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古詩文魅力難擋,日本中學課本大量收錄

日本中學課本中有相當多的中國古典文學,也就是文言文

所謂經典就是能夠通過時間的考驗,才會千百年傳頌不已。事實上,中國文學不只經的起時間萃煉,還能跨過空間的距離,成為東亞各國共同學習的對象,其中日本與韓國更是對中國文學研究至今,直達中學教育。在日本中學的語文課本,古典篇中有大量的漢文,其選文和中國的語文教育是一致的,可見好的文學不但經的起時間考驗,也經的起空間考驗。

事實上日本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視,日本的國語教育分成現代文學和古典文學兩個主要部分,在古典文學的部分,除了日本自己的古代文學,比如《平家物語》、《徒然草》、《萬葉集》以外,還有一半的比例是漢文篇,當中的內容就取材自中國古代經典,包括《戰國策》、《史記》、《論語》、《莊子》,

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唐詩,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可見古典中國文學的份量。

事實上,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力極深,就連日本皇室的名字與年號都要取材自中國經典,諸如日本最早的年號“大化”就取自成公綏所著《樂歌正旦大會行禮歌十六章》中“神武鷹揚,大化鹹熙。廓開皇衢,用成帝基”。江戶時期的“享保”出自《周書》中“公其享茲大命,保有萬國,可不慎歟”,

而“天保”則出自《易經》中“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雖極力宣導脫亞入歐,全盤西化,但在年號的選取上仍沿用漢字,其出處皆源自中國古代典籍。諸如明治天皇睦仁的年號出自《周易》說卦傳中“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及《孔子家語》第五卷中帝德“長聰明,治五氣,設五量,撫萬名,度四方”。而大正天皇嘉仁作為明治天皇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其即位後的年號則取自《易經》中“大亨以正,

天之道也”。1926年12月25日,裕仁天皇即位,改元為“昭和”。其年號出自《尚書》堯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裕仁逝世後,皇太子明仁即位,成為日本第125代天皇。其年號“平成”則出自《史記》中“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現如今,日本國內並未隨著全球化浪潮的席捲而摒棄傳統,

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民眾仍普遍使用年號制度,因而無論是政府公文、學術著作,還是街頭小報、私人信件均可時常窺見“平成”二字。對於大多數日本人來說,其中固然保有對天皇制度的支持和天皇權威的尊崇,而更多的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傳統習俗的認可。年號業已成為日本獨特的文化標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