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回望梅溪書院這一年:變幻的面孔 不變的文化盛宴

紅網時刻記者 王嫣 長沙報導

秋日的草木,搖響了季節的風鈴,梅溪書院也迎來了周年慶一年中最歡騰的時刻,365個晝夜,200多位名家相聚在這片文化的天地,近200場文化活動在此上演、落幕,

用文字和智慧滋養著每一位靜靜聆聽的讀者。

一年來,國內外知名作家、企業家、攝影師、策展人、音樂人、藝術家都是梅溪書院的常客。紅網時刻記者梳理了這一場場文化盛宴,精選出了十場讓人記憶猶新的動人篇章。

韓少功(右)與東西(左)共談碎片化時代的閱讀。

韓少功、東西共話“碎片化時代的閱讀”

人物:當代著名作家韓少功、東西

關於問題意識與深度閱讀

韓少功:這個時代因為資訊工具太發達,我們接受的資訊和知識都是海量的,這種海量當然是一個好事情,我們見多識廣,但是也可能帶來一個風險,就是我們對什麼東西都是一知半解,什麼都知道,叫“知道分子”,不叫知識份子,現在我們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都變成了“知道分子”,

但是知識的深度怎麼樣,能不能形成一些有機的結構,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重要的問題是你自己有問題意識沒有,你有沒有聚焦的問題,核心的問題在哪兒,通過調動與組織你的知識的資源,來服務於這些問題的解決,這個能力是要鍛煉的。

東西:很多人把閱讀當成一個非常現實的事情,就是說我讀了對我有什麼好處,其實閱讀是對心靈的滋潤,

對人格健全的幫助,這個東西不會馬上見效,但可能對你的整個人生是很有好處的。我們閱讀不能那麼勢利,要主張深度閱讀。

關於文學的變與不變

韓少功:對於文學,要有一個更寬泛的眼光來看待,我覺得凡是使用文字的,而且這種使用文字中間有藝術性的都叫文學,比方說能夠讓我們高興地笑起來,這就是一種藝術,笑的藝術,讓我們感動,那也是一種藝術。在這種情況下,

輕易地說文學已經死亡,過於武斷,就是它有新的形態了。但是這些新的形態,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要有藝術性。同樣是段子、流行歌、電視連續劇,也有高下之分,什麼叫高下之分,就是按照藝術來判斷它,這個東西不會變的。

蔡皋為“小粉絲”簽名。

蕭翱子接力創作,推出童謠繪本《麻雀生蛋粒粒滾》和《青蛙笑翻了》,深受孩子喜歡。

蔡皋、蕭翱子共話“久遠的童謠,不變的童心”

人物:母女畫家蔡皋、蕭翱子

關於繪本創作

蔡皋:童謠是我文學上的第一口“奶”,我記錄這些最原本的聲音,想把童謠裡最好的東西畫出來,希望現在的小孩記住鄉愁與美好。

關於童謠傳承

蔡皋:你父母用童謠帶著你回家,你現在又哼著童謠帶著孩子回家。童謠是口傳心授,一代一代人這樣傳遞下來的,童謠的聲音響起,總會憶起兒時的夥伴,憶起母親的懷抱,憶起爺爺奶奶搖著蒲扇的身影。童謠的本質是通往安寧。學唱童謠,有助於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育,長大後成為溫馨的童年記憶。

蘇芩在《你要世俗地活著 才有不俗的未來》長沙新書首發式現場。

蘇芩解讀“如何用世俗的規則 活出夢想的自己”

人物:暢銷書作家蘇芩

關於世俗

蘇芩: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都喜歡真實的人。你美當然很好,但大家更喜歡看完美背後的東西,這是一種人性的規則。在跟真實的東西、真實的人相處時,我們才會有安全感,所以世俗這個詞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講,就是能說人話,接地氣地活著。

關於完美

蘇芩:哪個優秀的人會完美呢,完美的人就不可能優秀。其實每個人都是需要優越感的,你能夠發現別人身上的不足或是閃光點,那就是一種優越感。另外,在生活中,當你對一個事物、事情有了心理預期之後,你就會發現它的優點。所以有的時候,人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別把自己弄得太美好,並適當地展露自己的缺點。

