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學季!大學生月消費大調查,結果讓人吃驚!

九月初是大學新生報到的高峰期。家長在為孩子收拾行囊時,可能也在想“每月給孩子多少生活費合適?”日前,南國早報記者對500多名在校大學生髮起問卷調查,有針對性地瞭解他們的消費情況和消費態度,

希望能給大學新生和家長提供參考和幫助。

近日,南國早報對522 名在校大學生髮起消費行為調查,發現約一半的學生,每月消費在800~1200元,但也有少部分特別“豪”的學生,月消費 3000 元以上。調查資料表明,月消費在3000 元以上的大學生,覺得錢最不夠用。

1、 區內高校

超八成學生月消費在1200元以內

調查問卷涉及大學生家庭基本經濟狀況、每月花費、父母給的錢是否夠用、除生活費外支出最大在哪些方面等。

截至 9 月 1 日,共收回522份問卷。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71%在廣西區內讀書,約11%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約 15%在南京、武漢等二線城市,另有少部分在三線城市。學生從大一到大四各階段都有,並且就讀於不同層次的高校。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月消費主要集中在 800~1200 元,約 51%的大學生屬於這一消費層次。另有約 24%的大學生每月消費在 800元以下,被大學生自評為“裸活”,

約 14% 的 大 學 生 每月消費 在1200~1600元,被認為屬“小康”水準。也有部分學生開銷較大,約4%每月消費在 2000~3000 元,另有約3%每月消費超過3000元。

實際上,月消費與所在地域也有很大關係,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就讀的學生,近七成學生花銷在1600 元以上,消費在 2000 元以上的學生超過三成。南京、武漢等二線城市,近半大學生月消費在800~1200元,另有25%的學生消費集中在 1200~1600 元的幅度,消費在1600 元以上的學生約占 16%。

在廣西區內就讀的大學生,月消費超過1600元的僅為4%,約85%的大學生月消費在1200元以內。

2、誰最差錢

月消費超3000元的說錢最不夠用

家長給的生活費夠花嗎?從調查看,約63%的大學生認為剛好合適,約15%的大學生認為綽綽有餘,另有約21%的大學生認為不夠用。調查資料顯示,家庭年收入在5 萬元以下的大學生,生活都比較節儉,約92%的大學生每月支出在1200元以下。家庭年收入50萬以上的學生中,月消費在1200元以下的學生不到三成,

月消費3000元以上的比例達40%。

有意思的是,覺得父母給的錢最不夠用的,是月消費超過3000元的學生,其次才是月消費在 800 元以下的學生。廣西大學團委書記左向蕾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一些學生家庭條件好,平時大手大腳慣了,到了大學如果要保持一貫的生活水準,自然認為父母給的錢不夠用。相反,經濟條件相對差的大學生,

一方面從小節約慣了,另一方面也知道家裡沒法支付自己過於奢侈的生活,在用錢時會更理性。

3、“網紅”家長

每月給讀清華的兒子1000元

如今大學生的消費越來越多元化,伙食費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只有約 4%的學生在大學裡“裸活”,伙食費占到他們總支出的九成以上。約 47%的學生伙食費在每月總支出中占五成及以下,其中基本伙食費在三成以下的學生約有11%。對大學生多元的消費狀況,家長普遍表示理解,認為伙食費占總支出的六七成比較合理。不久前,在全州縣開米粉店的老闆唐德晉成了“網紅”,他歇業 5 天送兒子去清華大學讀書,並手寫歇業通知把這件喜事廣而告之。他告訴記者,目前他每月給兒子唐超 1000元生活費。唐德晉說,他們一家三口在清華大學食堂吃了一頓,3 人一共花了 21 元,他估計兒子每月伙食費應在 600 元左右,加上一些其他開支,每月 1000 元的生活費他認為是比較合理的。

4、錢花哪了

女生愛服飾男生愛社交

除了伙食費,大學生的錢主要花在哪兒?調查顯示,服飾高居榜首,約 55%的學生認為這一塊花銷大,另有48%的學生選擇生活用品支出。在伙食費之外,男生消費主要集中在社交、生活用品、服飾;女生主要集中在服飾、生活用品、電話費及上網費。有些消費男女差異明顯,如約34%的女生認為美容方面的開支較大,而有此消費的男生不到 5%;男生額外支出更多地集中在社交活動上,45%的男生認為社交開支較大,有同樣認知的女生只有22.5%。此外,化妝品、遊戲充值以及追星消費等,都占了部分學生總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5、透支咋辦

