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生三世十裡紅葉,情定香山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郊,地勢險峻,蒼翠連綿,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景區內主峰香爐峰俗稱“鬼見愁”,海拔557米。香山公園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

香山公園有香山寺、洪光寺等著名旅遊景點。

古時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開放,清香四溢。明代王衡記載:“杏樹可十萬株,此香山之第一勝處也”;明詩有“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宮一半白雲遮,回廊小院流春水,萬壑千崖種杏花”之句。《帝京景物略》中有記載:“或曰香山杏花香,香山也……”。

香山歷史源遠流長,自晉代葛洪的丹井,始有記載。

金朝

金世宗、章宗兩朝皇帝營建香山,為其營建的寺廟賜名“大永安寺”,章宗帝還先後七次到香山遊幸,留下夢感泉等多處遺跡。

元朝

皇慶元年(1312年),仁宗帝賜鈔萬錠,重修香山大永安寺,並更名為“甘露寺”。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耶律楚材的後裔耶律阿勒彌創建碧雲庵。形成“香山八景、碧雲十景。”

明朝

英宗正統六年(1441年),司禮太監范宏出資七十余萬,“捐貲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樓閣、廊廡、像設,煥然一新,規制宏麗,蔚為巨刹。事聞,乃賜額永安禪寺。”

清朝

乾隆帝在舊行宮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僅用九個月的時間就在香山建成大大小小的園林八十餘處,

其中乾隆帝欽題並賦詩二十八處,成為明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帝賜名“靜宜園”。香山、靜宜園占京西“三山五園”中一山一園。1860年,英法聯軍將包括靜宜園在內的三山五園內的大量珍物劫掠一空,建築幾乎全部焚毀。1900年,八國聯軍再度劫掠,一代名園瓦礫遍山,幾近荒廢。

清代乾隆年間修建的羅漢堂。

聽法松

位於香山寺。自殿中視之,狀若偏袒階下好似在探向殿內聽老佛師說法,相傳東晉時有位高僧在講經時講得義理明澈,竟使頑石感化點頭稱是,乾隆為與古代頑石聞經點頭相比美,命名。

鳳棲松

在見心齋北門外石橋前,此松一枝幹酷似一隻孔雀引首東望,故名。

瓊松塔影

知松園景區位於南北主要遊覽幹道西側。占地2公頃,是1987年新辟建的景區。景區內一、二級古松柏100餘株。

九龍柏

九龍柏為一株側柏,在金剛寶座塔頂後部。樹高6米多,樹幹分為九杈,造型酷似九條蛟龍空中騰舞而得名。民國初年,孫中山至此,曾親手去掉壓在樹幹上的積石。後孔祥熙撰寫“總理親手扶植塔頂側柏記”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