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河南“最美教師”評出 每人獎勵1萬元

大河網訊9月9日上午,河南省慶祝第33個教師節暨2017河南最美教師頒獎典禮在省人民會堂舉辦,

對評選出的10位2017河南最美教師進行頒獎,同時授予當選教師為“河南省師德教育專家”稱號。河南省教育發展基金會還對2017河南最美教師每人給予1萬元的獎勵。

河南最美教師評選活動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教育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河南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

由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河南教育報刊社教育時報、河南省教育發展基金會承辦,今年活動主題的是“心系中國夢,做好引路人”。

今年4月17日,2017河南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啟動,

評選活動分推薦、初評、終評、表彰四個階段進行。全省各地、各學校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推薦了167位參評教師,共有超過189萬位網友參與投票,經過評委會評審,20名候選人從中脫穎而出,其中10位最終獲得“2017河南最美教師”稱號。他們分別是濮陽市第三中學教師王彩琴,鄭州大學教師付曉麗,平頂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何克珍,河南省工業科技學校教師張寶,洛陽市第二十二中學教師來琰暉,
南陽市西峽縣丁河鎮古峪小學教師陳俊德,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教師武秀之,信陽市溮河區吳家店鎮太陽坡村東校教師程東,漯河市高級中學教師竇東立,河南省實驗中學教師竇志剛。

據瞭解,河南最美教師的評選已連續舉行三年,

每年的評選都引發了強烈的反響,營造了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十位最美教師事蹟

竇志剛:把學生帶出國門的足球教練

竇志剛在河南省實驗中學從事校園足球工作十幾年來,他帶領學生堅持一周6次訓練風雨無阻,他帶領的團隊連續5次獲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足球錦標賽冠軍,5次進入全國四強。2016年,受教育部委派,他率領足球隊代表中國中學生參加在克羅埃西亞舉行的世界中學生五人制錦標賽,

獲得世界中學生體育聯合會頒發的唯一一塊“Fair Paly”公平競賽獎,他培養的學生多人入選中國中學生國家隊。

竇志剛先後獲得鄭州市教育教學先進個人,優秀輔導教師,河南省體育傳統學校先進工作者,全國最佳教練員等稱號。

程東:堅守偏遠鄉村學校的“城裡人”

程東工作的信陽市溮河區吳家店鎮太陽坡村,是一個讓人聽名字就覺得是個陽光燦爛、綠草滿坡的村莊。但是現實中,太陽坡村不光偏遠、落後、貧困,還是一個愛滋病人比較集中的地方。

在這個常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村莊裡,“城裡人”程東一待就是9年。在教學上,她根據農村孩子的學習興趣偏低的實際情況,潛心鑽研,精心設計一些符合這幫孩子學習特點的互動教學方式。課堂之餘,她及時捕捉孩子們親近老師的眼神,放下老師的威嚴,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以一個媽媽的角色,深入到孩子們中間。

9年間,當年和她一同來的老師,甚至後來的老師一個個都離開了,只有她留了下來。程東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説明每一個孩子在學習成績上有所提高,更加快樂地成長。

2015年,程東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教師;2016年,她被評為信陽市師德標兵、信陽好人、信陽最美教師。

竇東立:心系邊疆的知識傳遞者

“大愛無疆,心系邊疆”,是所有接觸過竇東立的人,對他最精練的概括。

竇東立是漯河市高級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因為身上的一股鑽勁兒,讓他成為了學校英語教育改革的佼佼者。他用優異的教改經驗哺育自己學生的同時,又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市、全省,乃至邊疆的教育薄弱地區。

