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隋煬帝:明明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卻被唐朝史官全力抹黑?

說起隋煬帝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代暴君,開鑿京杭大運河只是為了看個風景美女什麼的昏庸之主。

但真的如此嗎?我覺得史書太小瞧讀者的智商了。

隋煬帝

開鑿運河這麼大的一件事,就算隋煬帝是為了看風景,就算他昏庸到如此程度。那請允許我反問:這麼昏庸的君主是怎麼首開中華千年“科舉舉士”的先河的?這麼昏庸的君主是如何打下南陳,從而最終統一中國的?這麼昏庸的君主寫出來的法律——《大業律》,怎麼唐朝統治者基本照搬照抄、不加修改呢?

這前後兩個君主的形象差別太大了,所以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唐朝的統治者故意抹黑了隋煬帝,而且還特別沒有水準。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隋煬帝殺父弑兄,外加調戲父親的妃嬪的“仁壽宮事變”(你看看,是不是古代人倫不能容忍的,隋煬帝在一場事變中全部做了?如果是編纂的話,實在也稱得上“圓滿”)

二十四史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隋文帝,他也是個不錯的皇帝。隋文帝楊堅是隋朝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間就實現了全國統一。並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完成和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使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隋文帝本人雄才大略,勤于政事,

文治武功頗有建樹。

隋文帝于仁壽四年(西元604年)猝死于仁壽宮,終年六十四歲。關於隋文帝的死因,現代史學界對史書記載保持著懷疑。

我先把史書中關於隋煬帝“仁壽宮事變”的這一段的描寫貼出來。

據《資治通鑒》載,在仁壽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臥病在床,楊廣於是寫信給楊素,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由此大怒,

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也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意圖非禮她。隋文帝頓悟自己看錯了人,拍床大罵:“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這是指獨孤皇后)誤我!”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

楊廣得知後將柳述、元岩抓入獄,並讓右庶子張衡入隋文帝寢殿侍疾並將隋文帝周圍的侍從打發走。不久隋文帝便駕崩。

《隋書》此段記載雖未明指文帝被殺,但實際上已給世人留下推猜的餘地,即文帝之死具有被謀殺的性質。

史官

對於這一段史書記載,疑點實在不少。

首先,送信人送錯地方了?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啞然失笑的事情,你以為是什麼“地方”,自家社區嗎?說送錯就送錯啊。

其次,楊廣本身已經是太子了,他為什麼沒事去調戲父親隋文帝的妃嬪?我告訴大家,當年獨孤皇后(隋文帝的妻子)最討厭兒子娶小妾(楊廣的哥哥楊勇,就是這麼被廢了)最討厭兒子沉溺于琴棋書畫。為此,楊廣都可以放棄。這麼一個隱忍堅毅的主兒,為什麼在最後一刻突然失了智?隋文帝病重,隋煬帝在宮中侍疾,宣華夫人起身更衣,旁當有宮女侍候。其時煬帝尚未即位,處於仍受威脅的地位,一向以謹慎著稱的煬帝絕不會在此時做危及其繼承帝位之事。

最讓人無語的是,事實上隋煬帝早與宣華夫人有不正當關係。而且倆人感情發展很深。這從宣華夫人死後,煬帝作《神傷賦》的內容便可得到驗證。既然隋煬帝和宣華夫人早有不正當關係,那麼,宣華夫人為什麼還要去隋文帝那邊告狀?她也突然失了智了?

