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5兆瓦模組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研究”通過項目驗收

以潮流能為代表的海洋能是最理想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之一,享有“水下能源金礦”“藍色的油田”之美譽,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全球各國的普遍關注。

自去年8月26日,世界首台3.4兆瓦LHD林東模組化大型海洋潮流能首套1兆瓦的發電機組正式併入中國國家電網發電以來,截至今年8月31日,發電併入國家電網已達181300千瓦時。依託該項目,我國海洋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得到重大突破,成為繼英、美之後,全球第三個全面掌握潮流能發電並網技術的國家,

標誌著我國在海洋潮流能利用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以林東總工程師為首的LHD專案團隊,對潮流能技術研究的腳步並未就此停止。9月7日下午,省科技廳在杭組織專家對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承擔的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社會發展專案“5兆瓦模組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研究”進行專案驗收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龍領銜的驗收專家組,對林東團隊最新的專案完成情況進行質詢討論與驗收。省科技廳副廳長曹新安出席驗收會。

“海洋潮流能大功率發電裝置屬於世界級科技難題,

完全沒有成熟經驗可以借鑒。”專案組負責人林東在介紹專案完成情況時表示,團隊經過大量的對比論證,淘汰了多種技術路徑,最終完全依靠自主研發設計,基於模組化、平臺化、集成化的技術路徑,研發設計了發電系統總成平臺及工作在該平臺上的模組化發電機組。

據悉,該專案預算總經費5015萬元,其中省財政科技補助經費300萬元。項目執行期間,

先後獲得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2項。

專家組認為,專案針對潮流能特點,開展了海水、海洋微生物在不同水流速度下對葉片材料的破壞性、模組化總成平臺及物流和結構力學關係、不同流速與葉輪效率關係等研究,研製了由十五大系統構成的“LHD模組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系統群,

完成了10兆瓦機組電站選址、三維立體流速流向勘測、海底地形地質勘測、海底基礎整理,以及10兆瓦的輸配電系統建設並實現了1兆瓦機組的並網發電,解決了海洋潮流能發電裝機大型化的問題,提高了運行可靠性、穩定性。專案資料齊全、規範,經費使用基本合理,已完成合同規定的內容和指標,驗收合格。

“浙江在海洋潮流能發電領域的研究可謂一枝獨秀,從這個項目可以看出,浙江在潮流能方面的研發、裝備產業和清潔能源電站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專家組組長金翔龍院士說,該項目的科研成果已達到全國領先、國際先進水準,值得在全國推廣,甚至可在今後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為其他沿線國家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援。

省科技廳副廳長曹新安指出,該專案具有重要的戰略性、引領性和前瞻性,為能源相對不足的浙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政府部門的300萬元支援經費,撬動了企業5000多萬元的研發投入,充分彰顯了企業創新主體的地位。林東團隊對於潮流能技術的精益求精,讓浙江創新型省份建設更有底氣,更具動力。希望項目團隊認真總結項目經驗,挖掘潛力,提升水準,在商業化運行和成本降低上進一步提高,推進項目的產業化和可持續性。

專案團隊負責人林東表示,團隊將加倍努力,掌握好世界潮流能發展的先機,在省科技廳和省海洋漁業局等單位的支援下,一定讓項目從研究、研發到產業佈局,始終走在世界前列,以最好的業績回報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

編輯:甘玲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王航飛

“浙江在海洋潮流能發電領域的研究可謂一枝獨秀,從這個項目可以看出,浙江在潮流能方面的研發、裝備產業和清潔能源電站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專家組組長金翔龍院士說,該項目的科研成果已達到全國領先、國際先進水準,值得在全國推廣,甚至可在今後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為其他沿線國家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援。

省科技廳副廳長曹新安指出,該專案具有重要的戰略性、引領性和前瞻性,為能源相對不足的浙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政府部門的300萬元支援經費,撬動了企業5000多萬元的研發投入,充分彰顯了企業創新主體的地位。林東團隊對於潮流能技術的精益求精,讓浙江創新型省份建設更有底氣,更具動力。希望項目團隊認真總結項目經驗,挖掘潛力,提升水準,在商業化運行和成本降低上進一步提高,推進項目的產業化和可持續性。

專案團隊負責人林東表示,團隊將加倍努力,掌握好世界潮流能發展的先機,在省科技廳和省海洋漁業局等單位的支援下,一定讓項目從研究、研發到產業佈局,始終走在世界前列,以最好的業績回報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

編輯:甘玲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王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