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上風電看三峽|全球海上風電機組“奧運”中國開賽

點擊「三峽小微」可快速關注

微信號:ctgxiaowei

小微有話說:今天,

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小微君熱烈祝賀。從本期開始,小微也蹭一蹭廈門峰會的熱點,開闢“海上風電看三峽”專欄,集中報導三峽集團在福建的海上風電開發、國際產業園建設、海上風電研發、海上工程施工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追浪逐海 激蕩全球

全球海上風電機組“奧運”中國開賽

8月23日,由三峽集團開發建設的國內首個5兆瓦級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福建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7.74萬千瓦)完成第2颱風機吊裝,首批機組將於9月中旬投產發電。

在風電資源稟賦最好的福建海峽西岸,打造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和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這是三峽集團邁出的第一步。

20年前,三峽集團在三峽工程建設中擺下全球水電“奧運”競技場,成功走出了一條讓中國人自豪的重大水電裝備“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經過8年的國產化“博弈”,中國水電裝備產業跨越了與世界最高水電製造技術數十年的差距,一步邁入世界水電裝備製造技術的最前沿。

水電機組引進消化的“三峽模式”對中國海上風電設備創新發展有著充分的借鑒意義。20年後的今天,三峽集團再次擺下全球海上風電裝備“擂臺”,在福建打造全球領先的海上風電機組“奧林匹克”賽場,通過同台競技的方式遴選出品質可靠、性能最優、技術先進的海上風電機組,引入國際產業園進行製造生產,力爭使中國生產的海上風機從福建走向世界,

實現中國裝備裝備全球。

為什麼三峽集團要舉辦這場罕見的海上風電機組“奧林匹克”?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奧運”競技場?怎樣才能辦好這一屆“奧林匹克”?這些問題引起了關心中國海上風電開發的人們普遍關注。

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

大容量海上風機研製時代到來

中國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海岸線長達18000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

海上風能資源豐富,資源可開發量大,建設運維成本下降空間大,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歐洲海上風電已有26年開發歷史,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則起步較晚,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海上風電機組、電纜等設備製造、海上施工、運維服務等配套產業仍尚處於學習、引進國外技術的試驗和摸索階段。目前,中國大多數海上風電機組製造商無批量運行業績,基本處於研發或少量樣機試運行階段,尚未像陸上風電機組一樣形成一個或幾個完整的系列,尤其是適合中國東部沿海浙江、福建、廣東等颱風多發區的大容量、抗強颱風機組更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海上風電機組選型,影響海上風電快速發展。

海上風電近年來正在世界各地飛速發展,中國海上風電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正面臨巨大挑戰。中國海上風電開發技術、造價、運維、抗颱風、可靠性、海場海基處理等方面面臨的多重挑戰,迫切需要通過技術創新、規模集中開發和規範性建設,降低運維成本,提高可靠性。中國海上風電開發還存在人才、技術、標準等方面困難。

中國海上風電總體處於示範階段,一批示範項目建設為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規模開發奠定了基礎,同時帶動了海上風電建設成本下降。隨著海上風電場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主要機組製造商正在積極投入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工作。一批國內主要設備製造企業的2.5—4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技術已基本成熟,5—6.5兆瓦機組的設計製造能力已經具備,處於樣機試驗階段。三峽集團等開發企業通過工程建設積累了一定的海上風電開發經驗。

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三峽集團改革發展的任務和使命,也是三峽集團建設國際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內在需求;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是國家調整能源結構實現能源轉型的戰略需求,又是三峽集團搭建新平臺尋找新型綠色增長空間的現實需要。

作為國內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企業,三峽集團抱定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目標,近年來已從長江走向海洋,再次承擔集中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國家使命,積極實施海上風電引領戰略,加速海上風電業務佈局,從戰略和全域高度謀劃海上風電,帶動海上風電技術裝備快速提升,引領者戰略取得重大突破。

三峽集團勇擔國家使命,一方面借助與海上風電產業發達國家、企業合作的高端平臺,引入世界一流的經驗、技術和標準,為國內海上風電發展提供借鑒。一方面通過集中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帶動設備製造、施工安裝等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和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提高海上風電技術及成本的競爭力,打造海上風電的“中國造”。

三峽集團致力於成為海上風電行業引領者,不僅在國內取得建設成績,還進入歐洲海上風電高端領域,成功收購德國梅爾海上風電專案80%股權,並與葡萄牙電力公司聯合開發蘇格蘭116萬千瓦和法國80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獲得了海上風電領域的國際先進理念、技術及經驗。

2016年9月3日,三峽集團的海上風電“首秀”專案—江蘇響水近海20萬千瓦風電場完成主體工程全部風機吊裝,2016年10月1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部機組並網發電。響水近海風電項目成為三峽集團乃至我國能源行業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地標,為我國開發海上風電積累了寶貴經驗。

