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S店不想讓你知道的商業內幕,90%的人都會被套路!

4S店作為汽車最主要的銷售管道,一直是很多車主心裡可信賴的品牌商家。可以說,大多數車主對汽車具體情況的瞭解,都是通過4S店獲得的。

也正是基於這種情況,許多銷售和維修人員,

經常會在顧客買車時神不知鬼不覺地給上幾刀,同時也讓4S店成為了很多銷售顧問使用不正常手段斂財的溫床。

到底,4S店裡的水到底有多深?我們這些小白車主又上過多少當呢?今天聽聽一位已經離職的4S金牌銷售來揭開內幕。

■口述丨麻美 Yuma訪談/整理丨張馨月

我之前在一家高端品牌的4S店做銷售顧問,在這個行業裡做了8年。沒入行之前只是聽聞4S店收入高,真正接觸這行我才明白,

不但工作環境跟我想像的大相徑庭,而且非常考驗從業者的職業操守。

“有些黑心的店員,一年能賺五十萬”

前幾年國內銷售公司管理不完善,車型又比較少,供消費者選擇的又不多,為了買到車,不得不接受銷售公司的各種不合理條件。

當然時至今日,還是有這些車型存在還是會有明目張膽的要求加價或者變相加價的現象存在,不加價訂車可能是遙遙無期的等待。這個時候有些黑心的店員往往趁火打劫,從中牟取暴利。

汽車附件是汽車銷售裡最暴利的一個環節,好多銷售、維修人員每個月賣附件的提成都要比賣車提成來的多。

汽車附件主要指加裝件,比如防盜器、大包圍、電子導航、車內座椅套、地板膠等現實車主自身喜好和個性的部件。

夏季的時候,太陽膜賣的最多,價格從1000到10000不等,通常店員會他推薦3000多有的太陽膜,其實標價3000的太陽膜也就值1000元左右。

現在市場很少有合格的太陽膜,大多數太陽膜是貼牌的水貨,商家和4S店合夥欺騙消費者不懂行。

現在汽車4S店使用最多的是將車輛故障惡意誇大,而且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很多技師耍這種手段就是抓住了車主對車輛不瞭解、只知花錢保平安的心理。

比如一般車輛上的水溫控制盒,下雨或涉水後都會進一些水,時間長了就會生銹。

這時維修人員正確的做法是拆下清潔後,吹幹再繼續使用。但事實上,遇到類似的情況,維修人員就會說,“你看這都生銹了,必須更換。

”在專業維修師傅看來的小問題,到了車主的耳朵就會變成釀成大事故的禍根。僅“師傅”一句話,車主少則多掏幾百元,

多則上千,甚至更多。

“買車時最好有老司機為你保駕護航”

想買車的朋友,特別是新手,最好帶個老司機去,同時儘量細心點,才有可能少吃虧。

選車時,多聽車聲,掀頭蓋看看,再看看底盤,路試的時候,必須安安靜靜,細心聽車聲,那種一直吵吵的情況下,你是試不出想要的結果的。

一個車,最最重要的就是發動機、大樑、底盤、波廂。

買車時,不要被興奮燒掉頭腦,要冷靜,特別是簽合同時,要一個字一個字摳,仔細看清你要付款的,和送的部分,以及送的東西的品牌型號等。經常的,送的東西不如直接降價划算。

這裡最後再跟大家說下怎麼能避免買到試駕車。試駕車其實比較好避免,各店間如果

價格相差不大的話,首先要選有實力的4S店購車,到店後可以先看看你所要購買的同款試駕車是否上牌,如果沒有上牌就要小心注意了。

即使上了牌也別放鬆警惕,把車架號用手機拍下來。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有其他分店也最好去下,依次拍下試駕車車架號。