王躍文暢聊人生智慧:學會無違於自己 無違於天地。

王躍文暢聊人生智慧:學會無違於自己 無違於天地

人物:當代文學大家、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

關於寫作與人生

王躍文:作家寫作的本能是要入境,要進入到那種情境。我寫作的時候,是一種完全忘我的狀態。如果換兩個字說到所謂寫作秘訣,我會用這兩個字:無違。無違於自己,無違於天地。人要做到無違,其實非常之難。我不敢說自己處處做到無違了,只是努力而已。

我在書中,將無違的概念更擴大化,不僅是指對父母孝道的無違,對自己也要無違,對天地對這個世界也要無違。借用古人的話,就是無違以禮,就是秩序,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和整個社會達成一個關係。

關於堅守自我

王躍文:在迷茫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正確的堅守自我,“當我們堅守自我的時候,首先要自問“自己堅持的自我,是不是正確的。如果是就應該一如既往的堅守;如果需要改正的地方,就一邊改正一邊堅守。

松井忠三與步步高董事長王填共話企業經營的成功之道。

松井忠三攜三部曲梅溪書院開講,講述無印良品從發展、失控到復活,所走過的三十五年。

松井忠三、王填共話企業經營成功之道

人物:無印良品名譽會長松井忠三、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

關於成功

松井忠三:無印良品改革的第一個重點就是重塑品牌,品牌理念“有理由的便宜”是無印良品立足之本,不能改。無印良品一度陷入危機,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企業文化與母公司出現了嚴重矛盾,感性與理性文化的矛盾,執行力的差異,急需變革的體制構造。

王填:六年時間,松井忠三先生將無印良品從虧損38億日元到盈利1620億日元,這幾乎就是企業界的一個神話。在全球經濟低迷的今天,日本企業的工匠精神是我們中國企業更需要學習的。

李敬澤解讀“歷史的陌生人與誤解之美”。

李敬澤解讀“歷史的陌生人與誤解之美”

人物:作家、批評家李敬澤

關於誤解與宿命

李敬澤:誤解聽上去是個壞詞,其實未必。誤解是人類的宿命。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從想像開始的。它包含誤解,卻同時也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

關於媒體時代下的文學創作

李敬澤:在這個時代,大家的耐心在普遍下降,像我這樣的歲數,很可能是最後一代由專注的閱讀培養出來的寫作者。但我想,這個世界的真相、複雜和美,都需要我們的耐心,既需要我們耐心地讀,也需要我們耐心地想。

關於平靜與自由

李敬澤:我指的“平靜”是一種更寬泛的人生態度:不管是得益還是不得益,我們能相對地平心。絕對的自由肯定是沒有的,內心總有一些東西在制約著我們。絕對的自由也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楊福音。

楊福音在梅溪書院觀展。

楊福音和他的朋友們共話“湘江的風花雪月”

人物:楊福音、何立偉、王平、張新奇、蔡測海

關於創作與天機

楊福音: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天機,我覺得大學不用談創作,也就是說不要過早地談創作,大學你只有四年時間,你四年畢業以後的創作道路寬得很,長得很,不要那麼急,讀大學的時候不要去開發創作的智慧,讓他蓄在那裡,你天天插東西進去,工筆的寫意的,歷朝歷代的這些畫家,這些營養不斷地積蓄,實質上他都在養著你的那個智慧,在愛護它,那你畢業以後,你真正水到渠成,真正爆發以後就是用前人的營養這把鑰匙打開你智慧天機的那把鎖,嘣的一下就開了。

關於書法筆法

楊福音:看一個有成就的書法家的書法展覽,第一你要看他的筆法,點橫撇捺有沒有自己的寫法?你看明代的王寵寫的字,他只是活到38歲,他的書法有自己的筆法,他為何有自己的筆法呢?因為他不那樣寫他自己心裡面過不得,他是那樣的性格他要是那樣掃一下,有自己的筆法才會有自己的結體,所以我們看書法展覽的時候就要這樣去看。

