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0後美女攝影師說了:有機會來浙江遂昌的,管夠!

閱讀前,請先思考:

作為農創人,你覺得在農創過程中,

發朋友圈推廣產品重要嗎?

在涉農創業領域,什麼樣的農創自媒體才能更受歡迎?

農說呂不白丨不白在觀察

第159期

全文1904字丨4分鐘閱讀

你家鄉有本土特色農產品嗎?有沒有把它開發製作成獨特的美食?

在不白看來,這種深具地域特色的農特美食,不應只讓它“深藏閨中”唯有本地人知道,而更應該利用互利網思維和手段,將這種特色分享、售賣給全國各地更多的消費者一起享受。

今天,不白就來講一個浙江麗水遂昌的80後美女,她是如何通過公眾號、朋友圈等方式,把遂昌農特美食推向全國的?

1一篇10萬+文章掀起跨界農創熱情

這位美女是廖梁燕,遂昌是她出生成長的地方。起先,她在浙江溫嶺有開了一家攝影工作室,年收入可觀。隨著微商紅利到來,鍾愛美食、且特別能理解在外遊子想吃家鄉美食的她,就趁著業餘時間,利用朋友圈來展現、分享、銷售家鄉遂昌的農特食品。

▲ 廖梁燕

因攝影功底好,廖梁燕每次都會拍很多照片,從美食材料準備、製作過程到成品展示等都會精彩記錄。但因朋友圈一次只能發9張圖,她便建起公眾號“遂昌管夠美食”,專門用來宣傳推廣遂昌農特美食。

為啥叫“管夠”?廖梁燕就是想要帶領粉絲去搜羅遂昌最地道家鄉味,

包大家吃夠吃爽。2015年9月13日,第3篇文章《我要去遂昌吃吃看,誰也別攔我!》一夜間閱讀量破10萬,好友也從100多人躥升至3000多人,廖梁燕由此堅定了推廣家鄉農特美食的決心。

後因懷孕停止更新一年半,至去年5月底才恢復。雖頻率不定、等有好料才推廣,但番薯條、清明粿、炒烏飯、烏飯粽子等農特美食,往往是一發佈就刷屏朋友圈。

不斷增加的好友,成了消費主力軍。

如今,廖梁燕憑藉加(每個產品+創意,發明新吃法和包裝等)、減(減糖分、減油量、減鹽分等,保證純天然無添加)、乘(朋友圈+公眾號等裂變行銷)、廚(傳承遂昌傳統手食工藝)等方式,來不斷推廣和銷售各類遂昌本地農特美食。

一年下來能賣十幾個產品,年收入雖不及開攝影工作室多,但因熱愛,所以做得特別有激情。

2利用自媒體賣農特美食5個事項要特別注意

那一線農創人具體該如何玩轉自媒體,來做到既能展示推廣農特美食產品,又能促進銷售的呢?結合廖梁燕做“管夠”的案例,不白總結得出5點特別注意事項,供各位農友學習和思考。

▎1、推廣時令產品,要凸顯本土特色。

因遂昌農特美食豐富,四季都有獨特佳品供應。每逢時令當季,廖梁燕就會在朋友圈、公眾號上重點推廣該季產品,清明粿、遂昌特色月餅等,在這種推廣方式下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

▎2、圖片要配得有細節、有衝擊力。

不管是在朋友圈還是公眾號上做推廣,圖文並茂都是不錯的手段,當然圖片更加關鍵。不白查閱廖梁燕的朋友圈和公眾號發現,她拍得農特美食產品圖片,都非常注重細節。講究用觸動人心的瞬間來衝擊消費者內心,以此來促進產品銷量的提升。

▎3、走情懷要把握一個度,調起消費者好奇和共鳴感即可。

不白發現,不少農創人發朋友圈和做公眾號喜歡大講情懷,希望以此來感動和吸引更多人關注和消費他們的農產品。但結果往往是,使的勁太大反而效果不好。

▲ 廖梁燕本季推出的月餅

所以,我們要跟廖梁燕一樣,做到在認真做好吃、好看家鄉農特產品的基礎上,真實還原和展現製作過程和精彩細節,適度整整大詞走走情懷,這樣才能激發更多粉絲內心強大的消費欲望。

