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是親爹親媽嗎?那為什麼還在坑娃!看完好心疼

養娃不易,到處是坑!稍不留神,你的一句話,一個行為,就會困擾孩子一生,而你卻全然不知!快看看下面這些傷害娃社交能力的各種坑,你掉進去沒?

1號坑:強迫孩子在生人面前表演

“快給阿姨跳一下你剛剛學的舞蹈”

“看叔叔家的弟弟唱的多好聽,你也給大家唱個歌吧”

“這孩子怎麼這樣,你不是會唱XX,快唱一個,不然我不帶你去動物園了。”

危害:孩子會害怕當眾表演

要求孩子當眾表演本身不算一件壞事,但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在其他人面前表現自己。

如果孩子不喜歡表演,父母卻步步緊逼,會讓孩子產生社交焦慮,嚴重的會在日後當眾表演時感到緊張、恐懼。

所以,當你在嚷嚷著讓孩子表演之前,最好先徵求一下他的意見。這樣一來,即使孩子拒絕,也不至於下不了臺。如果孩子拒絕表演,千萬不能勉強,可以和他商量是不是下次準備好了再表演。

2號坑:強迫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

“你看,別的小朋友都敢玩鑽洞洞的滑梯,

你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

“媽媽,我害怕鑽洞洞,我不要!!!”

“為什麼別的小朋友敢玩,就你不敢呢?媽媽陪你上去!”

幾次三番,媽媽把孩子推到滑梯上,可孩子每次都是哭喊著退下來不敢玩,媽媽氣得怒吼著,最終只得無奈的放棄。旁邊的小朋友看著她笑,孩子孤單單的站在一邊。

危害: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很多家長認為,社交能力強的孩子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

應該讓孩子多去體驗與嘗試,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年齡。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尤其是3歲前,處在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如果在陌生的環境裡會感到焦慮、害怕。其實,有些事情孩子到達一定年齡段是可以自己做的,千萬不要強求,否則會適得其反。

3號坑:過度干涉孩子間的交往

“你為什麼搶我家寶寶玩具,這是不對的!”

“你為什麼推我家孩子,再這樣阿姨就不客氣啦!”

“這是我家小朋友先玩的,

你們不許搶”……

危害:孩子不會自己解決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是應該的,但如果保護欲太強,這樣會干涉孩子的交往。當孩子們在一起遊戲產生矛盾時,如果不是很危險的情況,先冷靜觀察,讓孩子自己處理。如果每次家長都干預孩子與同伴的玩耍、交流,

就會以後在與其他小朋友交流中遇到問題處處依賴媽媽,自己不會處理同學、朋友間的矛盾。其實孩子的社交經驗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交往中逐漸積累起來的。

4號坑:忽視孩子社交的受挫經歷

“歡歡說不喜歡我!”

“亮亮他們不帶我玩!”

“媽媽我不想去幼稚園,小朋友們都不和我玩。”……

危害:孩子會恐懼與他人交往,甚至變得孤僻

很多時候,孩子在表達了他的“遭遇”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你知道嗎,當孩子說這些話時,很有可能是在交往中受挫了。社交受挫在成年人眼中再正常不過,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件大事。早期成功的社交體驗會增強孩子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而反復失敗的社交體驗,如果得不到恰當的引導和舒緩,孩子的性格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孤僻。所以,當孩子說這些話時,家長一定要追問孩子原因,並積極幫助孩子解決交往中遇到的問題。

各位爸媽,如果你不幸掉進這4個坑,趕快爬上岸吧,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哦!別一錯再錯啦!

危害:孩子會恐懼與他人交往,甚至變得孤僻

很多時候,孩子在表達了他的“遭遇”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你知道嗎,當孩子說這些話時,很有可能是在交往中受挫了。社交受挫在成年人眼中再正常不過,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件大事。早期成功的社交體驗會增強孩子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而反復失敗的社交體驗,如果得不到恰當的引導和舒緩,孩子的性格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孤僻。所以,當孩子說這些話時,家長一定要追問孩子原因,並積極幫助孩子解決交往中遇到的問題。

各位爸媽,如果你不幸掉進這4個坑,趕快爬上岸吧,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哦!別一錯再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