阿來訴說他所見的“自然與故鄉”。

阿來訴說所見的“自然與故鄉”

人物: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

關於自然與美好

阿來:只要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每一個花朵,都是它所處的自然環境中特別精巧的一種設計。但我會特別被一種美震撼,不是對於花的品種,而是在某個特別不可思議的地方它那麼頑強地綻放。

100多年前,美國工業化開始,對河流的污染、森林的砍伐也非常嚴重,當時突然出現了一批自然主義文學家,比如梭羅、利奧波德等。他們還把當時美國在任的總統羅斯福請去森林裡露營,早上聽鳥叫、看日出,晚上躺在森林裡看月亮怎麼升起。他們覺得,如果不能保護整個美國的話,至少可以先保護美國的一部分。這也是最早的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概念。他們通過說服很多人,包括把總統弄去露營,促進美國在100多年前就建成了國家公園。

自然主義文學家做了好多親近自然的事情,寫過很多關於自然的書,就是這些自然文學家,呼籲人們保護大自然,成為我們今天的環保主義的祖宗。

關於網路虛擬時代的創作

阿來:這個時代對我們提出的一個巨大挑戰是過濾和拒絕資訊的能力。我們大部分時間在網上獲得的資訊跟我們的個人生命沒有關係,跟我們良好的情感狀態沒有關係。我們把太多時間花在處理那些沒有用的資訊上。我不拒絕網路,但我跟網路是保持距離的,這不僅對我的創作有幫助,更對我的生命有幫助。因為寫作也是豐富我生命的一種方式。

李光鬥分享“移動互聯網新思維”。

李光鬥分享“移動互聯網新思維”

人物: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

關於創意經濟

李光鬥:任何時代,不論何種商業模式都講究一個創意。創意經濟最早由英國提出,而創意經濟是一種能激發商業活力、實現從零到一的商業創新方式。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管道、溝通方式大大不同於以往,這也給人們發揮想像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從賣月球到上火星,一些想法總是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但就是因為不可思議才讓企業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如果一個創意足夠好,有可能開闢一個新行業,或者給世界帶來一些改變。

嚴歌苓暢聊“大善在人間”。

嚴歌苓暢聊“大善在人間”

人物:著名旅美作家嚴歌苓

關於寫作與藝術

嚴歌苓:寫作是一種精神功課,對於人生有很大的好處。我每天都寫作,這是基本功,必須是天天,否則專注力和思維力會下降。

戰地記者的經歷徹底改變了我。之前從事表演,後來從事寫作。這段經歷讓我發現自己的寫作能力大於表演能力,讓我從崇拜英雄過渡到關注個體的狀態。戰爭讓我看到很多鮮血、犧牲以及生命的消失,讓我更加敏感。

在藝術門類裡很多都是相通的,跳舞好的人唱歌也不差。小說裡的抑揚頓挫跟音樂方面的造詣有關,好的詩詞也跟音律有關。文字裡面有沒有畫面感,讓讀者腦海裡出現流動的畫面。藝術都是相通的。

關於命運與選擇

嚴歌苓:不是我選擇了寫作,而是寫作選擇了我。嚴家有讀書寫作的傳統,有好問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寫作是不斷在進行自我發現,文人家庭給了我遺傳基因和密碼,決定了我從事寫作。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契機的。去美國,是我寫作生涯的重要契機。如果我不去美國,我可能就看不到世界人眼中的中國,如果我不用英文寫作,也不會有不一樣的思考。作家要體驗生活!要有生活!

希望現在的小孩記住鄉愁與美好。

關於童謠傳承

蔡皋:你父母用童謠帶著你回家,你現在又哼著童謠帶著孩子回家。童謠是口傳心授,一代一代人這樣傳遞下來的,童謠的聲音響起,總會憶起兒時的夥伴,憶起母親的懷抱,憶起爺爺奶奶搖著蒲扇的身影。童謠的本質是通往安寧。學唱童謠,有助於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育,長大後成為溫馨的童年記憶。

蘇芩在《你要世俗地活著 才有不俗的未來》長沙新書首發式現場。

蘇芩解讀“如何用世俗的規則 活出夢想的自己”

