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渤主演電影《鬥牛》——關於戰爭和人性,你瞭解多少?

沖著影帝黃渤看的這部電影,小編看完就來推薦給大家了。管虎執導的電影,和寧浩的《瘋狂的石頭》一樣,圍繞著一個線索好幾群人鬥來鬥去,在《鬥牛》,這個線索變成了一頭牛,

一頭來自荷蘭的“革命”奶牛。這部電影在各大媒體平臺上被定義為喜劇,可是看完之後的感受只有沉痛和悲哀,通片的黑白灰色調帶給觀眾的只有沉重。

《鬥牛》是2009年管虎的作品,憑藉這部電影,管虎一舉奪得第46屆金馬獎最佳編劇獎,黃渤也榮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這部電影看似喜劇,實際上是一部講述戰爭爆發,失去了規則約束的人民天性釋放,背叛、恐懼、忠誠、關愛一覽無遺。在戰爭中沒有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有的只是生存和死亡。

簡單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劇情,劇情主要圍繞一頭牛展開。上世紀三十年代,

正值日軍大肆侵華,堡壘村為了保存八路軍的奶牛採取了抓鬮的方式:誰抓到了一堆綠豆中的紅豆就要負責照看奶牛,直到八路軍來接回去,牛二好巧不巧的成為了這個“幸運”的人。不久後,日軍便掃蕩了村子,不論男女老少全部喪命,唯獨奶牛藏的好好的,同樣幸運的還有牛二。

之後牛二與奶牛一同經歷了許多:日軍傷患軍隊到來,依靠奶牛來養活傷患;緊接著遊擊隊突襲,又只剩下了牛二和奶牛;難民來到堡壘村,喝光牛奶後妄圖殺牛吃肉;土匪劫走奶牛試圖與當地黃牛配種,傳宗接代。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中,牛二也曾逃避過,但無一不是重新回到奶牛的身邊。看透人性的牛二終於不再相信山下危險的社會,

帶著奶牛到山上過起了美好的“二牛”世界。

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一晃六七年過去了,抗日戰爭結束,牛二終於等到了八路軍的到來,已經更名為解放軍了。牛二激動的拉住一位軍官要還牛,還拿出了保存多年的字據和銀元表明證據。

多年的堅守換來的卻是解放軍長官一句不認識當年的蘇隊長,並做主將牛給了牛二。

牛二又可以和牛一起生活了,他在解放軍那裡並不是沒有收穫,他讓解放軍長官替他寫了碑字“牛二之墓”,亦或者是“二牛之墓”。後者才是這部電影真正要表達的吧,二牛——牛二和奶牛,他們早已不分彼此,任世間戰亂紛爭還是繁榮富足,都早已與他們無關,在他們的世界中只有對方,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世間的秩序被戰爭摧殘的七零八落,在那個時代,人命比草賤,一條人命甚至比不上一頓飽飯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為了一頭奶牛而互相鬥來鬥去。在馬斯洛理論中人生活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而最低需求就是生理需要。戰爭摧毀了一切,人們只為生存而活,這與動物有什麼區別,牛二和奶牛在山上的生活才是“人過的日子”。

整部電影看完,大家是不是有一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沒錯,管虎導演就是營造了一種悲情敘事與黑色幽默融合的氛圍,將那個年代的境況展現在大家眼前。如今,抗日戰爭已經結束了七十多年,能夠生活在這個平靜的時代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沒有為了生存而泯滅人性的絕望,也沒有獸性大於人性的無奈,卻也不能夠忘記前輩們的犧牲和付出。

二牛——牛二和奶牛,他們早已不分彼此,任世間戰亂紛爭還是繁榮富足,都早已與他們無關,在他們的世界中只有對方,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世間的秩序被戰爭摧殘的七零八落,在那個時代,人命比草賤,一條人命甚至比不上一頓飽飯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為了一頭奶牛而互相鬥來鬥去。在馬斯洛理論中人生活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而最低需求就是生理需要。戰爭摧毀了一切,人們只為生存而活,這與動物有什麼區別,牛二和奶牛在山上的生活才是“人過的日子”。

整部電影看完,大家是不是有一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沒錯,管虎導演就是營造了一種悲情敘事與黑色幽默融合的氛圍,將那個年代的境況展現在大家眼前。如今,抗日戰爭已經結束了七十多年,能夠生活在這個平靜的時代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沒有為了生存而泯滅人性的絕望,也沒有獸性大於人性的無奈,卻也不能夠忘記前輩們的犧牲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