從2012年起,竇東立先後數次前往雲南曲靖、貴州畢節、新疆伊吾、內蒙古土默特、四川攀枝花、重慶開縣、重慶彭水等多所學校講學,開展幫教工作,成了知識的傳遞者。這其中的辛苦不言自明,而他卻樂在其中。他感到自己不僅是在傳道授業,傳遞教育理念,也是在為西部大開發和國家教育均衡戰略,奉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而在那偏遠的貧困學校,艱苦的學習生活環境、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也讓他永銘於心,而他也感動著每一處去過、教過、愛過的地方的師生。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竇東立連續4年被評為漯河市優秀教師,2015年被評為漯河市骨幹教師,同年高考被評為漯河市三位功勳教師之一。他還多次在省市優質課大賽上獲獎;2011年入圍教育部“福特基金”公費出國留學候補人員。

陳俊德:大山深處的點燈人

點亮山區孩子的夢想,讓深山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有書讀,是西峽縣丁河鎮古峪小學教師陳俊德一生追求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陳俊德堅持了40年,被譽為大山深處的“點燈人”。

這些年,陳俊德既是校長也是老師,又是保潔員也是炊事員。為了照顧好孩子,陳俊德住進了學生寢室,每天夜裡為孩子們洗腳、鋪床,幫他們脫衣服,半夜還要給孩子們蓋被子。早上5點左右起來做早飯,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累得筋疲力盡,但他心裡卻很充實。時間長了,妻子也理解了他,經常會主動到學校幫他照看孩子、做飯,義務為孩子們服務。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付出的越多人生價值就會越大,幸福感就會越強。陳俊德2013年被評為西峽縣最美鄉村教師,2015年被評為河南好人,2016年被評為河南省師德標兵。

付曉麗:大學輔導員的“輔導員”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付曉麗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3年,先後獲得首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河南省文明教師、河南省優秀輔導員、河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她帶的輔導員分別獲得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感動中原年度教育人物、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河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等榮譽。

2005年開始擔任輔導員,2008年獲得首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2009年擔任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副書記,無論是作為一名一線輔導員還是作為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負責人,付曉麗始終一心撲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擔任學院黨委副書記後,身份變了,不再是輔導員而是做輔導員的“輔導員”,這讓她更加感受到身上的責任和擔子重了。為此,她一方面發揚傳幫帶的工作傳統,另一方面又緊跟形勢,根據學生特點和教育規律指導輔導員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在思想政治工作一線10多年的時間裡,付曉麗帶領學院輔導員,堅持以成長輔導為主線,形成了“成長檔案”“微愛教育”“輔導員職業文化工作室”等十余項省級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和精品專案,培養出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等一批思政工作先進典型。

何克珍:無聲世界裡的生命舞者

“雖然命運破壞了我們的夢想,但我們還是選擇堅強!”在模糊不清的話語中,一群美麗的聾啞女孩兒用手語表達自己對未來的嚮往。此時,站在指揮臺上的老師,就是平頂山市特殊教育學校舞蹈教師何克珍。

今年35歲的何克珍,從事特教工作已經16年。作為一名特教教師,她用陽光般的性格溫暖著每一個聾啞孩子的心,用樸實的舞姿演譯著特殊教育的內涵,她被學生稱作“美美老師”。

16年來,何克珍全身心地投入到聾人舞蹈教學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2013年5月輔導的群舞《心·在說》獲得第八屆河南省殘疾人文藝匯演特等獎;2013年8月參與輔導的群舞《藍天下飛翔》《龍·國·夢》獲得第八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二等獎。

張寶:追逐工匠夢的職教“老班”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河南省工業科技學校教師張寶十多年來追逐夢想的歷程,便是對這句歌詞的最好闡釋。

懂理論、重實踐,他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用心做班主任,他成了知學生、懂學生的“專家型”教師……為了能讓自己快速成長,張寶每年都主動要求上一門新課,理論和實踐的融合,讓他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2016年,他被河南省教育廳認定為“雙師型”教師。

為了做一名知學生、懂學生的“專家型”教師,張寶主動申請擔任接觸學生最多的班主任工作。在十幾年的班級管理過程中,他接觸過不同專業的學生,摸透了學生的特點,提高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並先後被評為河南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全國機械職業院校實踐教學能手等榮譽。

