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財新:監管局喊停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比特幣暴跌20%

訊: 週五(9月8日)據財新網報導,監管當局決定關閉中國境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所,目前該決議已經部署到地方。該消息發佈後,比特幣一度跌幅近20%,現報25105。

財新網報導,這是繼9月4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公告後的進一步監管行動。前述公告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開售幣)定位為“非法金融活動”,並限令在公告發佈之日起,禁止ICO新上專案,存量專案要限時清退。所有ICO代幣交易平臺都需要清理關閉交易。

此前,中央七部委在9月4日聯合發出的公告中稱,已對此發出信號:公告第三條“加強代幣融資交易平臺的管理”指出,自公告發佈之日起,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資訊仲介等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這次決定關閉的是虛擬貨幣與法幣之間的交易平臺,即只是禁止在中國境內的虛擬貨幣場內交易,並非禁止所有虛擬貨幣與法幣在中國境內的交易。“要關閉的就是比特幣交易所,不是針對比特幣。”前述接近領導小組人士強調,取締和比特幣交易所相關的活動並不影響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財新網分析稱,從市場風險的角度來看,

監管部門經過研究認為,虛擬貨幣的交易場所,包括其二級市場的風險相當大。“看不清楚這些價值基礎是什麼,所謂的價值是對技術的想像空間,沒有任何合格的投資性標準。”這種“價值”跟實體經濟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在價格迅速攀升的二級市場,一旦價格下跌,普通投資人承受的損失非常大。今年上半年,監管當局曾發聲提醒這一市場風險。

財新網報導,

目前,國內交易量最大的三大虛擬貨幣交平臺為OKCoin(占比22.5%)、比特幣中國(占比19.7%)和火幣網(占比18.2%),三者合計占比達60%。由於中國監管當局一直在帳戶實名制、禁止加杠杆、反洗錢等角度落實對相關交易所的限制,目前比特幣在中國境內交易量占全球的占比,已經從2013年的九成下降到目前不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