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州」臥虎藏龍!吃貨聖地西華路,最好吃的美味竟然藏在菜市場

在宣傳西華路的街牌上,被人戲謔地貼了”長氣”兩字(粵語嘮叨之意)

網上關於西華路最多的報導就是“美食”,大多數美食博主和美食號都用了“非去不可”“最廣州的味道”“不可錯過”之類的定語去概括西華路。

前幾天此方去西華路吃了一趟,從街頭吃到街尾,網上被不斷推薦的老店基本都試了一遍,被拔草的實在太多。想在小店人手單薄、經營不易,也就不去批評,只當略過不提。所以別問此方“為什麼不寫某某店?”我很可能會回答你,

因為我吃過了,不好吃。

做街坊老生意是個雙刃劍,有些店多年兢兢業業,不敢負了口碑。有些卻吃著老本,原地退步,老闆夥計換了一輪你也不知道,這樣的店鋪錯過絕不可惜。

說說我吃過之後感覺不賴的幾家店。

1.芝麻糊世家

猛男、現捶、香滑

幾個穿著背心的猛男,吆喝著捶打著,芝麻糊也顯得分外有荷爾蒙的感覺。

“芝麻糊嘞~~~~”

他們的吆喝聲在馬路對面也聽得見。

這麼使勁、這麼賣力的芝麻糊,捶捶到肉,想必不會難吃。

香、滑、不會太甜、不會太稀,恰到好處。最可愛是可以選擇“鴛鴦糊”,比如芝麻糊拼花生糊、拼杏仁糊。

多了不同味道的混合,更好吃。尤其是杏仁糊,料足味濃。

店家將每個鴛鴦糊都澆成太極形狀,莫名有種讓人尊敬的氣場。古有掃地僧,今有芝麻男?

7元一碗,雙拼7-9元,物美價廉,下午茶來一碗可以飽到晚飯時間。

店名:芝麻糊世家

:西華路勝佳超市旁

人均:7元

2.珍珍小食店

牛雜、豬腸

成名已久的老字型大小,招牌是牛腩、牛腸,延伸出的啫啫煲腸粉和牛腩湯粉也是人氣單品。

牛三星的湯不放胡椒,是比較本地的做法,牛肝牛腰都做得脆爽而無異味,配大量韭菜,可打高分。15元/份

必須配店裡的鹹酸吃才完美。

啫啫煲豬腸粉吃的就是“惹味”,濃厚的汁液和腸粉一起在瓦煲裡煎煮一番,爆出香味和熱度,再搭配豬腸、牛腩等,一煲25元。

焦香的珍珠粉(豬腸粉)很贊,冬天吃燙呼呼的一鍋很不錯,美中不足的是略咸,且易膩。

店名:珍珍小食店

:西華路183號(近彩虹戲院)

人均:19元

3.才福雲吞面

面、湯

西華路的街坊強烈推介,說她的小孫子嘴特別挑,但是吃這家店的雲吞面就不挑了。

位置狹窄,價錢平民。

湯和麵都比較規矩,挑不出錯,雲吞餡多皮薄,就是我們味蕾習慣的那種地道雲吞味道,10元一碗的價格來說不錯。

店名:才福面家

:西華路156號

人均:11元

4.西華路菜市場

牛雜湯、燒臘、檸茶

其實西華路最美味的應該是菜市場。

臥虎藏龍,很多平靚正的選擇。

牛雜、燒臘、燒味、雜貨、水果、鮮花……滿足生活基本需要,你會發現生活如此豐足。

不會逛菜市場的吃貨不是一個好吃貨。

燒雞、燒鵝、豬手都是斬料帶回家加菜的好選擇。

這家牛佬牛雜湯是西華路的街坊吃了20多年的老店,以前的推文裡介紹過。

牛佬附近還有一家論斤賣牛雜的小攤,也很惹味。可以買上半斤一家人打牙祭。

菜市場路口有家檸茶店,檸檬茶用捶打方式製作而成,非常夠味。逛街口渴了拎著一袋走很方便又解渴。以前推送裡介紹過。

店名:牛佬牛雜、天天手撕豬手、Take檸檬茶etc

:西華路西華肉菜市場

人均:你隨意

【後記·食在西華路】

有人問,西華路真的那麼多美食嗎?是不是被神化了?

