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曹操真的殺了十四歲的劉琮?為何《三國演義》要借他的頭醜化曹操

真假三國縱橫談48:借劉琮的頭醜化曹操

電視劇中的劉琮形象,

一個十幾歲的小孩

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八月,經營荊州十幾年的劉表病逝,由他的兒子劉琮掌管荊州。此時,曹操率軍已在一個月之前離開鄴地,浩浩蕩蕩直奔荊州而來。劉琮起初想要抵抗,但在屬下的勸說之下,最終還是放棄了抵抗,投降了曹操。曹操兵不血刃地接管了荊州所屬的廣大地區和眾多人馬。

這就是歷史上曹操佔領荊州的經過,在《三國演義》中,其情節和史實相去甚不遠。

但接下來,《三國演義》所寫的就與史實大相徑庭了。在第四十一回中,曹操進入襄陽城,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強迫他離開荊州。在劉琮和其母上路之後,曹操派人追趕,將其母子殺死。

許多讀者看了這一情節,無不切齒痛恨曹操的無恥和歹毒。但這情節其實是純屬虛構。在《三國志·武帝紀》和《劉表傳》中都找不出相關記載。劉琮降曹是在建安十三年,這也是曹操奮鬥史上至為重要的一年。

建安五年,曹操以少勝多,在官渡之戰中大破袁紹,基本統一中國北方。此後,他又經過七年的征討,直到建安十二年,方才平定烏丸,才算徹底消滅了袁氏的殘餘勢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舉南下,想一鼓作氣平定南方,完全全國統一的宏圖偉業。他首要的目標即是荊州,劉琮的不戰而降,使得曹操的實力進一步地增強,這無疑使得曹操的目標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曹操實在沒有那個必要殺劉琮。據《三國志·劉表傳》記載,劉琮投降後,被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經營荊州多年的劉表

曹操對劉琮不戰而降的態度很是滿意,為此還專門發文表彰了他。在《三國志·劉表傳》中裴松之注引了《魏武故事》,

就提到了這個《表劉琮令》:

楚有江漢山川之險,後服先強,與秦爭衡,荊州則其故地。劉鎮南久用其民矣。身沒之後,諸子鼎峙,雖終難全,猶可引日。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蔑萬里之業。忽三軍之眾,篤中正之體,敦令名之譽,上耀先君之遺塵,下圖不朽之餘祚;鮑永之棄並州,竇融之離五郡,未足以喻也。雖封列侯一州之位,猶恨此寵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還州。

監史雖尊,秩祿未優。今聽所執,表琮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劉表又在此處經營多年,人心歸隊。雖然劉表死後,他的兒子們不團結,但若是真想抵抗一段時間是沒問題的。曹操對此是深有體會,袁紹死後,他的兒子袁譚和袁尚自相殘殺。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曹操平定他們還是用了好幾年。所以,如果劉琮真心想頑抗到底,曹操一時之間還真很是棘手。

也正因為劉琮不戰而降,沒有為難曹操,曹操在《表劉琮令》中對他高度讚賞,稱讚他心高志潔、智深慮廣,明大義、識大體,寧願放手重兵和父親的基業,顧全大局,實在是難能可貴。曹操還說劉琮雖然封侯,做了主管一州的刺史,但仍不足以表彰他,決定進一步升遷他,讓他做了諫議大夫。

這道《表劉琮令》是一個很重要的文獻,曹操對他的讚美之辭絕不是惺惺作態,而是出自肺腑,同時它也告訴我們,劉琮並沒有被曹操殺害,反而是做了高官,封了列侯。

但是到了元代,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中,劉琮降曹之後就死在了曹操的手裡。在《三國志平話》中,雖然沒有直接敘述這一情節,卻在兩次對話中提及,一是在諸葛亮勸說孫權抗曹的時候,說“豈不聞曹公奪了荊楚之地,改差劉琮,覓罪令人殺之”;一是在張松勸劉璋和劉備聯絡,提到了曹操“得荊州,卻斬劉琮”。由此可知,在《三國志平話》中,曹操就斬了劉琮,並且此舉使得他的惡名播於天下,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後果。

到了《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體現擁劉反曹的思想主題,也在民間流傳的追殺劉琮這個故事上大做文章,做了進一步的藝術處理。比如,曹操曾先後兩次對荊州派來的使者許諾說,優待劉琮,讓其永做荊州之主。但他一進襄陽城就立刻翻臉不認人,逼劉琮離開荊州,然後再派人在路上將其殺害。

電視劇中的曹操形象。曹操並沒有殺劉琮,反而善待他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三國志》中並沒有提及劉琮的年紀,但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卻將劉琮寫成了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孩童,這樣曹操就殺害人家孤兒寡母了。經過這些細緻的藝術加工,追斬劉琮這一情節,就更能體現出曹操背信棄義、兇殘、毒辣和卑鄙無恥,更能暴露出曹操的醜惡靈魂。但這顯然是和真實的歷史相去甚遠的。

如果劉琮真心想頑抗到底,曹操一時之間還真很是棘手。

也正因為劉琮不戰而降,沒有為難曹操,曹操在《表劉琮令》中對他高度讚賞,稱讚他心高志潔、智深慮廣,明大義、識大體,寧願放手重兵和父親的基業,顧全大局,實在是難能可貴。曹操還說劉琮雖然封侯,做了主管一州的刺史,但仍不足以表彰他,決定進一步升遷他,讓他做了諫議大夫。

這道《表劉琮令》是一個很重要的文獻,曹操對他的讚美之辭絕不是惺惺作態,而是出自肺腑,同時它也告訴我們,劉琮並沒有被曹操殺害,反而是做了高官,封了列侯。

但是到了元代,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中,劉琮降曹之後就死在了曹操的手裡。在《三國志平話》中,雖然沒有直接敘述這一情節,卻在兩次對話中提及,一是在諸葛亮勸說孫權抗曹的時候,說“豈不聞曹公奪了荊楚之地,改差劉琮,覓罪令人殺之”;一是在張松勸劉璋和劉備聯絡,提到了曹操“得荊州,卻斬劉琮”。由此可知,在《三國志平話》中,曹操就斬了劉琮,並且此舉使得他的惡名播於天下,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後果。

到了《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體現擁劉反曹的思想主題,也在民間流傳的追殺劉琮這個故事上大做文章,做了進一步的藝術處理。比如,曹操曾先後兩次對荊州派來的使者許諾說,優待劉琮,讓其永做荊州之主。但他一進襄陽城就立刻翻臉不認人,逼劉琮離開荊州,然後再派人在路上將其殺害。

電視劇中的曹操形象。曹操並沒有殺劉琮,反而善待他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三國志》中並沒有提及劉琮的年紀,但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卻將劉琮寫成了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孩童,這樣曹操就殺害人家孤兒寡母了。經過這些細緻的藝術加工,追斬劉琮這一情節,就更能體現出曹操背信棄義、兇殘、毒辣和卑鄙無恥,更能暴露出曹操的醜惡靈魂。但這顯然是和真實的歷史相去甚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