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倘若我問心有愧呢?”:一句話道盡反派周芷若的心酸

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所塑造的周芷若,誠如大家所感,

初初是清純浪漫的青梅竹馬,再相見已需恪守男女之別,無法向張無忌表露自己的情意,而隨著立場的改變,與心上人的對峙和決裂,都讓這個原本單純善良的姑娘備受煎熬。直到最後,情郎已然心有所屬,而自己身處世俗和禮法的桎梏中,抽身不得。

終於,她完全站到了心上人的對立面,成為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

然而這樣的女魔頭,在猝不及防之時,也會有柔情的一面。

金庸在張無忌敗于周芷若手下,想助周芷若闖關合力救出謝遜之際這樣寫道:

周芷若冷笑道:“咱們從前曾有婚姻之約,我丈夫此刻卻是命在垂危,加之我今日沒傷你性命,旁人定然說我對你舊情猶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罵我不知廉恥、水性楊花。

”張無忌急道:“咱們只須問心無愧,旁人言語,理他作甚?”周芷若道:“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舊情郎的一句直言不諱“問心無愧”,戳中了周芷若最柔軟的心防。

而一句坦坦蕩蕩的“問心有愧”,愧的是丈夫宋青書,愧的是師父滅絕師太,愧的是殷離,愧的是手下亡魂。

更重要的是,愧的是那顆還愛著你的心,禁不起拷問。

她的愧,除了說給張無忌聽,是不是還在說給親手埋葬了的那個自己聽?

在金庸的筆下,她仿佛什麼都沒得到。

身世是芷江船上的孤女,入峨嵋後處處受到排擠,情郎另有所屬,師父逼她立下重誓。

那個原本溫柔善良的周芷若,根本無法保護自己的天性。

趙敏在得不到張無忌時,尚且可以蠻橫地說一句“我偏要勉強”。

在與張無忌私奔之時,對她父親以死相逼。她的大膽率真是被“寵”出來的。

而周芷若不一樣,她只能自嘲一句“問心有愧”。也許在清冷的夜裡,修補自己殘存的天真,到了白日裡,又做回那個冷心絕情的周掌門。

無可否認,她是個悲劇人物。但是她並不可憐。

她雖不能保護自己的天性,卻也沒有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舊情郎身上。冷靜自持一直是她後來獨有的傲然氣質,即使輸了也並不可惜。

也許金庸就是想寫這樣一個一無所有的奇女子。

依然愛你,哪怕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