三峽集團立足福建海峽西岸

打造海上風電引領重要支點

為了中國海上風電更好、更快發展,必須通過一批重點試驗、示範項目建設,推動海上風電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帶動海上風電設備製造、施工等相關配套產業發展。

在國內,三峽集團聯合有關企業,發揮沿海各地的海洋資源優勢和港口優勢,集中開發、規模開發海上風電資源,打造基地式海上風電產業佈局,並推動中國產能“走出去”。

福建海上風電條件得天獨厚。受季風和臺灣海峽“狹管效應”的影響,福建省風力資源非常豐富,是中國乃至世界海上風電的精品所在地。因此,福建成為三峽集團打造海上風電引領者的重要戰略支點。三峽集團在福建打造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打造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佈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

2015年6月18日,三峽集團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能源集團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和項目合作協定,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福建海上風電資源,打造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從此開啟福建海上風電開發之路。

三峽集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重要決策部署,按照“立足福建、面向沿海、輻射全球、打造海上風電引領戰略”的目標,有序推進福建海上風電開發,在海上風電開發、產業園建設、海上風電研發、裝備製造、海上工程施工、基金投資等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

2016年6月,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專案順利通過立項。2016年11月,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項目同時開工建設,標誌著全球海上風電“奧運”正式開幕。

2017年8月,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一期)2台機組順利完成吊裝,完全具備投產發電條件,創造了全球單個海上風電場建設投產最快的“三峽速度”。

三峽集團通過開發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專案,以進一步深化對福建海洋地質條件的認識,深化對海上風電關鍵技術的認識,深化對海上風電建設及運行規律的認識,為集中連片大規模開發福建海上風電打造樣板,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三峽集團堅決執行國家戰略,按照“立足福建、輻射兩端、佈局全國”的開發原則,在中國沿海的7個省11個地市完成了優勢資源獲取,佈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建設中國海上風電清潔能源走廊,在國內的福建、江蘇、遼寧、河北、廣東等地已經開始進行海上風電的開發和建設。支撐海上風電開發的基礎條件已經完全具備,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態勢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三峽集團在北起遼寧大連莊河、南到廣東陽江沿海近18000公里海岸線上,累計獲取海上風電資源1113.45萬千瓦,其中建成投產21.45萬千瓦,在建和核准擬建67.74萬千瓦(不含參股專案),開展前期工作及儲備資源約1024萬千瓦。

複製中國水電的“三峽模式”

全球海上風電“奧運”開幕

迎接海上風電開發的巨大挑戰,首先必須佔領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製造的制高點。如何從國外吸取海上風電開發經驗,為國內的發展增加加速度,以最高效的速度加快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前進的步伐?

三峽集團努力把福建沿海打造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和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幾年來,三峽集團著力瞄準建設引領、管理引領、技術引領、標準引領、人才引領、品牌引領等“六個引領”,以江蘇響水近海風電項目投產為基礎,以福建地區為基地,積極在廣東、山東、江蘇、浙江、遼寧等省謀劃佈局,項目從一個點逐漸連成一條線,一個“海上三峽”的夢想正在實現。

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盧純表示:“集中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國家賦予三峽集團新的歷史使命,三峽集團要在福建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建設世界上最高端的海上風電基地,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大容量海上風電試驗場,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百萬千瓦級規模化開發的海上風電場。”

針對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存在的短板,三峽集團提出,要通過技術創新、規模集中開發和協同帶動產業發展,提高可靠性,降低海上風電開發成本,同時帶動形成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研發能力,提煉形成海上風電行業的技術標準和規範。

除了建設“四個世界第一”,三峽集團還要在開發過程中形成整體解決海上風電開發方案的能力、整體解決海上風電全生命週期建設的能力、整體解決海上風電全產業鏈集成的能力、整體解決重大關鍵工程和技術問題的能力。

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的“奧林匹克”賽場,通過賽場上的試驗檢測,為後續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遴選出品質可靠、性能最優、技術先進的海上風電機組,掌握福建海上風電開發關鍵技術,為規模開發福建海上風電和國內外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提供實驗、檢測、提升的平臺,形成一批具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成果,為後續福建省乃至全國大規模海上風場建設提供可靠的資料和經驗。

目前,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邀請國內外8家最先進風機製造廠家的14台5兆瓦以上大容量抗颱風機型同台競技,通過比選,最後選擇技術先進、品質可靠的機組進入國內首個海上風電集中裝備產業園區——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三峽集團在追趕國際一流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的同時,也根據國內海域風電資源的實際條件,積累經驗,量身訂制,選出最優方案。

