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國創會啟幕在即 海內外英才看好山城機遇

圖為張鵬程博士帶著“鼎通碳交易與資產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創業專案參賽。

兩江新區管委會供圖

中新網重慶9月3日電 (鐘旖 黃亞輝)“未來,碳排放權將成為越來越稀有的資源。我想通過建立企業低碳體系,助力國內低碳工程建設,讓重慶山水常青。”日前,畢業於日本築波大學的張鵬程博士帶著“鼎通碳交易與資產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創業專案,一路過關斬將,進入重慶“國創杯”大賽決賽。他期望能將項目落地重慶,幫助山城在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競爭中,

獲得更多效益。

圖為海內外人才2016年在兩江新區考察(資料圖)。兩江新區管委會供圖

隨著“雙創”浪潮在國內迭起,多元化的招才引智平臺漸成海內外英才的展示舞臺。2017年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簡稱國創會)將於9月9日舉行。

大會作為重慶面向海內外人才和項目發出的“邀請函”,擬爭取引進一批人才,引進一批優質項目落地,同時儲備一批意向項目和人才,建立人才專案資料庫,打造引才引智“金字招牌”。

據瞭解,國創會組委會目前共收到1056名海內外人才報名參會,其中776人攜帶專案報名。談及為何選擇重慶為創業目的地?多位“國創杯”大賽參賽選手告訴記者,重慶的戰略地位、政策扶持力度、創新平臺建設都可為自己的創業項目帶來發展機遇。

“在我印象中,重慶是美麗的城市。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發展前景廣闊,當地重視創新創業產業發展,是一片適合專案孵化的熱土。”創業者徐治達認為,重慶在內陸開放上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已連續十個季度保持全國領先的GDP增速反映出該城市的發展速度。

經濟的快速發展,

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使得重慶面臨著巨大的人才渴求。據統計,到2020年,重慶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需求研發、專業技術、技能人才25萬餘人,其中研發人才6萬餘人,專業技術人才8萬餘人,技能人才11萬餘人。

在擁有催化劑專利技術的科研工作者陳鴻林看來,重慶具有區位條件優越、功能設施齊全、工業基礎完備、科教實力雄厚、市場輻射廣闊等優勢,對自己的專案拓展意義重大。

據瞭解,當前為招攬全球英才,重慶各區縣針對不同的產業定位、經濟發展側重點,為不同類型的人才擬定了分量十足的獎勵措施。

以重慶開發開放視窗、國創會承辦單位兩江新區為例,該區以大力度的引才及創新創業優惠政策,吸引人才落地。為給引才引智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兩江新區設立每年不低於1億元的人才專項資金;針對優秀的項目,兩江新區還設立10億元的創新創業專項資金,對海內外頂尖人才團隊或領軍人才團隊帶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科技創新成果來兩江新區開展研發工作或科技成果轉化的,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專案扶持資金、啟動資金、投資貸款利息補貼和產業基金等金融支持。

此外,兩江新區全面參與包括人才在內的國際合作與競爭,將放寬海外高層次人才認定條件,開展海外人才停居留、出入境等便利服務試點。

據瞭解,借助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區的優勢,兩江新區還將爭取國家授權外籍人員重慶試點實施技術移民制度、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外籍高層次人才唯一住房暫免徵收房產稅等多種多樣更靈活、更有競爭力的方案,希望以此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為重慶和兩江新區發展建設提供有力“智囊”。

對海內外頂尖人才團隊或領軍人才團隊帶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科技創新成果來兩江新區開展研發工作或科技成果轉化的,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專案扶持資金、啟動資金、投資貸款利息補貼和產業基金等金融支持。

此外,兩江新區全面參與包括人才在內的國際合作與競爭,將放寬海外高層次人才認定條件,開展海外人才停居留、出入境等便利服務試點。

據瞭解,借助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區的優勢,兩江新區還將爭取國家授權外籍人員重慶試點實施技術移民制度、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外籍高層次人才唯一住房暫免徵收房產稅等多種多樣更靈活、更有競爭力的方案,希望以此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為重慶和兩江新區發展建設提供有力“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