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啥農民伯伯辛苦一年,最後盈利的不是他們!

一年一度,蘋果農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季。可看著眼前,這一堆堆紅豔豔的蘋果,真愁壞了果農李小北。“今年來拉蘋果的人不多,截止到前天,才有五輛大車從附近市場開過來。價格也始終低於5角。

看來,今年又得提前安排冬季果品保存的事兒了”果農李小北如是說。

可是,當我們走進商場,卻發現,一面是果農的愁眉不展,一面是喜悅的各路商家。在商店的櫃檯上,我們看到,果品顏色稍稍淡一些的,果子略微小一點的,被商家堆放在一起,

按大約一斤3元到5元的價格售賣。

而一些蘋果的品種比較稀有,則被打上包裝出售,價格大約可以上漲到6-7元一斤。更有些水果被人工處理,比如打蠟。被披上華麗外衣的蘋果,成為 “奢侈品”。售價也從一斤幾元,搖身變成一個幾元,甚至幾十元。

小編為了求證,將不同價位的水果買來一一品嘗,味道和口感基本類似。通過詢問果農,有些可能都是出自同一個品種。看來,超市里出售的蘋果,往往品相改變了他們原本的價值。當然,除了這些商家的促銷手段,裡面也不乏真正的進口蘋果,但價格也會有所隨之上漲,

甚至高到驚人的程度。

其實,現在的蘋果市場,真可以用一分錢一分貨來形容。看到果農和商家的情緒對比,小編只能說,這已經不是一個靠勞力掙錢糊口的年代。無論是頭腦還是創新,都成為這個時代保證溫飽,乃至致富的法寶。所以,

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果農也應放下固有的思維,將科技和生產相結合,在忙於種植的同時,廣闊市場的開拓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