我會回答,西華路確實有很多餐飲食肆,偏重廣州小吃和粵菜(老城區都這樣)。

如果你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日子應該很舒服,因為三餐都有符合胃口又價格便宜的選擇;但這些真算“美食”嗎?值得遊客和別區人民特地到此一吃嗎?也許答案是否定的。

我沒有貶低西華路的意思,只是不想濫用“美食”這個詞。正如舒國治所說,人人都在講美食,連最簡單的一碗面、一個饅頭也要說成是什麼很了不起的“美食”,其實任何東西規規矩矩去做便是最好。只要老實用心,張家和李家的東西根本差不了多少,你能說誰的出品就一定好過其他人很多嗎?

這是一個盛產美食的年代,太多行銷號自媒體都在教你怎麼吃。但如果你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專程跑去西華路體驗“廣州街頭美食”,我只怕你吃到最後,撐了肚子,打發了時間,卻什麼味道也不記得。

那碗雲吞面、那碟腸粉真的那麼好吃?真值得舟車勞頓去吃一次嗎?我發現絕大部分說到天花亂墜的各種食物,都只是按照老辦法規矩做出來的東西而已,它們本就不應該變成鳳毛麟角,被人追捧為“不可不吃的美味”。諸如雲吞、腸粉、牛雜、牛河、糖水這些廣州日常街頭小吃,我覺得都不應遠行,都應該是我們居處附近都能找到的美味。

西華路的居民生活節奏相對緩慢,也許這才是我們喜愛這條街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們發現住的地方、工作之處要找到一碟靚腸粉都找不到,只能跟著美食報導跑到地鐵10個站開去的老城區去尋味,這代表我們的美食文化真的衰退到無以復加了。這本來就是普通的食物,而我們卻苦苦去追尋老城區民習以為常、甚至不以為然的那份平凡,如此說來,食在廣州真的名副其實嗎?

西華路的一位老街坊跟我說:“已經不知道是第幾個人問我某某店怎麼去了,其實我們自己住這裡都不吃的,哪有說得那麼誇張,不就是一碟腸粉嗎?我不吃這家我就吃另外幾家啊,西華路腸粉多的是啦。”

覓食之餘,多看看路邊的貓貓狗狗,放鬆心情更好。

祝你雞年大吉啊。

我深深羡慕西華路的居民,因為他們每天都有平靚正的三餐選擇(天河區的物價讓我等流淚不止)。但是我不會跟你們推薦“沒吃過西華路都等於沒去過廣州”、“就等於不懂廣州味道”、“絕對不可以錯過的街頭美食”這類話。因為西華路對我來說,本就是偶然經過會開開心心買份小吃,沒經過也不會總是惦記、盲目追捧的一條老街。

情懷是個好東西,吃得多了就很膩。

- End -

啫啫煲豬腸粉吃的就是“惹味”,濃厚的汁液和腸粉一起在瓦煲裡煎煮一番,爆出香味和熱度,再搭配豬腸、牛腩等,一煲25元。

焦香的珍珠粉(豬腸粉)很贊,冬天吃燙呼呼的一鍋很不錯,美中不足的是略咸,且易膩。

店名:珍珍小食店

:西華路183號(近彩虹戲院)

