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材料漲價潮再次襲擊:中小塗料企業該如何才能活下去?

苦日子還在塗料市場上延續,特別是對於大量的中小塗料企業來說,眼下真是苦上加苦。

這邊,鈦白粉、TDI、溶劑等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步步上漲,緊逼中小塗料企業的生死成本線。

單單一項鈦白粉價格就一飛沖天,從15970元/噸直奔19390元/噸,如果算上已經上漲的勞動力成本,物流成本,可以說是漲勢嚇人;

那邊,則是下游一線市場零售價格持續走低,眾多知名塗料品牌的零售價已經鎖定中小企業的成本線,塗料價格已經接近成本。大量中小塗料企業只能硬扛不漲價,

或者少漲價。但是虧損降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膽戰心驚的是,我國正處在環保風暴下,一批污染企業遭到處罰,一批企業限產或停產,一批污染企業直接被淘汰出局,全國大部分塗料企業承受著巨大的環保成本壓力,把企業推向生死一線間。

如今,三頭擠壓下的大量中小塗料廠家,應該如何健康的活下去?這已經是火燒眉毛的大事件。畢竟,無論是上游的原材料價格,還是下游的塗料產品零售價,或是環境整治所帶來的環保成本壓力,短期內都不可能出現大的扭轉。一漲一跌之下,企業利潤被蠶食、市場生存空間被擠壓。

然而,對於塗料大企業來說,就是要借助上游原材料上漲的機會,

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單就原材料價格來說,大企業依託規模化的採購能力,擁有完全主導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從而可以在相同產品、相同品質的情況下,保持成本優勢下的盈利。而中小企業只能虧損出局。

筆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很多上市塗料公司在2017年半年報中提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利潤下滑,其中有的塗料企業淨利潤下滑高達2倍、4倍,甚至包括紫荊花塗料、中華制漆、萬輝化工、科順防水等在內的大中型企業都不能倖免。

由此,中小塗料企業的保命之路,顯然就是要避開低價格競爭的泥潭,盡可能在市場管道和用戶群體上形成與大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即便是很小的差異化,也應該敢於突破;活命之路則是要建立差異化產品、品牌和服務的多平臺發力體系,

不要只是盯著價格,可以關注產品、管道和服務的差異。

世界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同樣,對於很多中小塗料企業的老闆來說,則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看似無路可走卻往往可能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前看似最難的是造好產品,看似最忽視的是服務建立,看似最簡單的是管道引爆,看似最奢侈的是品牌力崛起,看似最不可能的是管理提效。但是,如果我們換變思路、轉換跑道後可以發現:管道是公共的,產品和服務才是自己的;品牌是慢工出細活,管理才是真法寶。

接下來,所有中小塗料企業,必須要持續建設品牌,要打響自己的品牌,特別是借助消費升級時機,推動品牌及產品轉型;同時繼續堅持技術投入,不是大創新可以是微創新、小創新,基於消費者洞察的功能差異化,真正要推出與同行不同的差異化新品;最後,則是高效精細化的內部管理,通過提效降本盡可能提升抗擊寒冬的耐力。(塗界)

看似最不可能的是管理提效。但是,如果我們換變思路、轉換跑道後可以發現:管道是公共的,產品和服務才是自己的;品牌是慢工出細活,管理才是真法寶。

接下來,所有中小塗料企業,必須要持續建設品牌,要打響自己的品牌,特別是借助消費升級時機,推動品牌及產品轉型;同時繼續堅持技術投入,不是大創新可以是微創新、小創新,基於消費者洞察的功能差異化,真正要推出與同行不同的差異化新品;最後,則是高效精細化的內部管理,通過提效降本盡可能提升抗擊寒冬的耐力。(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