近兩成學生選擇兼職補缺口

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學生有過生活費超支的情況。在這些學生中,約26%的學生選擇“節衣縮食,撐到月底”;約19%的學生選擇“自己出去兼職”;12%的學生選擇“問父母要錢”;還有些學生選擇“向朋友借錢,下個月還”或“預支下個月生活費”。在父母眼中,李婷婷(化名)是個生活節儉、消費有節制的孩子。但她私下透露,自己偶爾也會超支,去年有一個月因嚴重超支,為了撐到月底,她吃了半個月餃子,“餃子便宜,餡還有葷有素”。頻頻出現的校園貸風波,讓學生在超前消費時更謹慎,約 49%的學生表示“聽說過校園貸但身邊沒人使用”,16%的學生稱自己曾用過。有過校園貸經驗的學生,84%選擇了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比如螞蟻花唄等,另有約 14%的學生選擇趣分期等學生分期購物平臺。在填寫問卷的大學生中,有1人自稱進行了裸貸。

廣西醫科大學學生輔導員王靜(化名)介紹,學生進入大學後,對金額的支配權增大,每個月怎麼支出要心中有數,在消費前應該思考,如果超支了自己能否解決。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並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近年來校園網貸事件頻發,一方面是大學生消費觀有偏差,追求片面的虛榮和滿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與家長溝通存在問題,孩子從父母處得不到滿足,才會鋌而走險。

南國早報記者 蔣曉梅 實習生 陳敏學 莫翠菁

點贊(0)

對大學生多元的消費狀況,家長普遍表示理解,認為伙食費占總支出的六七成比較合理。不久前,在全州縣開米粉店的老闆唐德晉成了“網紅”,他歇業 5 天送兒子去清華大學讀書,並手寫歇業通知把這件喜事廣而告之。他告訴記者,目前他每月給兒子唐超 1000元生活費。唐德晉說,他們一家三口在清華大學食堂吃了一頓,3 人一共花了 21 元,他估計兒子每月伙食費應在 600 元左右,加上一些其他開支,每月 1000 元的生活費他認為是比較合理的。

4、錢花哪了

女生愛服飾男生愛社交

除了伙食費,大學生的錢主要花在哪兒?調查顯示,服飾高居榜首,約 55%的學生認為這一塊花銷大,另有48%的學生選擇生活用品支出。在伙食費之外,男生消費主要集中在社交、生活用品、服飾;女生主要集中在服飾、生活用品、電話費及上網費。有些消費男女差異明顯,如約34%的女生認為美容方面的開支較大,而有此消費的男生不到 5%;男生額外支出更多地集中在社交活動上,45%的男生認為社交開支較大,有同樣認知的女生只有22.5%。此外,化妝品、遊戲充值以及追星消費等,都占了部分學生總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5、透支咋辦

近兩成學生選擇兼職補缺口

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學生有過生活費超支的情況。在這些學生中,約26%的學生選擇“節衣縮食,撐到月底”;約19%的學生選擇“自己出去兼職”;12%的學生選擇“問父母要錢”;還有些學生選擇“向朋友借錢,下個月還”或“預支下個月生活費”。在父母眼中,李婷婷(化名)是個生活節儉、消費有節制的孩子。但她私下透露,自己偶爾也會超支,去年有一個月因嚴重超支,為了撐到月底,她吃了半個月餃子,“餃子便宜,餡還有葷有素”。頻頻出現的校園貸風波,讓學生在超前消費時更謹慎,約 49%的學生表示“聽說過校園貸但身邊沒人使用”,16%的學生稱自己曾用過。有過校園貸經驗的學生,84%選擇了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比如螞蟻花唄等,另有約 14%的學生選擇趣分期等學生分期購物平臺。在填寫問卷的大學生中,有1人自稱進行了裸貸。

廣西醫科大學學生輔導員王靜(化名)介紹,學生進入大學後,對金額的支配權增大,每個月怎麼支出要心中有數,在消費前應該思考,如果超支了自己能否解決。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並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近年來校園網貸事件頻發,一方面是大學生消費觀有偏差,追求片面的虛榮和滿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與家長溝通存在問題,孩子從父母處得不到滿足,才會鋌而走險。

南國早報記者 蔣曉梅 實習生 陳敏學 莫翠菁

點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