如果說樣機試驗風場是“奧林匹克”賽場,那麼國際產業園就是推動中國海上風電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打造中國海上風電升級版的孵化器。2016年11月,金風科技、GE、LM等國內外知名公司洽談入駐,按照“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工作思路,引進國際領先的主機廠商,採用“技術共用、合作研發、聯合設計”的思路,為GE公司在國內尋求合作夥伴,通過雙方成立合資公司落地產業園。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將引進風機、葉片、鋼結構製造和生產配套廠,達產後年產風電機組總容量150萬千瓦以上,將成為國際化的百億級風電產業園。通過引進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具備發展潛力的若干風機廠家及相關產業進入產業園,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福建海上風電產業的輻射、帶動功能,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三峽集團搭建全球海上風電“奧運”競技平臺,把全球先進產能引入福建,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打造中國海上風電升級版,實現中國海上風電主要裝備國產化、大型化和福建造,並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輸送中國的海上風電機組成套產品和海上風電場開發、運營、管理能力。”

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強表示:“我們將努力把福建沿海打造成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和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在海上風電的技術、人才、標準等方面引領世界。”

尚未像陸上風電機組一樣形成一個或幾個完整的系列,尤其是適合中國東部沿海浙江、福建、廣東等颱風多發區的大容量、抗強颱風機組更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海上風電機組選型,影響海上風電快速發展。

海上風電近年來正在世界各地飛速發展,中國海上風電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正面臨巨大挑戰。中國海上風電開發技術、造價、運維、抗颱風、可靠性、海場海基處理等方面面臨的多重挑戰,迫切需要通過技術創新、規模集中開發和規範性建設,降低運維成本,提高可靠性。中國海上風電開發還存在人才、技術、標準等方面困難。

中國海上風電總體處於示範階段,一批示範項目建設為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規模開發奠定了基礎,同時帶動了海上風電建設成本下降。隨著海上風電場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主要機組製造商正在積極投入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工作。一批國內主要設備製造企業的2.5—4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技術已基本成熟,5—6.5兆瓦機組的設計製造能力已經具備,處於樣機試驗階段。三峽集團等開發企業通過工程建設積累了一定的海上風電開發經驗。

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三峽集團改革發展的任務和使命,也是三峽集團建設國際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內在需求;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是國家調整能源結構實現能源轉型的戰略需求,又是三峽集團搭建新平臺尋找新型綠色增長空間的現實需要。

作為國內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企業,三峽集團抱定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目標,近年來已從長江走向海洋,再次承擔集中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國家使命,積極實施海上風電引領戰略,加速海上風電業務佈局,從戰略和全域高度謀劃海上風電,帶動海上風電技術裝備快速提升,引領者戰略取得重大突破。

三峽集團勇擔國家使命,一方面借助與海上風電產業發達國家、企業合作的高端平臺,引入世界一流的經驗、技術和標準,為國內海上風電發展提供借鑒。一方面通過集中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帶動設備製造、施工安裝等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和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提高海上風電技術及成本的競爭力,打造海上風電的“中國造”。

三峽集團致力於成為海上風電行業引領者,不僅在國內取得建設成績,還進入歐洲海上風電高端領域,成功收購德國梅爾海上風電專案80%股權,並與葡萄牙電力公司聯合開發蘇格蘭116萬千瓦和法國80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獲得了海上風電領域的國際先進理念、技術及經驗。

2016年9月3日,三峽集團的海上風電“首秀”專案—江蘇響水近海20萬千瓦風電場完成主體工程全部風機吊裝,2016年10月1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部機組並網發電。響水近海風電項目成為三峽集團乃至我國能源行業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地標,為我國開發海上風電積累了寶貴經驗。

三峽集團立足福建海峽西岸

打造海上風電引領重要支點

為了中國海上風電更好、更快發展,必須通過一批重點試驗、示範項目建設,推動海上風電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帶動海上風電設備製造、施工等相關配套產業發展。

在國內,三峽集團聯合有關企業,發揮沿海各地的海洋資源優勢和港口優勢,集中開發、規模開發海上風電資源,打造基地式海上風電產業佈局,並推動中國產能“走出去”。

福建海上風電條件得天獨厚。受季風和臺灣海峽“狹管效應”的影響,福建省風力資源非常豐富,是中國乃至世界海上風電的精品所在地。因此,福建成為三峽集團打造海上風電引領者的重要戰略支點。三峽集團在福建打造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打造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佈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

2015年6月18日,三峽集團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能源集團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和項目合作協定,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福建海上風電資源,打造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從此開啟福建海上風電開發之路。

