱在山東積極鎮壓義和團,

保住了山東境內的安寧。八國聯軍侵華時,唯獨不侵擾山東。山東人民因此躲過一劫。

在山東和直隸的邊界處,王士珍令人在牆上用白灰寫上“此山東境”四個大字,洋人在直隸境內搶掠,唯獨不入山東半步。

王士珍一直和袁世凱相處融洽,但在袁世凱逼迫清帝遜位後,王士珍不幹了。他三番五次上書辭職,以滿清遺臣自居。

為了表達對滿清的感情,他和張勳一樣,

堅持不剪辮子。直到1915年,他才剪掉了辮子。為什麼要等到1915年呢,因為此時距離1912年滿清覆滅,正好是三年。王士珍說,之所以留這三年辮子,是因為“三年之制未滿”。

什麼意思呢?相當於他給滿清穿了三年的孝服。

即便剪了辮子,王士珍對滿清的感情還仍然是很深的。後來張勳復辟,王士珍積極參與,被溥儀封為“六大議政大臣”之一,位次排在第二,僅次於張勳。

張勳復辟失敗後,段祺瑞、馮國璋通緝懲罰復辟分子,唯獨王士珍毫髮無損。因為段祺瑞感念舊情,對外宣稱:王士珍參與復辟,是被迫的。

不得不發一句感慨:朝中有人好辦事,上頭有人可免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