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聞發佈會|推進能源設施強化工程建設,湖北重點聚焦這些領域

保高峰時段電力持續可靠供應、加大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淘汰關閉煤礦20處、實現天然氣“縣縣通”……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湖北“能源設施強化工程”新聞發佈會上,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對我省“十三五”時期及2017年能源開發和建設工作作出介紹說明。

湖北的“能源設施強化工程”到底要如何推進,重點聚焦在哪些領域,一起來看:

圍繞能源“網源儲運”和培育能源發展新動能

補齊發展短板

省能源局副局長余有松介紹,2017-2019年,重點圍繞能源“網源儲運”四個方面和培育能源發展新動能補齊發展短板。

即,著力從電力輸配網路、電源點建設、能源儲配保障、油氣管道輸運四個方面建設和培育能源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增強能源保障能力。

依託重大能源保障建設工程包的實施,進一步發揮能源工作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引領有效投資的示範性、帶動性作用。

2017-2019年,重大能源保障建設工程包累計完成投資約2000億元、2017年完成投資約344億元。

形成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能源重大工程、重大專案,拓展新的投資領域、釋放消費需求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強化能源通道建設

加快形成高效可靠的能源流通體系

加快配電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步伐,提升城鄉供電品質和服務水準。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逐步緩解農村低電壓和用電卡口等問題,2015-2020年完成農村電網投資600億元、2017年計畫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

同時加大110千伏及以下城區配電網建設改造力度,促進各電壓等級配電網路協調發展,“十三五”完成城市配電網投資200億元以上、2017年計畫完成投資39億元。

加快推進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儀征—長嶺原油管道和荊門—襄陽成品油管道工程。著力推進武漢—宜昌、黃岡—武漢、孝感—大悟等省內支線聯絡線建設,油氣管道專案總投資224.56億元、爭取2017年開工1000公里、建成300公里,

完成投資約17.1億元。

完成“縣縣通”工程,實現全省縣級以上區域天然氣利用全覆蓋;實施“氣化鄉鎮”工程,力爭2020年全省鄉鎮天然氣通氣比例達到40%左右。加快推進庫容10億立方米、總投資35億元的潛江地下儲氣庫建設。

提升煤炭資源儲備保障能力。積極支援配合蒙西至華中鐵路煤運通道建設,充分發揮鐵水聯運、水陸聯運等綜合交通運輸優勢,建設煤炭物流公共服務平臺。重點推進荊州江陵煤炭物流儲配基地建設,

打造煤炭儲備、物流配送、加工增值及區域交易中心。

協調優化電源佈局

加快構建多元化電力供應結構

科學有序發展清潔高效火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防範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有關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科學有序推進納入國家規劃的大型煤電專案和燃煤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大型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鼓勵建設餘熱、余壓、余氣等資源綜合利用發電項目,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到2020年,新增餘熱余壓餘氣發電裝機容量40萬千瓦。

統籌推進水電保護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以流域綜合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積極支援水電資源整合與綜合開發,整改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小水電。重點推進鄂西地區大中型水電開發。

積極推進風光電、生物質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快推進資源較為豐富、消納條件較好的地區,實現風電規模化集中開發利用;

利用荒山、荒坡、灘塗地等適度有序推進太陽能地面電站建設;

大力推進與公共建築、戶用建築等相結合的分散式光伏發電專案;因地制宜建設與設施農業相結合的光伏電站、生物質能專案。到2020年,新投產300萬千瓦風電、200萬千瓦光伏、3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

著力培育能源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加快培育能源產業發展新動能

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能源互聯網先進發展理念,採用智慧電網先進技術,實現友好開放的全方位、多元化服務體系。到2020年,全省建設充電站410座、充電樁約19萬個。

推動多種能源集約高效利用。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建設集中供熱設施,統籌規劃熱電聯產專案,鼓勵發展熱電冷多聯供項目。鼓勵發展分散式能源、微網、智慧能源,推動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範工程建設,建設一體化集成供能設施。

鼓勵社會資本加強能源設施投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電力、電網建設,參與油氣管網、儲存設施和煤炭儲運建設運營。支持民營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等參股建設天然氣(LNG)接收站、地下儲氣庫、城市配氣管網和城市儲氣設施,控股建設油氣管網支線、原油和成品油商業儲備庫。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煤炭儲配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能源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

餘有松介紹,通過推進能源設施強化工程(重大能源保障建設工程包),經過未來三到五年的建設發展,力爭我省能源工作取得“五大進步”:

能源保障供應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發電裝機達到約8400萬千瓦,新增油氣管道長度3000公里。建成全國能源通道彙集中心、重要的區域能源資源集散中心和儲備基地。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取得積極進展。到2020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速控制在2.88%左右。

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基本形成煤、油、氣和可再生能源多元供應體系,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5%以上。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單位GDP能耗水準進一步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能耗約束性指標。

能源領域改革創新不斷深化。能源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普遍服務水準進一步提高,能源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初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

(來源 湖北省政府新聞辦)

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到2020年,新增餘熱余壓餘氣發電裝機容量40萬千瓦。

統籌推進水電保護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以流域綜合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積極支援水電資源整合與綜合開發,整改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小水電。重點推進鄂西地區大中型水電開發。

積極推進風光電、生物質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快推進資源較為豐富、消納條件較好的地區,實現風電規模化集中開發利用;

利用荒山、荒坡、灘塗地等適度有序推進太陽能地面電站建設;

大力推進與公共建築、戶用建築等相結合的分散式光伏發電專案;因地制宜建設與設施農業相結合的光伏電站、生物質能專案。到2020年,新投產300萬千瓦風電、200萬千瓦光伏、3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

著力培育能源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加快培育能源產業發展新動能

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能源互聯網先進發展理念,採用智慧電網先進技術,實現友好開放的全方位、多元化服務體系。到2020年,全省建設充電站410座、充電樁約19萬個。

推動多種能源集約高效利用。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建設集中供熱設施,統籌規劃熱電聯產專案,鼓勵發展熱電冷多聯供項目。鼓勵發展分散式能源、微網、智慧能源,推動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範工程建設,建設一體化集成供能設施。

鼓勵社會資本加強能源設施投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電力、電網建設,參與油氣管網、儲存設施和煤炭儲運建設運營。支持民營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等參股建設天然氣(LNG)接收站、地下儲氣庫、城市配氣管網和城市儲氣設施,控股建設油氣管網支線、原油和成品油商業儲備庫。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煤炭儲配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能源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

餘有松介紹,通過推進能源設施強化工程(重大能源保障建設工程包),經過未來三到五年的建設發展,力爭我省能源工作取得“五大進步”:

能源保障供應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發電裝機達到約8400萬千瓦,新增油氣管道長度3000公里。建成全國能源通道彙集中心、重要的區域能源資源集散中心和儲備基地。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取得積極進展。到2020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速控制在2.88%左右。

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基本形成煤、油、氣和可再生能源多元供應體系,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5%以上。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單位GDP能耗水準進一步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能耗約束性指標。

能源領域改革創新不斷深化。能源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普遍服務水準進一步提高,能源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初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

(來源 湖北省政府新聞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