三峽集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重要決策部署,按照“立足福建、面向沿海、輻射全球、打造海上風電引領戰略”的目標,有序推進福建海上風電開發,在海上風電開發、產業園建設、海上風電研發、裝備製造、海上工程施工、基金投資等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

2016年6月,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專案順利通過立項。2016年11月,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項目同時開工建設,標誌著全球海上風電“奧運”正式開幕。

2017年8月,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一期)2台機組順利完成吊裝,完全具備投產發電條件,創造了全球單個海上風電場建設投產最快的“三峽速度”。

三峽集團通過開發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專案,以進一步深化對福建海洋地質條件的認識,深化對海上風電關鍵技術的認識,深化對海上風電建設及運行規律的認識,為集中連片大規模開發福建海上風電打造樣板,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三峽集團堅決執行國家戰略,按照“立足福建、輻射兩端、佈局全國”的開發原則,在中國沿海的7個省11個地市完成了優勢資源獲取,佈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建設中國海上風電清潔能源走廊,在國內的福建、江蘇、遼寧、河北、廣東等地已經開始進行海上風電的開發和建設。支撐海上風電開發的基礎條件已經完全具備,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態勢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三峽集團在北起遼寧大連莊河、南到廣東陽江沿海近18000公里海岸線上,累計獲取海上風電資源1113.45萬千瓦,其中建成投產21.45萬千瓦,在建和核准擬建67.74萬千瓦(不含參股專案),開展前期工作及儲備資源約1024萬千瓦。

複製中國水電的“三峽模式”

全球海上風電“奧運”開幕

迎接海上風電開發的巨大挑戰,首先必須佔領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製造的制高點。如何從國外吸取海上風電開發經驗,為國內的發展增加加速度,以最高效的速度加快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前進的步伐?

三峽集團努力把福建沿海打造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和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幾年來,三峽集團著力瞄準建設引領、管理引領、技術引領、標準引領、人才引領、品牌引領等“六個引領”,以江蘇響水近海風電項目投產為基礎,以福建地區為基地,積極在廣東、山東、江蘇、浙江、遼寧等省謀劃佈局,項目從一個點逐漸連成一條線,一個“海上三峽”的夢想正在實現。

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盧純表示:“集中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國家賦予三峽集團新的歷史使命,三峽集團要在福建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建設世界上最高端的海上風電基地,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大容量海上風電試驗場,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百萬千瓦級規模化開發的海上風電場。”

針對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存在的短板,三峽集團提出,要通過技術創新、規模集中開發和協同帶動產業發展,提高可靠性,降低海上風電開發成本,同時帶動形成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研發能力,提煉形成海上風電行業的技術標準和規範。

除了建設“四個世界第一”,三峽集團還要在開發過程中形成整體解決海上風電開發方案的能力、整體解決海上風電全生命週期建設的能力、整體解決海上風電全產業鏈集成的能力、整體解決重大關鍵工程和技術問題的能力。

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的“奧林匹克”賽場,通過賽場上的試驗檢測,為後續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遴選出品質可靠、性能最優、技術先進的海上風電機組,掌握福建海上風電開發關鍵技術,為規模開發福建海上風電和國內外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提供實驗、檢測、提升的平臺,形成一批具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成果,為後續福建省乃至全國大規模海上風場建設提供可靠的資料和經驗。

目前,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邀請國內外8家最先進風機製造廠家的14台5兆瓦以上大容量抗颱風機型同台競技,通過比選,最後選擇技術先進、品質可靠的機組進入國內首個海上風電集中裝備產業園區——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三峽集團在追趕國際一流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的同時,也根據國內海域風電資源的實際條件,積累經驗,量身訂制,選出最優方案。

如果說樣機試驗風場是“奧林匹克”賽場,那麼國際產業園就是推動中國海上風電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打造中國海上風電升級版的孵化器。2016年11月,金風科技、GE、LM等國內外知名公司洽談入駐,按照“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工作思路,引進國際領先的主機廠商,採用“技術共用、合作研發、聯合設計”的思路,為GE公司在國內尋求合作夥伴,通過雙方成立合資公司落地產業園。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將引進風機、葉片、鋼結構製造和生產配套廠,達產後年產風電機組總容量150萬千瓦以上,將成為國際化的百億級風電產業園。通過引進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具備發展潛力的若干風機廠家及相關產業進入產業園,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福建海上風電產業的輻射、帶動功能,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三峽集團搭建全球海上風電“奧運”競技平臺,把全球先進產能引入福建,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打造中國海上風電升級版,實現中國海上風電主要裝備國產化、大型化和福建造,並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輸送中國的海上風電機組成套產品和海上風電場開發、運營、管理能力。”

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強表示:“我們將努力把福建沿海打造成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和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在海上風電的技術、人才、標準等方面引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