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秋季如何養生?中醫會推薦你去做這2件事!

白露昨日已過,大概是為了慶祝秋近,廣州下了一場大暴雨,風馳電掣好不熱鬧地歡迎秋天。一時間倒是涼爽(冷)了不少。

雖然初秋暑熱漸退,但須知餘邪未盡,是為“溫燥”。而喜潤惡燥,

燥邪傷肺,從而可引發一系列秋燥症狀。是以,就有人疑問,針灸拔罐是否能緩解秋燥症狀呢?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醫師曾紅文教授曾在家庭醫生線上“健康十萬個為什麼”答疑平臺上表示,針灸、拔罐的確能防秋燥及祛燥,但是針、罐等器具的操作專業性強,

且對穴位的精確性要求較高,因此並不適合人們在家自行操作。居家如何緩解秋燥症狀,專家另有好推薦。

以指代針按摩可調治秋燥

首先,何為秋燥症狀呢?曾紅文介紹,一般秋燥表現為口乾舌燥、乾咳少痰、鼻子幹癢、大便幹結、皮膚乾燥皺裂以及情緒煩躁等。

她建議,如果不幸中招,平時在家不妨試試採取以指代針的方法,即用指腹先後點、按、揉三種手法按摩穴位。按揉時需注意力度柔和、均勻,每個穴位可緩慢地各按10次再換其他穴位,堅持早晚按摩有助促進氣血循環。

若病情較為嚴重,可前往醫院就診,請專業醫生對症處理,進行針灸、拔罐的局部治療,配合滋陰潤燥的中藥進行調理。專家建議,

針灸、拔罐調理身體不可操之過急,一般10次為一個療程,每週宜做2-3次。通過內調外養、綜合調理,使人體恢復至舒適狀態。

日常防燥試試這些食療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好還是能夠做到防患於未然。比如說通過多喝或是一些食療等方法來預防和調治秋燥。

曾紅文建議可以選擇一些如百合、沙參、玉竹、麥冬、天冬等滋陰潤燥的藥材,搭配瘦肉、豬骨、紅蘿蔔、荸薺等食材製作藥膳。常見的家常食譜有:雪耳雪梨湯、蘋果雪梨煲豬骨湯、蓮子百合雞蛋糖水、板栗蓮子豬骨湯等。

專家建議,每種藥膳一般建議放兩三種藥材較好,還可根據個人需要適當添加淮山、枸杞、扁豆等健脾祛濕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