來琰暉:帶著一家三代人援疆的師德標兵

來琰暉是河南省第八批援疆幹部,從九朝古都洛陽,到天山腳下的哈密,原是洛陽市第22中學團委書記、物理教師的來琰暉,有了新的身份:哈密市第六中學負責教研工作的副校長,同時教幾個班的物理課。

3年來,他始終堅守在教學、管理的第一線,他提出了“以課改促發展”計畫,深入班級聽課、評課300多節,動員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課改工作。他組織青年教師搞優質課大賽,還牽線搭橋,組織哈密六中的教師到我省洛陽市東升二中和沁陽市永威學校取經。使哈密市第六中學的課改形成了從無到有、由淺入深,最終全面鋪開的大好局面。他親自上示範課,帶頭做課改講座,和大家一起創建了“導學七步教學法”教學模式。

目前,哈密六中的課改模成效凸顯:2014年,考入哈密地區二中(目前在全疆高中排名第二)的人數為38名,2015年飆升到85名。

“選擇援疆,是我這輩子最重要最正確的決定,也將會是我一生的光榮!”來琰暉說。

武秀之:“三合一”聲樂理論的開創者

在河南音樂界,在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提起武秀之,很多人都會說她是為“三結合”而生。

周恩來總理生前曾說:“現在音樂舞臺實踐中已經產生了三種唱法,一種是西洋歌劇的‘茶花女’,一種是民族歌劇的‘白毛女’,一種是中國戲曲的‘七仙女’,三種可以互相學習嘛!”周總理這個神奇的構想,對武秀之來說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燈塔。

經過數十年努力,她開創了特色鮮明的“假聲位置真聲唱法”聲樂藝術教育成果,讓周總理的生前構想成為現實。“三合一”的武秀之教學理論由此誕生。

如今,她已經85歲高齡,依然手把手指導學生;從教60餘載,她培養的學生數以千計,為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王彩琴 :胸懷大愛的“芹菜王媽媽”

王彩琴是濮陽市第三中學教師,她是學生眼中的“芹菜王媽媽”。她三十年如一日,為學生煮過4000多枚“生日雞蛋”,做過無數次的“病號飯”,發過數不清的“魔力糖”,給不少學生縫過校服、送過書本、買過書包,給太多沒錢回家的學生掏過“路費”……

三十年來,她最拿手的飯是“病號飯”;家裡多了一張固定的“學生床”;她的“百寶袋”裡時刻裝著創可貼、感冒藥、消炎藥、凍瘡膏,以及紮頭繩、針線包、小獎品……“有困難就找‘芹菜王媽媽’”,這是學生對王彩琴老師的最大信任和最高評價!

30年來,王彩琴將青春都獻給了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當你看到瘦小、樂觀的她時,你絕對不會想到她是個做過兩次大型手術、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她患有膝關節滑膜炎、髖關節積液、心臟病、胃炎、再生性障礙貧血等多種疾病。

正是這些病痛讓她更深切地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從而更加堅定了奉獻教育的決心。作為教研組組長,她帶領英語組的老師連續七屆獲得濮陽市英語優質課一等獎;她所輔導的青年教師先後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優質課一等獎……

但是現實中,太陽坡村不光偏遠、落後、貧困,還是一個愛滋病人比較集中的地方。

在這個常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村莊裡,“城裡人”程東一待就是9年。在教學上,她根據農村孩子的學習興趣偏低的實際情況,潛心鑽研,精心設計一些符合這幫孩子學習特點的互動教學方式。課堂之餘,她及時捕捉孩子們親近老師的眼神,放下老師的威嚴,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以一個媽媽的角色,深入到孩子們中間。

9年間,當年和她一同來的老師,甚至後來的老師一個個都離開了,只有她留了下來。程東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説明每一個孩子在學習成績上有所提高,更加快樂地成長。

2015年,程東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教師;2016年,她被評為信陽市師德標兵、信陽好人、信陽最美教師。