等新車交付時拿出手機對比下就好了,從直觀上可以看看輪胎的胎毛,如果胎毛無磨損很新的話問題應該不大。

還有,一些不必要的配件沒必要裝,因為配件往往起不到什麼作用不說,還對車有損害。經常有客戶說要裝尾翼(擾流板)之類的,我也會勸客戶,這個可能會打孔。

如果打穿了,以後不想要了,還得焊回去,對車沒好處,而且,其實如果尾翼裝不好,真是起不到降低風阻,反而更燒油。

其實,一件二三十萬的商品,毛利潤20%很正常,大多數中低端品牌的車子,不靠周邊的話根本達不到這個毛利潤。對於購車者來說,不要買到問題車即可,合理的利潤還是市場的需求。

“想買展車的人,醒醒吧”

來4S店買車的客戶,有時候會指明要買展車,一開始我還不太理解,後來才明白,想買展車的。

大概是基於這麼兩條理由:一是覺得展車不會是試駕車或翻新車,二是覺得這些展車肯定是從商品車裡挑出來的最好的,品質性能都有保障,而且需要銷售顧問天天打理,比其他車要乾淨。

其實我想說,有這種想法的人,你們真的想多了。

我們做銷售顧問的,確實每天都需要打理展車,像我們公司一天要擦兩次車,開完晨會擦一次,下午擦一次。

一般店裡會準備幾種不同的擦車布,一種是易幹的軟毛巾,一種是鹿皮巾,來分開擦車身不同部位,甚至有的店裡的高端車是用雞毛撣子輕輕掃過的,車身用軟布,玻璃用鹿皮巾,輪胎用普通毛巾。

我們公司也是三塊布,一塊擦內飾,一塊擦車身,一塊擦輪胎。我會在每次擦車前把三塊布洗乾淨,因為整個銷售部的擦車布是混用的,店裡的大部分銷售員是從來不洗布的,甚至用同一塊布擦整輛車。

長期下來,漆面的磨損程度可想而知,有些雖然不仔細看不出來,但是最外面的那層漆實際已經磨損了。

被擦的有明顯劃痕的車,在展廳燈光下是非常明顯的,一些黑心的店的售後會直接開個單子,開到車間裡拋光,拋完了跟新車一樣。

這些店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客戶交了定金後,展廳如果有同樣配置顏色的,直接翻新,拋拋光,換一新腳墊去當新車交。

大家估計都知道,4S店從廠家進車,數量都非常大,所以基本上每個店都會有個用來存放商品車的庫房,我們叫外庫。每次去外庫調車派的銷售顧問都不一樣,他們對待車的方式也不同。

正規的4S的店的銷售員調車時都會小心慢行,因為如果車身有任何損傷,賠錢的是員工個人。

但我也見過另一種調車的銷售顧問,例如有的高端車的銷售會利用自己的“特權”,毫不顧忌的“虐待”新車,調車時會開車很猛,檔檔四五千轉,恨不得腳踹進油箱裡。

一是因為不是自己車,二是除了在調車時,平時根本開不上這麼高檔的車。

變革家生意筆記:

1、到有實力的4S店購車,不要買展品車。

2、買車要仔細閱讀合同,試車時安靜的聽車聲,檢車發動機、大樑、底盤、波廂。

3、不必要裝美觀作用或者作用很小的附件,它可能成為你的安全隱患。

4、買車時能折現就折現,不要聽信銷售推薦的精品附件優惠。

每天發佈一則行業內幕,帶你瞭解各行各業的規則與潛規則,關注我們,跳過商業上的這些坑!

