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王青:合資企業適應消費需求和市場新的變化

汽車評價:8月26日,由中國汽車評價研究院主辦、一汽-大眾奧迪承辦的“機遇·挑戰·變革 中國汽車產業後合資時代研討會”在長春隆重召開, 20餘位汽車行業權威專家、學者共聚于此,

就中國汽車產業後合資時代的發展問題探討戰略設計與策略規劃。

我們會分期將會上嘉賓發言觀點整理發表,以饗讀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王青

改革一脈相承,主要是創新,就是怎樣進行結構調整。我們必須承認,合資的政策為中國汽車產業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好的經驗。

合資企業在汽車配套體系的建設、市場認識、人才以及技術進步等方面,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自主品牌的發展,也建立在合資企業的基礎之上。

後合資時代下一步的發展,就是要有目標,

對自己的方向進行思考。中國的汽車市場發展背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消費需求,無論消費主體還是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個性化、參與化的消費,是下一步需求的主要的方向。還有服務性的消費,在很多的消費擴展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另外,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階段也發生了變化。中國汽車已經進入到中速發展的時期,而且產業進入了中速增長階段的中期,
這是我們最新的判斷。第三就是技術的變化。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新的製造工藝,也逐漸推廣開來。在這種背景下,必須從研發到銷售體制進行調整,從前幾年的大增量的高速增長的階段,向下一步差異化消費、中速增長進行轉變。這個轉變有可能決定下一步汽車產業的效益。

從合資企業的角度來說,之前雙方是資本資金的合作,下一步是要素和資源方面做整合。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說我們的企業發展怎麼樣去適應消費需求和市場新的變化,這是第一個目標。怎樣提高企業在國內,甚至是國際上的資源配置能力,這是第二個目標。

從企業挑戰的方面我提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從企業自身的制度建設和改革角度出發,

思考怎樣啟動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的意願,能力和動力都要具備,這樣下一步創新發展才能有制度的支撐。

第二,要完善產品的結構和產業佈局。除了新能源汽車之外,還有一些新的需求細分市場也是我們重點發展的方向。

第三,拓展企業的新的增長點。特別要注重產業下游的拓展,包括一些出行服務,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要把我們的企業從汽車製造企業轉向增值服務和融合創新的平臺,這是轉移方向的一個重要方面。

這是轉移方向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