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人處世,大行不忘細謹

為人處世,你是縱觀全域,還是專注於細節?注意強化自己不擅長的思維方式,

能使你的職場表現乃至人生變得更加圓滿。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從來不穿襪子,即使是去白宮赴宴也不例外。他還幾乎從不梳頭,他那張辦公桌的混亂程度四海皆知。對愛因斯坦而言,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除了浪費時間之外別無其他意義。“唯一重要的東西就是直覺”,他這樣說,“我這個年紀,就算有人告訴我說要穿襪子,我也不必放在心上。”誠然,與其花費時間來找襪子,

幹嗎不去完善相對論?

36歲的貝莉不是愛因斯坦,卻一如愛因斯坦那樣無視生活中所有細枝末節的瑣事。“每天上班前收拾自己,這事情太枯燥了。我總是衣冠不整地在家裡四處亂跑,一邊還尋找著手機,末了還是會穿著兩隻不同顏色的襪子去上班。”

分工有別

但是一旦貝莉開始工作,她就能立即進入狀態。她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創意總監,提出過多個獲獎的廣告方案。

大家做夢也想不到,她居然會在清晨穿衣的環節上搞得灰頭土臉。

貝莉是一個從宏觀角度思考問題的人,也可以稱之為全域思考者、直覺型人、願景型人等等。她有能力運籌帷幄、分析趨勢、從長遠角度看待問題,卻覺得生活中的“小事”太過困難或者枯燥,所以乾脆退避三舍。

“全域思考者很可能會瘋言瘋語,並且具有令人瞠目結舌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是很有價值的,

但是他們也可能會顯得很奇怪。”羅萬·貝恩教授說。

根據羅萬·貝恩教授的說法,人類中約有25%的人是全域思考者,其餘75%是“局部思考者”,喜歡花費時間來琢磨生活中的細節,並且對“全域思考者”的情況感到完全不能理解。在Myers-Briggs人格測試中,全域思考者被歸為“直覺傾向者”一類,嚴重依賴推測,而局部思考者則被歸為“感受傾向者”。“直覺傾向者的一個根本特徵就是會概括性地思考問題,

而感受傾向者的根本特徵是專注於細節。”羅萬·貝恩教授說。

“思考方式的傾向與智力水準、個人能力沒有任何關聯”,美國塔夫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說,“兩種思考方式同樣寶貴。”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全域思考者(世界聞名的藝術家、思想家、發明家)的光環照花了眼睛,卻忽略了與其相對的局部思考者們默默無聞的貢獻。明白了兩種思考模式之間的區別後就會發現,

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認清兩者的關係,並學會相互協作,這是非常重要的。全域思考者擅長冒險行動以及引導他人進行創新,局部思考者的長處在於將構想變成現實。正是局部思考者們保衛了我們的安全、生產了我們的食品、建造了我們的房屋,並且確保電腦、電視以及其他日常必需品正常運轉。

粗細平衡

兩種思考模式各有各的優點。“要是踏踏實實過日子,局部思考者最受歡迎”,斯騰伯格說,“對於很多級別較低的職位,或者那些初級工作,必須展示出局部思考的能力才能受到青睞。但是一旦職位得到晉升,就需要全域思考力了,包括分析趨勢的能力以及長遠的眼光。”

實際上,如果極端的局部思考者坐到了管理層位置上,他們可能會進行“微觀管理”——全神貫注於那些無法派人代勞的小任務上面。“他們的工作效率往往不高”,斯騰伯格說。但另一方面,極端的全域思考者在仕途上容易四處碰壁。身為職場新人時,他們因為不能把握住工作細節,往往難以得到重視。

彌補缺陷

“所以才需要重新培養你不擅長的那種思考方式”,斯騰伯格說,“生活中既需要全域思考,也需要局部思考。全域思考者要學會應對付帳單、請電腦維修員之類的瑣事,而局部思考者在職位晉升的過程中也要培養自己的全域思考能力。”

但這並不是要求你做一個完人。這樣的人確實存在,他們的全域思考能力和局部思考能力同樣優秀,只是在數量上屬鳳毛麟角。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彌補缺陷需要別人的説明。“人都有局限性,大多數人不可能發展成為兩方面都出類拔萃的全才,但其他人可以幫助你彌補不足”,羅萬·貝恩說。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自我完善呢?“自覺是關鍵”,斯騰伯格說,“其實就是需要我們時常留意,確保自己對全域思考和局部思考都有足夠的重視。”

 發揮優勢

一旦認識到自己的強項,我們就應該把強項發揚光大。對於自己的弱項,也不必那麼緊張,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搭檔,達到優勢互補。

42歲的凱莉是一個全域思考者,去年她找到了自己的搭檔。“我負責操辦一個音樂節,但是每一屆執行起來都慘不忍睹。雖然我們有與眾不同的好點子,但每次到了活動開始的那一天,總是會發現有些事情忘了做。要說根本原因,基本是因為我沒意識到還有這些必備的步驟。今年我找到John做搭檔,在工作中,他總能提出數不勝數的細節要點,這些都是事關重大的,而且都是我未曾想到的。我們的音樂節辦得非常順利,終於達到了我一直夢想的效果。”

(摘自:公務員文萃)

局部思考者最受歡迎”,斯騰伯格說,“對於很多級別較低的職位,或者那些初級工作,必須展示出局部思考的能力才能受到青睞。但是一旦職位得到晉升,就需要全域思考力了,包括分析趨勢的能力以及長遠的眼光。”

實際上,如果極端的局部思考者坐到了管理層位置上,他們可能會進行“微觀管理”——全神貫注於那些無法派人代勞的小任務上面。“他們的工作效率往往不高”,斯騰伯格說。但另一方面,極端的全域思考者在仕途上容易四處碰壁。身為職場新人時,他們因為不能把握住工作細節,往往難以得到重視。

彌補缺陷

“所以才需要重新培養你不擅長的那種思考方式”,斯騰伯格說,“生活中既需要全域思考,也需要局部思考。全域思考者要學會應對付帳單、請電腦維修員之類的瑣事,而局部思考者在職位晉升的過程中也要培養自己的全域思考能力。”

但這並不是要求你做一個完人。這樣的人確實存在,他們的全域思考能力和局部思考能力同樣優秀,只是在數量上屬鳳毛麟角。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彌補缺陷需要別人的説明。“人都有局限性,大多數人不可能發展成為兩方面都出類拔萃的全才,但其他人可以幫助你彌補不足”,羅萬·貝恩說。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自我完善呢?“自覺是關鍵”,斯騰伯格說,“其實就是需要我們時常留意,確保自己對全域思考和局部思考都有足夠的重視。”

 發揮優勢

一旦認識到自己的強項,我們就應該把強項發揚光大。對於自己的弱項,也不必那麼緊張,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搭檔,達到優勢互補。

42歲的凱莉是一個全域思考者,去年她找到了自己的搭檔。“我負責操辦一個音樂節,但是每一屆執行起來都慘不忍睹。雖然我們有與眾不同的好點子,但每次到了活動開始的那一天,總是會發現有些事情忘了做。要說根本原因,基本是因為我沒意識到還有這些必備的步驟。今年我找到John做搭檔,在工作中,他總能提出數不勝數的細節要點,這些都是事關重大的,而且都是我未曾想到的。我們的音樂節辦得非常順利,終於達到了我一直夢想的效果。”

(摘自:公務員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