人物:暢銷書作家蘇芩

關於世俗

蘇芩: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都喜歡真實的人。你美當然很好,但大家更喜歡看完美背後的東西,這是一種人性的規則。在跟真實的東西、真實的人相處時,我們才會有安全感,所以世俗這個詞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講,就是能說人話,接地氣地活著。

關於完美

蘇芩:哪個優秀的人會完美呢,完美的人就不可能優秀。其實每個人都是需要優越感的,你能夠發現別人身上的不足或是閃光點,那就是一種優越感。另外,在生活中,當你對一個事物、事情有了心理預期之後,你就會發現它的優點。所以有的時候,人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別把自己弄得太美好,並適當地展露自己的缺點。

王躍文暢聊人生智慧:學會無違於自己 無違於天地。

王躍文暢聊人生智慧:學會無違於自己 無違於天地

人物:當代文學大家、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

關於寫作與人生

王躍文:作家寫作的本能是要入境,要進入到那種情境。我寫作的時候,是一種完全忘我的狀態。如果換兩個字說到所謂寫作秘訣,我會用這兩個字:無違。無違於自己,無違於天地。人要做到無違,其實非常之難。我不敢說自己處處做到無違了,只是努力而已。

我在書中,將無違的概念更擴大化,不僅是指對父母孝道的無違,對自己也要無違,對天地對這個世界也要無違。借用古人的話,就是無違以禮,就是秩序,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和整個社會達成一個關係。

關於堅守自我

王躍文:在迷茫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正確的堅守自我,“當我們堅守自我的時候,首先要自問“自己堅持的自我,是不是正確的。如果是就應該一如既往的堅守;如果需要改正的地方,就一邊改正一邊堅守。

松井忠三與步步高董事長王填共話企業經營的成功之道。

松井忠三攜三部曲梅溪書院開講,講述無印良品從發展、失控到復活,所走過的三十五年。

松井忠三、王填共話企業經營成功之道

人物:無印良品名譽會長松井忠三、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

關於成功

松井忠三:無印良品改革的第一個重點就是重塑品牌,品牌理念“有理由的便宜”是無印良品立足之本,不能改。無印良品一度陷入危機,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企業文化與母公司出現了嚴重矛盾,感性與理性文化的矛盾,執行力的差異,急需變革的體制構造。

王填:六年時間,松井忠三先生將無印良品從虧損38億日元到盈利1620億日元,這幾乎就是企業界的一個神話。在全球經濟低迷的今天,日本企業的工匠精神是我們中國企業更需要學習的。

李敬澤解讀“歷史的陌生人與誤解之美”。

李敬澤解讀“歷史的陌生人與誤解之美”

人物:作家、批評家李敬澤

關於誤解與宿命

李敬澤:誤解聽上去是個壞詞,其實未必。誤解是人類的宿命。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從想像開始的。它包含誤解,卻同時也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

關於媒體時代下的文學創作

李敬澤:在這個時代,大家的耐心在普遍下降,像我這樣的歲數,很可能是最後一代由專注的閱讀培養出來的寫作者。但我想,這個世界的真相、複雜和美,都需要我們的耐心,既需要我們耐心地讀,也需要我們耐心地想。

關於平靜與自由

李敬澤:我指的“平靜”是一種更寬泛的人生態度:不管是得益還是不得益,我們能相對地平心。絕對的自由肯定是沒有的,內心總有一些東西在制約著我們。絕對的自由也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楊福音。

楊福音在梅溪書院觀展。

楊福音和他的朋友們共話“湘江的風花雪月”

人物:楊福音、何立偉、王平、張新奇、蔡測海

關於創作與天機

楊福音: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天機,我覺得大學不用談創作,也就是說不要過早地談創作,大學你只有四年時間,你四年畢業以後的創作道路寬得很,長得很,不要那麼急,讀大學的時候不要去開發創作的智慧,讓他蓄在那裡,你天天插東西進去,工筆的寫意的,歷朝歷代的這些畫家,這些營養不斷地積蓄,實質上他都在養著你的那個智慧,在愛護它,那你畢業以後,你真正水到渠成,真正爆發以後就是用前人的營養這把鑰匙打開你智慧天機的那把鎖,嘣的一下就開了。

