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斯克又創業了,這次的目標是給人腦裝上插頭

《華爾街日報》從知情人士獲得消息,一家名為 Neuralink 的公司去年 7 月已經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成立,

公司業務註冊為“醫學研究”。宣稱自己是聯合創始人的 Max Hodak 說,伊隆·馬斯克未來可能會在公司擔任重要職務。簡單的說,這家公司還處在很早期的狀況。

據稱,Neuralink 已經雇傭了一批行業內的專家,比如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柔性電極專家 Vanessa Tolosa,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腦科學教授 Philip Sabes,以及波士頓大學教授 Timothy Gardner,他的研究方向是給鳥類大腦植入電極,

以控制它們鳴叫。分析認為,雖然這家公司目前還沒有透露太多資訊,但它的首批產品應該是用於治療抑鬱症和癲癇的腦部電極治療器械。

但有一些蛛絲馬跡顯示,這家公司可能寄託著伊隆·馬斯克更大的願景。

去年 6 月,在一次公開發言中伊隆·馬斯克說,人類會在與人工智慧的競賽中落敗,因為 AI 的進化速度會快很多。除非開發出直接連接人類大腦皮層的技術,

這樣可以提高大腦的能力。馬斯克描述道,人的資訊輸出能力太低了,比如操作智慧手機只能拿手指點按,但同時輸入能力就很強,人眼可以快速看到很多資訊。從他的描述上來看,他的目標似乎是把人腦裝上介面,直接與電腦連接。就像電影《駭客帝國》裡那樣。

去年 8 月,經常發推特公佈公司進展的伊隆·馬斯克在推特上開玩笑說,他正在開發“神經蕾絲邊”(neural lace)技術,未來數月內將公佈具體消息。

今年 1 月,他再次發推特,說很快會有具體消息宣佈。但直到現在他也沒有公佈任何關於 Neuralink 公司的正式消息。

“腦機介面”這件事不僅僅伊隆·馬斯克關心。美國國防部高級技術研發署(DARPA)有一個專案,計畫在 4 年內投入 6000 萬美元開發類似技術,

Facebook 也有招聘廣告顯示,這家公司也在招募“大腦電腦介面工程師”這樣的角色。

但現實是,大腦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至今為止,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還處在比較早期的階段,對於意識如何產生和運作,記憶如何存儲或消失都沒有完整明確的理論。在這種條件下,“腦機介面”這件事很大程度上還是比較遙遠的目標。

而且,伊隆·馬斯克正在全力投入的兩個公司,特斯拉汽車和商業航太公司 SpaceX,

都遠遠談不上“大功告成”:特斯拉汽車目前推出了三款豪華電動汽車,公司依然沒有盈利而靠融資運轉,最近的目標是 2018 年 的平價電動車 Model 3 上市為公司帶來更大營收;SpaceX 雖然已經取得了傲人的成果,“獵鷹 9 號”火箭已經實現了全世界報價最低的近地軌道商業發射,第一級火箭的自動回收技術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但 SpaceX 的公開目標是去月球和火星,這個計畫要花的錢和耗費的精力可想而知。

所以,伊隆·馬斯克究竟能在“腦機介面”這件事上投入多少精力還未可知。目前的資訊顯示,Neuralink 這家初創公司早期也將依靠融資發展,公司已經和天使投資人、伊隆·馬斯克的早期創業夥伴彼得·提爾(Peter Thiel)進行了融資方面的討論。

看來,伊隆·馬斯克不僅對地球上的生活興味索然,對人工智慧感到恐懼,同時對人類自己也沒有什麼信心啊。

題圖/《駭客帝國》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所以,伊隆·馬斯克究竟能在“腦機介面”這件事上投入多少精力還未可知。目前的資訊顯示,Neuralink 這家初創公司早期也將依靠融資發展,公司已經和天使投資人、伊隆·馬斯克的早期創業夥伴彼得·提爾(Peter Thiel)進行了融資方面的討論。

看來,伊隆·馬斯克不僅對地球上的生活興味索然,對人工智慧感到恐懼,同時對人類自己也沒有什麼信心啊。

題圖/《駭客帝國》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