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薦讀」不讀書的年輕人,你將“死”於35歲

1

幾年前,表妹去相親,對方是一隻優質股。帥氣,在政府部門上班,

工作穩定,所有人都看好這門親事。雖然只見過一次面,表妹卻堅決不同意。

學企業管理的表妹,想和在商務局工作的他交流下專業問題,說到市場行銷的相關理論,他一臉驚愕。

表妹總結陳詞,這樣不讀書的人,再光鮮,也不能要。

親戚們為這門親事可惜了很久。去年國慶,我回老家,卻偶然聽到這位元男士的消息:因為一次競聘失敗,他被調到了冷門科室。雖然憤憤不平,

卻沒有能力也沒有氣魄,不敢辭職出去闖。

35歲的人了,白天在單位混日子,晚上在家以酒澆愁。

2

和碩士生導師做調研時,曾經認識一個湘菜館的年輕老總。這家飯店規模不小,晚餐的高峰期,門口的迎賓小姐就有八個。

一周的調研結束後,導師卻對我說,不看好這家湘菜館的發展。

我不解。導師解釋,雖然現在飯店生意紅火,但主要是老總父親多年的功勞。現在的年輕老總,

只有30幾歲,既沒有辛勞打拼過,也不精通管理知識,飯店的生意只會每況愈下。

導師舉例說,他和這個年輕老總交流過幾次,但對方最感興趣的,是如何辨識巴西咖啡的正宗度,是最新的電影大片。導師好幾次提醒,要他去大學裡讀讀專業的管理課程,他都不屑一顧。

再次見到這家飯店,已經是兩年後。打的偶然經過,看到的卻是緊密的大門,大門上是鮮紅的門面轉讓告示。

眼看他錦繡繁華,眼看他昨日黃花,不讀書,30多歲的老總,竟然只做了兩年。

3

就連讀書和不讀書的雙胞胎,過的也是不一樣的30幾歲。最近看新聞,一對雙胞胎兄弟的遭際,讓人感懷。

他們家境窘迫,弟弟從小熱愛讀書,哥哥卻對上學興趣不大。高中畢業後,弟弟考上大學,哥哥因為成績不理想,16歲就去了工廠打工。

十年後,弟弟成了大學副教授。因為科研成績突出,馬上要去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

在他工作的學院,所有人都認定他前途無量。

哥哥早早結了婚,生了小孩,每天忙碌的體力勞動後,買彩票是他唯一的愛好。兒子的教育,他漠不關心;心情不好時,就打老婆。雖然只有30幾歲,人生卻一眼可以看到盡頭。

同樣是親兄弟,為什麼一個人有著無限可能,一個人卻在30歲時,鮮活的人生就已經定型?原因無他,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4

我不否定,有些人,一輩子不讀書也活得很好。

但讀書一定有一種作用,那就是讓人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這在35歲後,會看得更清楚。

看過一篇演講叫《聽說,絕大部分人死於36歲》,說:12年一個輪回,到36歲,家庭、工作、生活都趨於穩定。但36歲以後,又會截然分成兩種人生:一種是重複著36歲;另一種就是開始尋找新的人生。

一個人讀書越多,自身能力就會越強,專業底蘊就會越深厚,就能夠看到更大的世界。通過讀書獲得了更大的後勁,他們的人生,自然就會開掛。

這在20幾歲時,可能並不明顯,但在更拼“內功”的30多歲,便會暴露無遺。

所以,有些人,三十五六歲就已經“死”了;有些人,三十五六歲才剛剛出發。

5

當然,我所說的讀書,並不是指非得讀一個好的大學,甚至也不指一個高的學歷。它指的,更是不放棄學習,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網上有一個問題是:你上那麼多年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到一座二三線城市,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或為人父,或嫁作人妻,勞累奔波,洗衣煮飯,何苦折騰?

當然要折騰啊。

因為只有不停學習,不停折騰,談吐才會自信,舉手投足才會大方得體。

因為只有折騰,才能看到深層次的內心,你終究會知道,一切努力,最終不過是為了取悅自己。

因為只有折騰,只有不停學習,才能把自己的素養與見識打賞給下一代。

因為只有不停折騰,不停學習,你的30多歲才會熱氣騰騰。

他們的人生,自然就會開掛。

這在20幾歲時,可能並不明顯,但在更拼“內功”的30多歲,便會暴露無遺。

所以,有些人,三十五六歲就已經“死”了;有些人,三十五六歲才剛剛出發。

5

當然,我所說的讀書,並不是指非得讀一個好的大學,甚至也不指一個高的學歷。它指的,更是不放棄學習,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網上有一個問題是:你上那麼多年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到一座二三線城市,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或為人父,或嫁作人妻,勞累奔波,洗衣煮飯,何苦折騰?

當然要折騰啊。

因為只有不停學習,不停折騰,談吐才會自信,舉手投足才會大方得體。

因為只有折騰,才能看到深層次的內心,你終究會知道,一切努力,最終不過是為了取悅自己。

因為只有折騰,只有不停學習,才能把自己的素養與見識打賞給下一代。

因為只有不停折騰,不停學習,你的30多歲才會熱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