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黎雅君:走著走著就沒回頭路了

她是幸運的,上天給予了她優於常人的力量,讓她在舉重場上年少成名;她又是不幸的,

從裡約的鎩羽而歸,到天津的功虧一簣,這一年多來,她走過了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歲月。

她曾是中國女子舉重最為倚重的希望之星,如今,卻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充滿了迷茫。

24歲的黎雅君獲得過無數榮譽,可對她的人生而言,所有的高光時刻似乎都無法遮掩住奧運、全運失利所帶給她的陰霾。是堅持還是放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該何去何從?

專題策劃 魏必凡 專題撰文 資訊時報特派天津記者 楊杏萍

A

練舉重只為經常看到媽媽

1993年4月,黎雅君出生在廣東惠州市龍門縣的一戶農村家庭。由於是單親家庭,黎雅君的母親為了養活她與弟弟,隻身在縣城打工。“見媽媽”成了小小的黎雅君兒時最奢侈的一種樂趣。在她9歲那年,教練下來選材,黎雅君幸運地被選中。那時的她,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舉重,只是聽到一句“去縣城”,

就毅然地答應了下來,對媽媽的思念和愛,讓她糊裡糊塗就踏上了練舉重的道路。

“一開始就是覺得好玩咯,最主要是離我媽媽近點,可以經常看到她。那時候不會覺得辛苦,雖然在受了委屈後也會經常哭,也想過要放棄,會跟媽媽撒嬌說我不要在這裡讀了我要回去。但我媽會一直很鼓勵我,告訴我人要向前看,要往高處走這樣。所以最後還是一直堅持下來了。”談及自己的舉重之路,

黎雅君臉上更多的,是幸福和快樂,對她而言,那段最辛苦的日子,因為有了母親的陪伴,成了她心中最懷念的一段美好時光。

【對話】 “不知道在堅持什麼”

記者:當初是怎麼走上舉重之路的?

黎雅君:因為調皮咯,說實話,很難受。但是難受也還是要繼續向前走,我並沒有很多的時間來調整自己,就又要投入同樣的事情。這一年來我一直都在跟自己作鬥爭,真的很辛苦。

在要不要堅持下去的選擇題上,黎雅君沒有了當年決定練舉重時的二話不說,因為她知道,無論做出怎樣的決定,都沒有回頭路可以走,“挺羡慕你們的,你們的選擇可以回頭。比如像你這樣,如果你現在選擇不做記者去做其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我還是喜歡做記者,你還是可以做回記者,可我們不行,我們沒有回頭路的。如果我選擇走出去,選擇放棄這十多年來的努力,

我真的就回不來了。”

【對話】 “奧運的傷害讓我沒了從前的執著”

記者:好與不好都經歷過,現在對舉重的感情是怎麼樣的?

黎雅君:以前舉重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好玩很快樂的事情,但好像慢慢長大了,多了些壓力,多了些目標。走著走著,好像就沒有回頭路了,只能向前走。

記者:那會不會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一個規劃?

黎雅君:有啊,以前真的很想拿奧運冠軍,但是經過去年以及這次的全運,我發現自己沒有了以前的那種執著,可能去年的那種傷害對我來說真的有點重,所以我現在真的想好好休息一下。我希望給點時間自己認真地去思考一下未來應該怎麼做。

D

想去讀書卻放不下舉重

16年的辛苦與付出,既是黎雅君的成就,也是她的負擔。人們常說勇者的人生不畏懼一切歸零,但真要歸零,卻又怎是一句“談何容易”可以輕描淡寫而過的?如今的黎雅君不僅對她的職業生涯,甚至對她的人生也充滿了疑惑。她想去讀書,卻放不下她所執念的舉重。在黎雅君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最終將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對話】 “不想輕易去做什麼決定”

記者:如果不練舉重,想做什麼?

黎雅君:想去讀書。

我發現自己沒有了以前的那種執著,可能去年的那種傷害對我來說真的有點重,所以我現在真的想好好休息一下。我希望給點時間自己認真地去思考一下未來應該怎麼做。

D

想去讀書卻放不下舉重

16年的辛苦與付出,既是黎雅君的成就,也是她的負擔。人們常說勇者的人生不畏懼一切歸零,但真要歸零,卻又怎是一句“談何容易”可以輕描淡寫而過的?如今的黎雅君不僅對她的職業生涯,甚至對她的人生也充滿了疑惑。她想去讀書,卻放不下她所執念的舉重。在黎雅君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最終將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對話】 “不想輕易去做什麼決定”

記者:如果不練舉重,想做什麼?

黎雅君:想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