竇東立:心系邊疆的知識傳遞者

“大愛無疆,心系邊疆”,是所有接觸過竇東立的人,對他最精練的概括。

竇東立是漯河市高級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因為身上的一股鑽勁兒,讓他成為了學校英語教育改革的佼佼者。他用優異的教改經驗哺育自己學生的同時,又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市、全省,乃至邊疆的教育薄弱地區。

從2012年起,竇東立先後數次前往雲南曲靖、貴州畢節、新疆伊吾、內蒙古土默特、四川攀枝花、重慶開縣、重慶彭水等多所學校講學,開展幫教工作,成了知識的傳遞者。這其中的辛苦不言自明,而他卻樂在其中。他感到自己不僅是在傳道授業,傳遞教育理念,也是在為西部大開發和國家教育均衡戰略,奉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而在那偏遠的貧困學校,艱苦的學習生活環境、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也讓他永銘於心,而他也感動著每一處去過、教過、愛過的地方的師生。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竇東立連續4年被評為漯河市優秀教師,2015年被評為漯河市骨幹教師,同年高考被評為漯河市三位功勳教師之一。他還多次在省市優質課大賽上獲獎;2011年入圍教育部“福特基金”公費出國留學候補人員。

陳俊德:大山深處的點燈人

點亮山區孩子的夢想,讓深山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有書讀,是西峽縣丁河鎮古峪小學教師陳俊德一生追求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陳俊德堅持了40年,被譽為大山深處的“點燈人”。

這些年,陳俊德既是校長也是老師,又是保潔員也是炊事員。為了照顧好孩子,陳俊德住進了學生寢室,每天夜裡為孩子們洗腳、鋪床,幫他們脫衣服,半夜還要給孩子們蓋被子。早上5點左右起來做早飯,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累得筋疲力盡,但他心裡卻很充實。時間長了,妻子也理解了他,經常會主動到學校幫他照看孩子、做飯,義務為孩子們服務。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付出的越多人生價值就會越大,幸福感就會越強。陳俊德2013年被評為西峽縣最美鄉村教師,2015年被評為河南好人,2016年被評為河南省師德標兵。

付曉麗:大學輔導員的“輔導員”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付曉麗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3年,先後獲得首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河南省文明教師、河南省優秀輔導員、河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她帶的輔導員分別獲得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感動中原年度教育人物、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河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等榮譽。

2005年開始擔任輔導員,2008年獲得首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2009年擔任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副書記,無論是作為一名一線輔導員還是作為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負責人,付曉麗始終一心撲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擔任學院黨委副書記後,身份變了,不再是輔導員而是做輔導員的“輔導員”,這讓她更加感受到身上的責任和擔子重了。為此,她一方面發揚傳幫帶的工作傳統,另一方面又緊跟形勢,根據學生特點和教育規律指導輔導員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在思想政治工作一線10多年的時間裡,付曉麗帶領學院輔導員,堅持以成長輔導為主線,形成了“成長檔案”“微愛教育”“輔導員職業文化工作室”等十余項省級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和精品專案,培養出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等一批思政工作先進典型。

何克珍:無聲世界裡的生命舞者

“雖然命運破壞了我們的夢想,但我們還是選擇堅強!”在模糊不清的話語中,一群美麗的聾啞女孩兒用手語表達自己對未來的嚮往。此時,站在指揮臺上的老師,就是平頂山市特殊教育學校舞蹈教師何克珍。

今年35歲的何克珍,從事特教工作已經16年。作為一名特教教師,她用陽光般的性格溫暖著每一個聾啞孩子的心,用樸實的舞姿演譯著特殊教育的內涵,她被學生稱作“美美老師”。

16年來,何克珍全身心地投入到聾人舞蹈教學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2013年5月輔導的群舞《心·在說》獲得第八屆河南省殘疾人文藝匯演特等獎;2013年8月參與輔導的群舞《藍天下飛翔》《龍·國·夢》獲得第八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二等獎。

