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針一線總關情——記普通旅客列車上的縫紉工

在鐵路眾多的工種中,有一個工種不被人們熟悉——縫紉工。縫紉工憑藉一雙巧手,穿針引線,將破損的列車床鋪座椅外罩復原,使旅客的旅途生活更加舒適。 龐俊玲是鄭州車輛段的一名縫紉工。她捏著自製的縫紉鋼針或坐,或臥,或仰頭上舉胳膊,眼睛盯著線頭,熟練地飛針走線。這樣的針線活,她幹了近30年。

鄭州車輛段裁縫組現有8名縫紉工,分為運用裁縫組和定檢裁縫組。3名運用裁縫組職工主要負責圖定客車車輛床鋪座椅等的運用檢修工作,5名定檢裁縫組職工主要負責大修客車車輛的相關檢修任務。 運用裁縫組職工每天要檢修10列車。巡查列車時,每名職工需要提著2.5公斤重的工具包、夾著近5公斤重的漆布在車廂裡走七八公里。為了不讓細微的破損逃出視線,他們要做到手、眼、心同步,
特別是在檢查臥鋪車廂時,需要攀爬、跪坐、蜷縮,常常是一隻手撐著身體,另一隻手觸摸、巡查床鋪的各個角落;修補的時候,則需要根據破損的位置或單膝跪地,或半蹲,或側身,用肘撐著身子,手上飛針走線,一個姿勢常常要堅持10多分鐘。 定檢裁縫組負責大修客車車輛床鋪座椅等處所的縫補任務。段上每天大修5輛車,每輛車有52個座椅、24個座椅靠背。有的車輛長期運行,座椅外罩破損嚴重。遇到破損面積比較大的座椅,他們需要將座椅卸下拉到班組,將座椅外罩拆除,重新量、裁、剪、縫、包,做出一個新的座椅外罩,重新安裝好。 “手藝人靠手藝吃飯。工具是手藝人最貼心的朋友。”龐俊玲笑著說。她縫紉用的鋼針相較于普通的縫衣針粗大了許多。針頭處的彎度是龐俊玲自己用鉗子捏的,鉗口的咬痕已經被磨得看不出來了。

“這是我自己製作的第12根鋼針,才用了3個月。”龐俊玲攤開自己的針線包,裡面整齊地排著11根折斷的鋼針。這是他們辛勤工作的見證。 “細心加耐心,是我們必須做到的。即使是1釐米的開線、煙頭大的小洞,我們也不會漏補。”龐俊玲告訴記者。不管是運用裁縫組,還是定檢裁縫組,他們都把細心和耐心放在了第一位。為了培養不急不躁的性格,他們的業餘愛好多是畫畫、看書等一些平心靜氣的活動。 現在,隨著客車數量的不斷增加,裁縫組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最初的綠皮車座椅全是用漆布外包的,連接處紡紗線材質也不好,座椅床鋪外包布很容易破損。現在車況好了,但車比原來多了好多,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龐俊玲說,“為了讓旅客舒適乘車,我們會堅守崗位,把這一針一線的活做好!”

定檢裁縫組職工集中整治座席外罩破損數量較多的車輛。

定檢裁縫組職工在紉針。

定檢裁縫組職工仰頭縫補上鋪外罩破損處。

定檢裁縫組職工在縫補斷線的書報架網兜。

運用裁縫組職工在縫補行李車廂座席外罩。

運用裁縫組職工在縫補車廂下鋪外罩。

運用裁縫組職工在修理鋼針。

定檢裁縫組職工在縫補折棚風擋。

定檢裁縫組職工在縫製新的座席外罩。

定檢裁縫組職工合力往車上運送漆皮。

運用裁縫組職工合作巡查臥鋪車廂。

座椅外罩破損嚴重。遇到破損面積比較大的座椅,他們需要將座椅卸下拉到班組,將座椅外罩拆除,重新量、裁、剪、縫、包,做出一個新的座椅外罩,重新安裝好。 “手藝人靠手藝吃飯。工具是手藝人最貼心的朋友。”龐俊玲笑著說。她縫紉用的鋼針相較于普通的縫衣針粗大了許多。針頭處的彎度是龐俊玲自己用鉗子捏的,鉗口的咬痕已經被磨得看不出來了。

“這是我自己製作的第12根鋼針,才用了3個月。”龐俊玲攤開自己的針線包,裡面整齊地排著11根折斷的鋼針。這是他們辛勤工作的見證。 “細心加耐心,是我們必須做到的。即使是1釐米的開線、煙頭大的小洞,我們也不會漏補。”龐俊玲告訴記者。不管是運用裁縫組,還是定檢裁縫組,他們都把細心和耐心放在了第一位。為了培養不急不躁的性格,他們的業餘愛好多是畫畫、看書等一些平心靜氣的活動。 現在,隨著客車數量的不斷增加,裁縫組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最初的綠皮車座椅全是用漆布外包的,連接處紡紗線材質也不好,座椅床鋪外包布很容易破損。現在車況好了,但車比原來多了好多,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龐俊玲說,“為了讓旅客舒適乘車,我們會堅守崗位,把這一針一線的活做好!”

定檢裁縫組職工集中整治座席外罩破損數量較多的車輛。

定檢裁縫組職工在紉針。

定檢裁縫組職工仰頭縫補上鋪外罩破損處。

定檢裁縫組職工在縫補斷線的書報架網兜。

運用裁縫組職工在縫補行李車廂座席外罩。

運用裁縫組職工在縫補車廂下鋪外罩。

運用裁縫組職工在修理鋼針。

定檢裁縫組職工在縫補折棚風擋。

定檢裁縫組職工在縫製新的座席外罩。

定檢裁縫組職工合力往車上運送漆皮。

運用裁縫組職工合作巡查臥鋪車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