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聯手寒武紀,華為發佈首款AI移動處理器海思麒麟970

9月2日,在德國柏林的IFA上,華為正式發佈了全球首款AI加持的移動Soc——海思麒麟970。CPU部分沿用了大小核設計,4個2.4GHz的A73大核和4個1.8Ghz的A53小核與麒麟960基本一致,但是工藝水準提升到10nm制程,可以將970的能耗降低20%。

GPU部分首發Mali-G72-MP12,圖形處理能力提升20%,而能效提升50%。另外,麒麟970還集成了 4.5G LTE Cat.18 基帶晶片,峰值速度高達 1.2Gbps。

如果說以上這些都是對麒麟960的常規升級,

那麼,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的加入,則是手機Soc革命性的改變,也令麒麟970在AI計算領域有了本質性提升。

就像當年的CPU在圖形處理方面越來越吃力以後,引入了獨立的GPU,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必然也需要一個專門進行AI相關運算的獨立處理器,也就是NPU。NPU也是繼CPU、GPU、Modem、ISP、RAM、ROM、輔助處理器、SE後,移動SoC中的新模組。

GPU也好,NPU也好,其優勢並不是比CPU具有更強的綜合性能,而是在某一個單一領域內進行了專門的優化設計。

做個類比,儘管CPU是一輛速度無與倫比的跑車,但如果你需要拉貨,最好還是再買一輛卡車(GPU)。而現在又需要運送大量客人了,所以,NPU就是你需要的那輛巴士。

麒麟970上的NPU,來自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去年3月,寒武紀的Cambricon-1A成為全球首個商用深度神經網路處理器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可集成至各類終端 SoC 晶片中。官方表示,這款處理器每秒可處理160億個虛擬神經元,每秒峰值運算能力達2萬億虛擬突觸,

性能比通用處理器高兩個數量級,功耗降低了一個數量級(僅有原來的 1/10)。同期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寒武紀負責人陳天石透露,“寒武紀晶片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就會進入市場。”而如今的麒麟970,剛好符合這個時間預期。

Cambricon-1A

在麒麟970之前,華為已經在自主研發SoC的道路上走了十年,

K3V2沿用兩年的窘境至今還常被拿來說事兒。而如今的麒麟970,無論工藝還是性能,都已走到了世界前列。接下來,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憑藉敏銳的嗅覺和長遠的戰略眼光,華為已經在手機AI晶片上占得一絲先機。這次,你是否會為其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