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D列印助力精准治療 罕見胸主動脈科梅內爾憩室患者成功治癒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外科應用3D列印技術輔助大血管介入操作,

成功治癒一例合併罕見先天變異的胸主動脈瘤患者。

該患者為男性,71歲因胸悶氣短在外院行胸部CT檢查發現胸主動脈畸形,後慕名來到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門診,經祿韶英主任醫師確診為罕見的胸主動脈Kommerell憩室(科梅內爾憩室)。

入院前由於胸片顯示患者的縱隔增寬,曾疑為主動脈夾層形成,到達醫院時,血壓,230/100mmHg;脈搏,116 次 / 分;呼吸,30 次 / 分;聽診雙肺為管狀呼吸音和哮鳴音。

胸部 CT 掃描顯示其為右位元2型主動脈弓,右鎖骨下動脈、右頸總動脈和左椎動脈分別從主動脈弓上發出,左鎖骨下動脈易位到右側;患者的胸主動脈存在瘤樣擴張,主動脈弓有附壁血栓,動脈瘤已使氣管-支氣管和食管出現了壓痕。

Kommerell憩室是胚胎後期由左側第四動脈弓殘餘組織所形成的一種極為罕見的血管畸形,由德國醫生Kommerell于 1936 年首先描述。該病主要表現為胸主動脈瘤形成,

合併異常鎖骨下動脈起始部的擴張。Kommerell憩室也常常表現為輕微的吞咽困難,胸部疼痛,呼吸不暢,或因解剖原因所致的周圍結構受壓等。此外,這種血管異常還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如主動脈夾層形成或主動脈破裂等。

由於該病患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手術治療。本例患者以粗糙的哮鳴音為主要表現,這在Kommerell憩室患者中並不常見。

隨後的胸部 CTA掃描證實,其呼吸窘迫症狀主要是因為過大的Kommerell憩室,從外部壓迫了患者的氣道所致。因主動脈畸形,病情複雜,無論是傳統的開放手術還是大血管介入治療都面臨腦梗、偏癱、術中大出血等諸多風險和困難,如何能簡化治療將複雜問題簡單處理,既治癒疾病又保證患者絕對安全是擺在醫生面前的難題。

血管外科在劉建林主任帶領下立即組織全科討論病情,決定採取3D列印體外模擬輔助介入治療為主,聯合右側頸動脈、鎖骨下動脈人工血管轉流輔助的手術方案。麻醉科、呼吸科專家會診認為患者通氣功能障礙為氣道外壓導致,不影響全麻插管手術。

經過精心準備和協調,一附院3D列印中心連夜列印出了患者主動脈及附屬大血管模型,

介入手術室全力配合,麻醉手術部派出申新副主任帶隊的精幹團隊,手術由祿韶英教授主刀,青年骨幹蔡惠、王吉昌等醫師配合,馮駿主任醫師負責影像定位和術程監控。手術團隊克服解剖變異、空間狹小的障礙順利完成了右頸動脈到右鎖骨下動脈的人工血管轉流手術。並依據3D模型演練程式,簡化手術步驟,在陡峭的2型主動脈弓精准釋放腹膜支架成功隔絕胸主動脈瘤,再次造影證實支架精確定位,並成功保留了左鎖骨下和左椎動脈,雜交手術室的鉛屏風外響起了一陣掌聲。因為支架位置如果有2-3毫米以上的偏差就會導致手術失敗,要麼出現嚴重的動脈瘤內漏治療不徹底或椎動脈覆蓋,增加腦梗風險。手術非常成功!術後在血管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醫學3D列印技術是在手術前根據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資料進行三維建模,然後通過3D印表機將模型列印出來。3D列印的醫療模型最主要的作用是讓醫生在手術前可以直觀的看到手術部位的三維結構,有助於醫生規劃手術方案。尤其針對複雜手術,有助於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西安交大一附院3D列印中心成立以來,在呂軍主任的帶領下已經成功地為多個科室提供了3D模型製作服務,輔助成功實施手術治療。

本例複雜先天主動脈畸形患者的成功治療,既是多學科醫護人員合作的一次演練,也是多種精准外科技術聯合應用以及醫工結合的典範,更是從實驗台到手術臺的轉化醫學實踐的成功案例。體現了西安交大一附院人精醫、卓越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

再次造影證實支架精確定位,並成功保留了左鎖骨下和左椎動脈,雜交手術室的鉛屏風外響起了一陣掌聲。因為支架位置如果有2-3毫米以上的偏差就會導致手術失敗,要麼出現嚴重的動脈瘤內漏治療不徹底或椎動脈覆蓋,增加腦梗風險。手術非常成功!術後在血管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醫學3D列印技術是在手術前根據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資料進行三維建模,然後通過3D印表機將模型列印出來。3D列印的醫療模型最主要的作用是讓醫生在手術前可以直觀的看到手術部位的三維結構,有助於醫生規劃手術方案。尤其針對複雜手術,有助於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西安交大一附院3D列印中心成立以來,在呂軍主任的帶領下已經成功地為多個科室提供了3D模型製作服務,輔助成功實施手術治療。

本例複雜先天主動脈畸形患者的成功治療,既是多學科醫護人員合作的一次演練,也是多種精准外科技術聯合應用以及醫工結合的典範,更是從實驗台到手術臺的轉化醫學實踐的成功案例。體現了西安交大一附院人精醫、卓越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