合作、轉載聯繫:shiding@biangejia.com

一個車,最最重要的就是發動機、大樑、底盤、波廂。

買車時,不要被興奮燒掉頭腦,要冷靜,特別是簽合同時,要一個字一個字摳,仔細看清你要付款的,和送的部分,以及送的東西的品牌型號等。經常的,送的東西不如直接降價划算。

這裡最後再跟大家說下怎麼能避免買到試駕車。試駕車其實比較好避免,各店間如果

價格相差不大的話,首先要選有實力的4S店購車,到店後可以先看看你所要購買的同款試駕車是否上牌,如果沒有上牌就要小心注意了。

即使上了牌也別放鬆警惕,把車架號用手機拍下來。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有其他分店也最好去下,依次拍下試駕車車架號。

等新車交付時拿出手機對比下就好了,從直觀上可以看看輪胎的胎毛,如果胎毛無磨損很新的話問題應該不大。

還有,一些不必要的配件沒必要裝,因為配件往往起不到什麼作用不說,還對車有損害。經常有客戶說要裝尾翼(擾流板)之類的,我也會勸客戶,這個可能會打孔。

如果打穿了,以後不想要了,還得焊回去,對車沒好處,而且,其實如果尾翼裝不好,真是起不到降低風阻,反而更燒油。

其實,一件二三十萬的商品,毛利潤20%很正常,大多數中低端品牌的車子,不靠周邊的話根本達不到這個毛利潤。對於購車者來說,不要買到問題車即可,合理的利潤還是市場的需求。

“想買展車的人,醒醒吧”

來4S店買車的客戶,有時候會指明要買展車,一開始我還不太理解,後來才明白,想買展車的。

大概是基於這麼兩條理由:一是覺得展車不會是試駕車或翻新車,二是覺得這些展車肯定是從商品車裡挑出來的最好的,品質性能都有保障,而且需要銷售顧問天天打理,比其他車要乾淨。

其實我想說,有這種想法的人,你們真的想多了。

我們做銷售顧問的,確實每天都需要打理展車,像我們公司一天要擦兩次車,開完晨會擦一次,下午擦一次。

一般店裡會準備幾種不同的擦車布,一種是易幹的軟毛巾,一種是鹿皮巾,來分開擦車身不同部位,甚至有的店裡的高端車是用雞毛撣子輕輕掃過的,車身用軟布,玻璃用鹿皮巾,輪胎用普通毛巾。

我們公司也是三塊布,一塊擦內飾,一塊擦車身,一塊擦輪胎。我會在每次擦車前把三塊布洗乾淨,因為整個銷售部的擦車布是混用的,店裡的大部分銷售員是從來不洗布的,甚至用同一塊布擦整輛車。

長期下來,漆面的磨損程度可想而知,有些雖然不仔細看不出來,但是最外面的那層漆實際已經磨損了。

被擦的有明顯劃痕的車,在展廳燈光下是非常明顯的,一些黑心的店的售後會直接開個單子,開到車間裡拋光,拋完了跟新車一樣。

這些店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客戶交了定金後,展廳如果有同樣配置顏色的,直接翻新,拋拋光,換一新腳墊去當新車交。

大家估計都知道,4S店從廠家進車,數量都非常大,所以基本上每個店都會有個用來存放商品車的庫房,我們叫外庫。每次去外庫調車派的銷售顧問都不一樣,他們對待車的方式也不同。

正規的4S的店的銷售員調車時都會小心慢行,因為如果車身有任何損傷,賠錢的是員工個人。

但我也見過另一種調車的銷售顧問,例如有的高端車的銷售會利用自己的“特權”,毫不顧忌的“虐待”新車,調車時會開車很猛,檔檔四五千轉,恨不得腳踹進油箱裡。

一是因為不是自己車,二是除了在調車時,平時根本開不上這麼高檔的車。

變革家生意筆記:

1、到有實力的4S店購車,不要買展品車。

2、買車要仔細閱讀合同,試車時安靜的聽車聲,檢車發動機、大樑、底盤、波廂。

3、不必要裝美觀作用或者作用很小的附件,它可能成為你的安全隱患。

4、買車時能折現就折現,不要聽信銷售推薦的精品附件優惠。

每天發佈一則行業內幕,帶你瞭解各行各業的規則與潛規則,關注我們,跳過商業上的這些坑!

合作、轉載聯繫:shiding@biangej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