人均:19元

3.才福雲吞面

面、湯

西華路的街坊強烈推介,說她的小孫子嘴特別挑,但是吃這家店的雲吞面就不挑了。

位置狹窄,價錢平民。

湯和麵都比較規矩,挑不出錯,雲吞餡多皮薄,就是我們味蕾習慣的那種地道雲吞味道,10元一碗的價格來說不錯。

店名:才福面家

:西華路156號

人均:11元

4.西華路菜市場

牛雜湯、燒臘、檸茶

其實西華路最美味的應該是菜市場。

臥虎藏龍,很多平靚正的選擇。

牛雜、燒臘、燒味、雜貨、水果、鮮花……滿足生活基本需要,你會發現生活如此豐足。

不會逛菜市場的吃貨不是一個好吃貨。

燒雞、燒鵝、豬手都是斬料帶回家加菜的好選擇。

這家牛佬牛雜湯是西華路的街坊吃了20多年的老店,以前的推文裡介紹過。

牛佬附近還有一家論斤賣牛雜的小攤,也很惹味。可以買上半斤一家人打牙祭。

菜市場路口有家檸茶店,檸檬茶用捶打方式製作而成,非常夠味。逛街口渴了拎著一袋走很方便又解渴。以前推送裡介紹過。

店名:牛佬牛雜、天天手撕豬手、Take檸檬茶etc

:西華路西華肉菜市場

人均:你隨意

【後記·食在西華路】

有人問,西華路真的那麼多美食嗎?是不是被神化了?

我會回答,西華路確實有很多餐飲食肆,偏重廣州小吃和粵菜(老城區都這樣)。

如果你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日子應該很舒服,因為三餐都有符合胃口又價格便宜的選擇;但這些真算“美食”嗎?值得遊客和別區人民特地到此一吃嗎?也許答案是否定的。

我沒有貶低西華路的意思,只是不想濫用“美食”這個詞。正如舒國治所說,人人都在講美食,連最簡單的一碗面、一個饅頭也要說成是什麼很了不起的“美食”,其實任何東西規規矩矩去做便是最好。只要老實用心,張家和李家的東西根本差不了多少,你能說誰的出品就一定好過其他人很多嗎?

這是一個盛產美食的年代,太多行銷號自媒體都在教你怎麼吃。但如果你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專程跑去西華路體驗“廣州街頭美食”,我只怕你吃到最後,撐了肚子,打發了時間,卻什麼味道也不記得。

那碗雲吞面、那碟腸粉真的那麼好吃?真值得舟車勞頓去吃一次嗎?我發現絕大部分說到天花亂墜的各種食物,都只是按照老辦法規矩做出來的東西而已,它們本就不應該變成鳳毛麟角,被人追捧為“不可不吃的美味”。諸如雲吞、腸粉、牛雜、牛河、糖水這些廣州日常街頭小吃,我覺得都不應遠行,都應該是我們居處附近都能找到的美味。

西華路的居民生活節奏相對緩慢,也許這才是我們喜愛這條街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們發現住的地方、工作之處要找到一碟靚腸粉都找不到,只能跟著美食報導跑到地鐵10個站開去的老城區去尋味,這代表我們的美食文化真的衰退到無以復加了。這本來就是普通的食物,而我們卻苦苦去追尋老城區民習以為常、甚至不以為然的那份平凡,如此說來,食在廣州真的名副其實嗎?

西華路的一位老街坊跟我說:“已經不知道是第幾個人問我某某店怎麼去了,其實我們自己住這裡都不吃的,哪有說得那麼誇張,不就是一碟腸粉嗎?我不吃這家我就吃另外幾家啊,西華路腸粉多的是啦。”

覓食之餘,多看看路邊的貓貓狗狗,放鬆心情更好。

祝你雞年大吉啊。

我深深羡慕西華路的居民,因為他們每天都有平靚正的三餐選擇(天河區的物價讓我等流淚不止)。但是我不會跟你們推薦“沒吃過西華路都等於沒去過廣州”、“就等於不懂廣州味道”、“絕對不可以錯過的街頭美食”這類話。因為西華路對我來說,本就是偶然經過會開開心心買份小吃,沒經過也不會總是惦記、盲目追捧的一條老街。

情懷是個好東西,吃得多了就很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