關於書法筆法

楊福音:看一個有成就的書法家的書法展覽,第一你要看他的筆法,點橫撇捺有沒有自己的寫法?你看明代的王寵寫的字,他只是活到38歲,他的書法有自己的筆法,他為何有自己的筆法呢?因為他不那樣寫他自己心裡面過不得,他是那樣的性格他要是那樣掃一下,有自己的筆法才會有自己的結體,所以我們看書法展覽的時候就要這樣去看。

阿來訴說他所見的“自然與故鄉”。

阿來訴說所見的“自然與故鄉”

人物: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

關於自然與美好

阿來:只要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每一個花朵,都是它所處的自然環境中特別精巧的一種設計。但我會特別被一種美震撼,不是對於花的品種,而是在某個特別不可思議的地方它那麼頑強地綻放。

100多年前,美國工業化開始,對河流的污染、森林的砍伐也非常嚴重,當時突然出現了一批自然主義文學家,比如梭羅、利奧波德等。他們還把當時美國在任的總統羅斯福請去森林裡露營,早上聽鳥叫、看日出,晚上躺在森林裡看月亮怎麼升起。他們覺得,如果不能保護整個美國的話,至少可以先保護美國的一部分。這也是最早的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概念。他們通過說服很多人,包括把總統弄去露營,促進美國在100多年前就建成了國家公園。

自然主義文學家做了好多親近自然的事情,寫過很多關於自然的書,就是這些自然文學家,呼籲人們保護大自然,成為我們今天的環保主義的祖宗。

關於網路虛擬時代的創作

阿來:這個時代對我們提出的一個巨大挑戰是過濾和拒絕資訊的能力。我們大部分時間在網上獲得的資訊跟我們的個人生命沒有關係,跟我們良好的情感狀態沒有關係。我們把太多時間花在處理那些沒有用的資訊上。我不拒絕網路,但我跟網路是保持距離的,這不僅對我的創作有幫助,更對我的生命有幫助。因為寫作也是豐富我生命的一種方式。

李光鬥分享“移動互聯網新思維”。

李光鬥分享“移動互聯網新思維”

人物: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

關於創意經濟

李光鬥:任何時代,不論何種商業模式都講究一個創意。創意經濟最早由英國提出,而創意經濟是一種能激發商業活力、實現從零到一的商業創新方式。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管道、溝通方式大大不同於以往,這也給人們發揮想像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從賣月球到上火星,一些想法總是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但就是因為不可思議才讓企業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如果一個創意足夠好,有可能開闢一個新行業,或者給世界帶來一些改變。

嚴歌苓暢聊“大善在人間”。

嚴歌苓暢聊“大善在人間”

人物:著名旅美作家嚴歌苓

關於寫作與藝術

嚴歌苓:寫作是一種精神功課,對於人生有很大的好處。我每天都寫作,這是基本功,必須是天天,否則專注力和思維力會下降。

戰地記者的經歷徹底改變了我。之前從事表演,後來從事寫作。這段經歷讓我發現自己的寫作能力大於表演能力,讓我從崇拜英雄過渡到關注個體的狀態。戰爭讓我看到很多鮮血、犧牲以及生命的消失,讓我更加敏感。

在藝術門類裡很多都是相通的,跳舞好的人唱歌也不差。小說裡的抑揚頓挫跟音樂方面的造詣有關,好的詩詞也跟音律有關。文字裡面有沒有畫面感,讓讀者腦海裡出現流動的畫面。藝術都是相通的。

關於命運與選擇

嚴歌苓:不是我選擇了寫作,而是寫作選擇了我。嚴家有讀書寫作的傳統,有好問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寫作是不斷在進行自我發現,文人家庭給了我遺傳基因和密碼,決定了我從事寫作。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契機的。去美國,是我寫作生涯的重要契機。如果我不去美國,我可能就看不到世界人眼中的中國,如果我不用英文寫作,也不會有不一樣的思考。作家要體驗生活!要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