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哭!這幅比《清明上河圖》還長的畫卷裡,有著最地道的江南

把手機橫過來,

和觀看古畫長卷一樣,

從左往右,

慢慢滑……

你看到了什麼?

來自江南的朋友,

這畫是否喚起了你

對家鄉和兒時的回憶?

船上堆著的是什麼?

這又是在做什麼,你知道嗎?

嚮往江南的朋友,

這畫是否就是你印象中

那迷人的夢裡水鄉?

這幅長卷雖無半分彩色,

卻層次分明,細節豐富。

從小橋流水、白牆黛瓦,

到市井人物、民俗風情,

2728個人物的神態、動作,

都各具特色,不盡相同,

130多條船兒,

承載著水鄉獨有的氣質。

東西走向的街河沿線,

房屋鱗次櫛比,

巷陌裡人來人往,

大家或做工,或娛樂,或休息;

雜貨店、打鐵店、油燭店,

米行、魚行、山貨行,

箍桶擔、補鑊擔、釘碗擔、修缸擔……

100多家各式店鋪,

各行各業的人們

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另一邊的村舍旁、田野間,

農人在辛勤勞作;

水車、稻草人……

這些從前常見的,

如今已是稀罕物;

孩子們則有無窮無盡的樂趣:

采菱,捕蝦,戲水,

踢毽子,抽陀螺,

看小販用鐵爐做爆米花……

最地道的江南記憶,

盡收卷中。

這樣的觀感,

是不是有些眼熟?

很多人看到它的第一眼,

都會想到北宋的《清明上河圖》。

而這幅畫卷全長15米,

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近3倍,

展覽館要三面牆才放得下!

以舟為馬、以橋代路,

街隨河走、河連橋路——

這幅《古鎮風情圖》描繪的,

便是舊日的

浙江紹興東浦鎮。

它的作者,

是當地一位普通老人,

82歲的沈厚夫。

他花了三年多時間,

來完成這幅長卷,

只為留住記憶中的家鄉。

“連宵春雨長魚蝦,絲柳紅窗賣酒家。

幾曲欄杆多枕水,畫船間系夕陽斜。”

舊時的東浦古鎮曾盛極一時,

有詩句記載了它最繁華的景象。

這裡還是紹興黃酒的發祥地,

處處可聞酒香。

隨著時間流逝,

社會不斷發展,

古鎮漸漸變了模樣。

退休後的沈厚夫,常在家門口寫生,

可他畫著畫著卻發現,

眼前的家鄉越來越陌生。

幾年前,

沈厚夫被診斷出癌症。

躺在病床上的他,

睜眼閉眼都是小時候,

東浦的水和橋,

鬧盈盈的街市,

純樸的鄉人。

他決定再次拿起畫筆,

畫下他心心念念的古鎮,

只為留給後人看看。

從那以後,

除了治療和休息,

沈厚夫把一切零碎時間

都用來打腹稿、畫速寫。

病情穩定後,

他重拾畫筆,

開始完善作品。

令人沒想到的是,

長卷繪製完成後,

沈厚夫身體竟慢慢康復。

充滿愛與熱情的創作,

或許就是一劑良藥吧!

身體好了,

老人卻沒有停筆。

記憶裡的一橋一河,

一房一瓦,

一草一木,

白牆黛瓦、簷廊古橋,

連同那些神態各異的鄉人,

在他的描繪下,

構築起一道獨特的水鄉風景線。

用畫筆留住舊日美好,

老人達成了他的心願。

而更令人欣慰的是,

他記憶中的家鄉,

還將在不久之後得以“復活”。

最近,東浦鎮被列入

住建部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

古鎮核心區

將以《古鎮風情圖》為藍本,

進行規劃設計,

還原水鄉風貌。

或許用不了多久,

老人筆下最生動的江南,

就能重現在我們眼前。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責編:李想

孩子們則有無窮無盡的樂趣:

采菱,捕蝦,戲水,

踢毽子,抽陀螺,

看小販用鐵爐做爆米花……

最地道的江南記憶,

盡收卷中。

這樣的觀感,

是不是有些眼熟?

很多人看到它的第一眼,

都會想到北宋的《清明上河圖》。

而這幅畫卷全長15米,

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近3倍,

展覽館要三面牆才放得下!

以舟為馬、以橋代路,

街隨河走、河連橋路——

這幅《古鎮風情圖》描繪的,

便是舊日的

浙江紹興東浦鎮。

它的作者,

是當地一位普通老人,

82歲的沈厚夫。

他花了三年多時間,

來完成這幅長卷,

只為留住記憶中的家鄉。

“連宵春雨長魚蝦,絲柳紅窗賣酒家。

幾曲欄杆多枕水,畫船間系夕陽斜。”

舊時的東浦古鎮曾盛極一時,

有詩句記載了它最繁華的景象。

這裡還是紹興黃酒的發祥地,

處處可聞酒香。

隨著時間流逝,

社會不斷發展,

古鎮漸漸變了模樣。

退休後的沈厚夫,常在家門口寫生,

可他畫著畫著卻發現,

眼前的家鄉越來越陌生。

幾年前,

沈厚夫被診斷出癌症。

躺在病床上的他,

睜眼閉眼都是小時候,

東浦的水和橋,

鬧盈盈的街市,

純樸的鄉人。

他決定再次拿起畫筆,

畫下他心心念念的古鎮,

只為留給後人看看。

從那以後,

除了治療和休息,

沈厚夫把一切零碎時間

都用來打腹稿、畫速寫。

病情穩定後,

他重拾畫筆,

開始完善作品。

令人沒想到的是,

長卷繪製完成後,

沈厚夫身體竟慢慢康復。

充滿愛與熱情的創作,

或許就是一劑良藥吧!

身體好了,

老人卻沒有停筆。

記憶裡的一橋一河,

一房一瓦,

一草一木,

白牆黛瓦、簷廊古橋,

連同那些神態各異的鄉人,

在他的描繪下,

構築起一道獨特的水鄉風景線。

用畫筆留住舊日美好,

老人達成了他的心願。

而更令人欣慰的是,

他記憶中的家鄉,

還將在不久之後得以“復活”。

最近,東浦鎮被列入

住建部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

古鎮核心區

將以《古鎮風情圖》為藍本,

進行規劃設計,

還原水鄉風貌。

或許用不了多久,

老人筆下最生動的江南,

就能重現在我們眼前。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責編: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