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刷爆屏的創文,到底給我們咸陽帶來了什麼?看看他們怎麼說

文明的詮釋,皆在於眾

創建的歸宿,皆在於民

2005年,市委、市政府著眼發展大局,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13年來,特別是新一輪文明城市提名以來,我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

始終把為百姓造福祉作為主旋律,一心一意讓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路網交通方便群眾出行

創文多年來,隨著我市城區框架的不斷擴大,咸通北路、城西快速幹道、文興路、立信街、友誼南路、建民路等一批道路相繼建成,如同一條條交通“動脈”和“毛細血管”,吞吐著往來行人和車輛。

“要說創文的變化,那就是路多了,出行方便了!”提及創文,在北上召工作的劉甯高興地說。

過去,每天都會因為交通問題而早早地起床上班,自從咸通北路打通以後,從市區出發去北上召、馬莊可以直接開車經咸通北路到文興路,繞過交通擁堵點,既省時又方便。

創文惠及的不止劉寧一人,居住在世紀大道的程景恒,幾乎每天都會因工作、生活往返於主城區和世紀大道沿線之間,

以前,經世紀大道過渭城橋是唯一選擇,現在,因韓非路連接南河堤路的斷頭路被打通,經南河堤路過渭河橋成為他出行的首選路線。

“創文這幾年,咸陽的變化特別大,扳著指頭數一數,立信街、北原一路、濱河西路、渭河南北河堤路、文林西路西延段、文興路等等,這些斷頭路、瓶頸路都相繼開通,市上大手筆的投入,

極大地改善全市路網交通,大家出行方便了許多,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民心工程。” 程景恒說。

談論路網建設,不得不提及交通出行

2014年是我市創文的關鍵一年,全市首批共用自行車出現在街頭,綠色出行一詞立刻受到群眾的熱捧。3年多來,越來越多的市民改變出行方式,加入到騎行的隊伍中。

家住玉泉西路附近的李潤吉說,因為單位離家不是很遠,自從公共自行車投放以後,

上下班乘坐公車的次數慢慢減少了,有事沒事總喜歡騎自行車,不僅方便,還能鍛煉身體。

創文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13路、59路、副21路、K630等多條公交線路的開通,不僅縮短了西鹹兩地的時間距離,還成為西鹹一體化的標誌性工程。

“現在從咸陽去西安特別方便,在我家樓下乘坐21路公車到後衛寨,然後轉乘地鐵就能到西安主城區。”對於經常在週末去西安的李潤吉來說,創文的直觀感受就是西鹹交通的無縫對接。而對於更多的市民來說,35路、36路、14路、16路等一批新增或優化的公交線路,以及一批上線新能源環保公車,是創文帶來的“紅利”,打開了出行的方便之門。

品味提升豐富群眾生活

每當夜幕降臨,站在渭水之南,放眼北望:鋼筋水泥組成的城市輪廓,被各式燈光點亮,車輛往來穿行其間,一靜一動,勾勒出咸陽這座文明之城的繁榮景象。

來咸陽遊玩的外地遊客方晉說,前後到過咸陽好幾次,感受一次比一次震撼。前幾次來,感覺夜景並不出彩,這次來,看到的卻是統一、有序的夜景,由燈光點亮的城市陣列絢麗無比、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讓人不由得感慨創文的變化,特別是城市形象的提升。

創文,讓咸陽的夜景變得璀璨無比,不僅豐富了市民生活,更提振了城市精神,讓這座城市充滿自信和自豪。

同樣是夜晚,咸陽湖二期人潮如織,成千上萬的市民在此休閒、散步。

“創文,讓咸陽變美了,沿著渭河河堤路從上游走到下游,處處是景!長達16公里的健身運動長廊,讓沿河而建的咸陽愈加散發出人文的氣息。”一句咸陽人茶餘飯後的閒談,折射出人們對創文的喜愛。

“咸陽湖二期建設確實很美,也很實用,可以在沙灘上玩耍,也可以在步道上觀景散步,還可以在球場上奔跑,我和家人都很喜歡這裡。”對於咸陽湖二期的喜愛,市民龐琳毫不掩飾。