你懂得

還有,隋文帝駕崩之後,留下的遺詔非常正常。我的意思是,沒有明顯修改的痕跡。比如對待自己的葬禮“務從節儉,不得勞人”。(一般弑父登位元的皇帝,都會把父母的墳墓大修特修,為了顯示自己孝順嘛。)而在他的遺詔中,是不遺餘力地在誇隋煬帝,尤其隨後一句:“朕雖瞑目,何所複恨?”(再一次證明,他不忌諱談死、談身後事)。隋文帝還交待說自己發病的原因是耽於女色,傷了身體。對楊廣來說,即位是旦夕之間的事情,他根本不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弑父奪位。

最後,本身《隋書》是唐初編纂的,歷朝歷代都喜歡詆毀前朝皇帝。即便如此,也沒有找到隋煬帝殺父的確鑿證據,不然,是決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隋文帝

當然,懷疑歸懷疑,畢竟也沒有真證據。所以不能完全說明隋文帝之死與楊廣無關,雖然這個可能性實在不高。

我們設想一下,已經偽裝多年的楊廣在得知楊堅已經病入膏肓後,急迫的給楊素寫信詢問處理之策,這是可能的。雖然送信人送錯這個不太可能,但是可能被隋文帝的手下截獲吧、

在隋文帝看來,在那種情況下,楊廣詢問楊素處理後事之策簡直就是咒自己早死,而且隋文帝那副嘴臉早已暴露無遺。所以,隋文帝在盛怒之下要更換太子。隋煬帝當然不答應,於是就……

這種說法,一環扣一環,全是湊巧,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唐朝統治者抹黑隋煬帝之舉。

其次,楊廣本身已經是太子了,他為什麼沒事去調戲父親隋文帝的妃嬪?我告訴大家,當年獨孤皇后(隋文帝的妻子)最討厭兒子娶小妾(楊廣的哥哥楊勇,就是這麼被廢了)最討厭兒子沉溺于琴棋書畫。為此,楊廣都可以放棄。這麼一個隱忍堅毅的主兒,為什麼在最後一刻突然失了智?隋文帝病重,隋煬帝在宮中侍疾,宣華夫人起身更衣,旁當有宮女侍候。其時煬帝尚未即位,處於仍受威脅的地位,一向以謹慎著稱的煬帝絕不會在此時做危及其繼承帝位之事。

最讓人無語的是,事實上隋煬帝早與宣華夫人有不正當關係。而且倆人感情發展很深。這從宣華夫人死後,煬帝作《神傷賦》的內容便可得到驗證。既然隋煬帝和宣華夫人早有不正當關係,那麼,宣華夫人為什麼還要去隋文帝那邊告狀?她也突然失了智了?

你懂得

還有,隋文帝駕崩之後,留下的遺詔非常正常。我的意思是,沒有明顯修改的痕跡。比如對待自己的葬禮“務從節儉,不得勞人”。(一般弑父登位元的皇帝,都會把父母的墳墓大修特修,為了顯示自己孝順嘛。)而在他的遺詔中,是不遺餘力地在誇隋煬帝,尤其隨後一句:“朕雖瞑目,何所複恨?”(再一次證明,他不忌諱談死、談身後事)。隋文帝還交待說自己發病的原因是耽於女色,傷了身體。對楊廣來說,即位是旦夕之間的事情,他根本不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弑父奪位。

最後,本身《隋書》是唐初編纂的,歷朝歷代都喜歡詆毀前朝皇帝。即便如此,也沒有找到隋煬帝殺父的確鑿證據,不然,是決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隋文帝

當然,懷疑歸懷疑,畢竟也沒有真證據。所以不能完全說明隋文帝之死與楊廣無關,雖然這個可能性實在不高。

我們設想一下,已經偽裝多年的楊廣在得知楊堅已經病入膏肓後,急迫的給楊素寫信詢問處理之策,這是可能的。雖然送信人送錯這個不太可能,但是可能被隋文帝的手下截獲吧、

在隋文帝看來,在那種情況下,楊廣詢問楊素處理後事之策簡直就是咒自己早死,而且隋文帝那副嘴臉早已暴露無遺。所以,隋文帝在盛怒之下要更換太子。隋煬帝當然不答應,於是就……

這種說法,一環扣一環,全是湊巧,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唐朝統治者抹黑隋煬帝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