張寶:追逐工匠夢的職教“老班”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河南省工業科技學校教師張寶十多年來追逐夢想的歷程,便是對這句歌詞的最好闡釋。

懂理論、重實踐,他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用心做班主任,他成了知學生、懂學生的“專家型”教師……為了能讓自己快速成長,張寶每年都主動要求上一門新課,理論和實踐的融合,讓他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2016年,他被河南省教育廳認定為“雙師型”教師。

為了做一名知學生、懂學生的“專家型”教師,張寶主動申請擔任接觸學生最多的班主任工作。在十幾年的班級管理過程中,他接觸過不同專業的學生,摸透了學生的特點,提高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並先後被評為河南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全國機械職業院校實踐教學能手等榮譽。

來琰暉:帶著一家三代人援疆的師德標兵

來琰暉是河南省第八批援疆幹部,從九朝古都洛陽,到天山腳下的哈密,原是洛陽市第22中學團委書記、物理教師的來琰暉,有了新的身份:哈密市第六中學負責教研工作的副校長,同時教幾個班的物理課。

3年來,他始終堅守在教學、管理的第一線,他提出了“以課改促發展”計畫,深入班級聽課、評課300多節,動員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課改工作。他組織青年教師搞優質課大賽,還牽線搭橋,組織哈密六中的教師到我省洛陽市東升二中和沁陽市永威學校取經。使哈密市第六中學的課改形成了從無到有、由淺入深,最終全面鋪開的大好局面。他親自上示範課,帶頭做課改講座,和大家一起創建了“導學七步教學法”教學模式。

目前,哈密六中的課改模成效凸顯:2014年,考入哈密地區二中(目前在全疆高中排名第二)的人數為38名,2015年飆升到85名。

“選擇援疆,是我這輩子最重要最正確的決定,也將會是我一生的光榮!”來琰暉說。

武秀之:“三合一”聲樂理論的開創者

在河南音樂界,在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提起武秀之,很多人都會說她是為“三結合”而生。

周恩來總理生前曾說:“現在音樂舞臺實踐中已經產生了三種唱法,一種是西洋歌劇的‘茶花女’,一種是民族歌劇的‘白毛女’,一種是中國戲曲的‘七仙女’,三種可以互相學習嘛!”周總理這個神奇的構想,對武秀之來說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燈塔。

經過數十年努力,她開創了特色鮮明的“假聲位置真聲唱法”聲樂藝術教育成果,讓周總理的生前構想成為現實。“三合一”的武秀之教學理論由此誕生。

如今,她已經85歲高齡,依然手把手指導學生;從教60餘載,她培養的學生數以千計,為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王彩琴 :胸懷大愛的“芹菜王媽媽”

王彩琴是濮陽市第三中學教師,她是學生眼中的“芹菜王媽媽”。她三十年如一日,為學生煮過4000多枚“生日雞蛋”,做過無數次的“病號飯”,發過數不清的“魔力糖”,給不少學生縫過校服、送過書本、買過書包,給太多沒錢回家的學生掏過“路費”……

三十年來,她最拿手的飯是“病號飯”;家裡多了一張固定的“學生床”;她的“百寶袋”裡時刻裝著創可貼、感冒藥、消炎藥、凍瘡膏,以及紮頭繩、針線包、小獎品……“有困難就找‘芹菜王媽媽’”,這是學生對王彩琴老師的最大信任和最高評價!

30年來,王彩琴將青春都獻給了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當你看到瘦小、樂觀的她時,你絕對不會想到她是個做過兩次大型手術、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她患有膝關節滑膜炎、髖關節積液、心臟病、胃炎、再生性障礙貧血等多種疾病。

正是這些病痛讓她更深切地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從而更加堅定了奉獻教育的決心。作為教研組組長,她帶領英語組的老師連續七屆獲得濮陽市英語優質課一等獎;她所輔導的青年教師先後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優質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