龐琳說,咸陽湖二期水面寬闊、景觀優美、功能齊全,最關鍵的是,連同兩寺渡公園、咸陽湖一期、渭城濱河濕地一起組成咸陽人心目中理想的中央公園,既為大家提供一個絕佳的休閒綠地,也凸顯市委、市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很滿意咸陽能有這麼一座公園。

創文,是培樹城市品味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咸陽湖是承載城市現代化進程的生命綠洲,而市民文化中心和奧體中心則是延續咸陽獨特精神標識和文化基因。

在城北的大西安(咸陽)文體功能區,兩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矗立其上,一座是即將建成開放的市民文化中心,另一座便是正在建設中的奧體中心。

“集大劇院、科技館、圖書館、群藝館、非遺館、展覽館、青少年宮于一體的文化中心,將極大方便人們的文化學習、資料查閱、科普教育等需求,很期待今年國慶建成開放的那一天。”市民王晨認為,正是因為有創文的意志和力量,咸陽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變得更加完善。

“奧體中心作為陝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的主場館,屆時肯定會大放異彩,相信市上還會在這裡承辦一系列大型賽事,這對於我們體育迷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市民王超對建成後的奧體中心滿懷期待。

創文,從來都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面子工程,它所帶來的是城市形象和群眾生活的整體提升。

以“創文”工作為統攬,我市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一項又一項實實在在的成績,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群眾對“創文”的知曉率、參與度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每當夜幕降臨,站在渭水之南,放眼北望:鋼筋水泥組成的城市輪廓,被各式燈光點亮,車輛往來穿行其間,一靜一動,勾勒出咸陽這座文明之城的繁榮景象。

來咸陽遊玩的外地遊客方晉說,前後到過咸陽好幾次,感受一次比一次震撼。前幾次來,感覺夜景並不出彩,這次來,看到的卻是統一、有序的夜景,由燈光點亮的城市陣列絢麗無比、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讓人不由得感慨創文的變化,特別是城市形象的提升。

創文,讓咸陽的夜景變得璀璨無比,不僅豐富了市民生活,更提振了城市精神,讓這座城市充滿自信和自豪。

同樣是夜晚,咸陽湖二期人潮如織,成千上萬的市民在此休閒、散步。

“創文,讓咸陽變美了,沿著渭河河堤路從上游走到下游,處處是景!長達16公里的健身運動長廊,讓沿河而建的咸陽愈加散發出人文的氣息。”一句咸陽人茶餘飯後的閒談,折射出人們對創文的喜愛。

“咸陽湖二期建設確實很美,也很實用,可以在沙灘上玩耍,也可以在步道上觀景散步,還可以在球場上奔跑,我和家人都很喜歡這裡。”對於咸陽湖二期的喜愛,市民龐琳毫不掩飾。

龐琳說,咸陽湖二期水面寬闊、景觀優美、功能齊全,最關鍵的是,連同兩寺渡公園、咸陽湖一期、渭城濱河濕地一起組成咸陽人心目中理想的中央公園,既為大家提供一個絕佳的休閒綠地,也凸顯市委、市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很滿意咸陽能有這麼一座公園。

創文,是培樹城市品味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咸陽湖是承載城市現代化進程的生命綠洲,而市民文化中心和奧體中心則是延續咸陽獨特精神標識和文化基因。

在城北的大西安(咸陽)文體功能區,兩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矗立其上,一座是即將建成開放的市民文化中心,另一座便是正在建設中的奧體中心。

“集大劇院、科技館、圖書館、群藝館、非遺館、展覽館、青少年宮于一體的文化中心,將極大方便人們的文化學習、資料查閱、科普教育等需求,很期待今年國慶建成開放的那一天。”市民王晨認為,正是因為有創文的意志和力量,咸陽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變得更加完善。

“奧體中心作為陝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的主場館,屆時肯定會大放異彩,相信市上還會在這裡承辦一系列大型賽事,這對於我們體育迷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市民王超對建成後的奧體中心滿懷期待。

創文,從來都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面子工程,它所帶來的是城市形象和群眾生活的整體提升。

以“創文”工作為統攬,我市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一項又一項實實在在的成績,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群眾對“創文”的知曉率、參與度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