▎4、客戶開拓和維護,走心才是王道。

朋友圈和公眾號是展示和推廣產品的好平臺,但光有它們可不行,背後還要通過一對一溝通交流、微信群互動等手段,來做客戶開拓和維護的工作。

除朋友圈的口碑發酵外,廖梁燕在公眾號上也通過設置附帶聯繫方式的歡迎詞、在文章裡貼上個人二維碼等方式,來充分開拓新粉絲,並用心來維護和他們的關係。

▎5、自媒體是引流好入口,有比照更易規劃發展。

經過1年多的發展,廖梁燕的自媒體實力和知名度已在遂昌當地、以及全國美食圈裡打響了一定的知名度。今年的中秋季節,遂昌特色月餅半個月就接受了超5000份預訂。其他遂昌農特美食的銷量,也在穩步增長著。

廖梁燕還告訴不白,目前她的公眾號粉絲數量已超3萬,個人好友也累積近萬人。她還會通過豆果美食、初頁、美拍等一些現在年輕人喜歡的平臺,來推廣家鄉農特美食,並增加粉絲和客戶數量。

未來,廖梁燕將加大公眾號更新頻度,以“黃小廚”“日食記”為運營目標樣本,來打造獨具地域本土特色的自媒體農特美食平臺,以期能獲得更多關注、用心服務更多消費者,讓更多人知道遂昌特色美食,真正做到把地方農特產品推到全國去。

總之,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現在,我們想返鄉創業真的不難。不白覺得,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具備一雙發現獨特差異性的眼睛、一個擁有強大執行力的頭腦?如果有,我們也能跟廖梁燕一樣,僅僅憑朋友圈+公眾號發文、發圖片,就可以做出精彩而有熱情的農創事業來。

每期一圖|農民帶你去遊歷

不白攝於郴州,2016.12

因遂昌農特美食豐富,四季都有獨特佳品供應。每逢時令當季,廖梁燕就會在朋友圈、公眾號上重點推廣該季產品,清明粿、遂昌特色月餅等,在這種推廣方式下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

▎2、圖片要配得有細節、有衝擊力。

不管是在朋友圈還是公眾號上做推廣,圖文並茂都是不錯的手段,當然圖片更加關鍵。不白查閱廖梁燕的朋友圈和公眾號發現,她拍得農特美食產品圖片,都非常注重細節。講究用觸動人心的瞬間來衝擊消費者內心,以此來促進產品銷量的提升。

▎3、走情懷要把握一個度,調起消費者好奇和共鳴感即可。

不白發現,不少農創人發朋友圈和做公眾號喜歡大講情懷,希望以此來感動和吸引更多人關注和消費他們的農產品。但結果往往是,使的勁太大反而效果不好。

▲ 廖梁燕本季推出的月餅

所以,我們要跟廖梁燕一樣,做到在認真做好吃、好看家鄉農特產品的基礎上,真實還原和展現製作過程和精彩細節,適度整整大詞走走情懷,這樣才能激發更多粉絲內心強大的消費欲望。

▎4、客戶開拓和維護,走心才是王道。

朋友圈和公眾號是展示和推廣產品的好平臺,但光有它們可不行,背後還要通過一對一溝通交流、微信群互動等手段,來做客戶開拓和維護的工作。

除朋友圈的口碑發酵外,廖梁燕在公眾號上也通過設置附帶聯繫方式的歡迎詞、在文章裡貼上個人二維碼等方式,來充分開拓新粉絲,並用心來維護和他們的關係。

▎5、自媒體是引流好入口,有比照更易規劃發展。

經過1年多的發展,廖梁燕的自媒體實力和知名度已在遂昌當地、以及全國美食圈裡打響了一定的知名度。今年的中秋季節,遂昌特色月餅半個月就接受了超5000份預訂。其他遂昌農特美食的銷量,也在穩步增長著。

廖梁燕還告訴不白,目前她的公眾號粉絲數量已超3萬,個人好友也累積近萬人。她還會通過豆果美食、初頁、美拍等一些現在年輕人喜歡的平臺,來推廣家鄉農特美食,並增加粉絲和客戶數量。

未來,廖梁燕將加大公眾號更新頻度,以“黃小廚”“日食記”為運營目標樣本,來打造獨具地域本土特色的自媒體農特美食平臺,以期能獲得更多關注、用心服務更多消費者,讓更多人知道遂昌特色美食,真正做到把地方農特產品推到全國去。

總之,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現在,我們想返鄉創業真的不難。不白覺得,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具備一雙發現獨特差異性的眼睛、一個擁有強大執行力的頭腦?如果有,我們也能跟廖梁燕一樣,僅僅憑朋友圈+公眾號發文、發圖片,就可以做出精彩而有熱情的農創事業來。

每期一圖|農民帶你去遊歷

不白攝於郴州,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