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關注:上海一中法院發佈《審判品質保證體系建設白皮書》

核心提示

三年“孵化”,持久“深耕”。站在司法改革的“風口”,始終堅持通過審判“精益”管理,力求打磨法官職業群體“工匠”精神,努力確保穩控審判品質,為群眾奉上合格“司法產品”。在今天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舉行的審判品質保證體系建設新聞發佈會上,

一份頗顯厚重的《審判品質保證體系建設白皮書》展示了該院三年打造建成的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管理審判品質保證體系。

在司法改革持續深入推進過程中,人案矛盾成為“繞不開”的問題。

站在改革的“風口”,面臨持續大幅攀升的案件數量和人民群眾對司法公信力的熱切期待,法院要如何抓牢審判品質這一促進司法公正的核心“驅動力”?上海一中法院以一份厚實的《審判品質保證體系建設白皮書》回答了這個難題。自2014年以來,上海一中法院以司法改革為動力,積極探索司法改革背景的審判品質管制之路。通過借助現代資訊技術,在已有審判管理制度、機制基礎上,
著力於各類制度和機制的有機環扣和系統集成,經過三年不輟的建設和“加固”,已初步構建形成契合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要求的審判品質保證體系。

該體系旨在充分保障法官主體地位、確保法官依法積極履行審判權的同時,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借助資訊技術明確審判各環節的工作標準及規範,構建以過程管理為主軸,以評價監督、問題發現、促進保障為依託的審判工作機制體系。

通過該體系的作用,在法院內部形成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的審判與管理合力,使審判品質處於整體可控、穩定良好的持續“生產”狀態。

上海一中法院“出產”的案件借助的是內部運轉的審判品質保證體系進行的審判全流程標準化處理。通過加強資訊化建設,不斷細化標準,規範審判權運行流程,力爭關鍵節點電子化、處處留痕,

讓權力規範運行,置於監督之下。該院還發揮審判管理辦公室在資料獲取、電腦應用等方面的優勢,打造“資料鐵籠”,以問題為導向,推出二十餘份“短平快”的審判品質保證體系建設情況專題分析,通過對症施策破解“痛點”、難點。並注重機制延伸,相向互動,“打通”與轄區法院之間存在的一些影響審判質效的“關節點”,從而直接或間接促成了兩級法院相關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形成運行更為順暢的“體內體外”大小“迴圈”。

白皮書中匯總的2014年至2016年審判品質保證體系建設期間的審判資料顯示,上海一中法院在2015、2016兩年收案數年均長幅在兩位數以上的態勢下,審判執行工作始終保持良性運行,同期結案率始終保持穩定在99%以上。2015、2016兩年保持無瑕疵案件且一直處於合理區間低位運行,裁判自動履行率、一審陪審率、申訴聽證率等項指標在上海法院一直處於領先位置,並湧現出一大批精品、典型案例,三年間有二十餘個案例被最高法院公報案例刊載、入選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或相關類別十大案例,成為本市乃至全國精品案例“多產”的法院,呈現出審判規範、狀態合理、整體向好與精品趨多等可喜趨勢。

上海一中法院陳立斌院長在發佈會上表示,在人案矛盾加劇重壓下,審判質效絕不能下行。該院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鞏固、深化和完善審判品質保證體系建設,打造契合司法改革要求、更加符合審判規律的審判質效綜合性系統性內控機制體系。

來源|上海一中法院

並湧現出一大批精品、典型案例,三年間有二十餘個案例被最高法院公報案例刊載、入選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或相關類別十大案例,成為本市乃至全國精品案例“多產”的法院,呈現出審判規範、狀態合理、整體向好與精品趨多等可喜趨勢。

上海一中法院陳立斌院長在發佈會上表示,在人案矛盾加劇重壓下,審判質效絕不能下行。該院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鞏固、深化和完善審判品質保證體系建設,打造契合司法改革要求、更加符合審判規律的審判質效綜合性系統性內控機制體系。

來源|上海一中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