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中國還仇恨日本的國家,二戰讓20萬日軍全軍覆沒!

二戰對於亞洲而言,中國和韓國是被日本傷害最為嚴重的國家,兩國民家至今對日本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尤其是韓國,但凡遇到和日本交鋒的體育賽事,韓國運動員都會異常努力,

視失敗給日本為人生最大的恥辱。不過,相比較中國和韓國的“仇日”情緒而言,南半球大洋洲有一個國家要明顯勝出很多。此國不僅提起日本就發狂,在二戰時對日軍的作為也是最讓日本士兵心驚膽寒的,而且戰後堅持將日本裕仁天皇列入戰犯審判,並成為同盟國中處決日本戰犯最多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

在二戰期間,雖然當時的澳大利亞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已經高度自治了。而且澳大利亞遠離亞洲,本不該跟日本扯上關係,但當時野心勃勃的小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讓澳大利亞也不得安寧。比如說日本南下東南亞過程中,大敗英國軍隊,俘虜了13萬英國軍隊,這其中就有15000人屬於澳大利亞人。

而這15000澳大利亞人,大部分死於日本人之手。

除此之外,在1942年2月19日,日本出動近200駕飛機轟炸了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造成了243人死亡,近400人受傷。這成為了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外國襲擊到了本土。由此,澳大利亞和日本的仇恨算是結下了。

在二戰開始的前幾年,澳大利亞由於遠離戰場,甚至連正經的軍隊都沒有。但是隨著澳大利亞投靠美國,被日本人打敗的麥克亞瑟得到了喘息之機,並獲得了穩定的後方基地,太平洋戰場的局勢也逐漸被扭轉。隨著遠赴北非、中東參戰的澳大利亞士兵回國參戰,再加上美國人的軍備援助,澳大利亞很快組件了一支戰鬥力驚人的軍隊。據統計,在整個二戰期間,

澳大利亞的總兵力多達57萬人,但是其總人口才只有700萬,也就是說每10個18至 35歲的男子中就有8人曾在軍中服役。

澳大利亞恨日本,無時無刻都想著在戰爭中復仇。機會終於來了,由於英軍在亞洲的戰敗讓日本更加膨脹,日本於是開始加緊侵略,隨後投入了20萬兵力,

開始著手攻佔資源豐富的新幾內亞島。

而新幾內亞島在當時是英國的地盤,但由於距離太遠,就委託給小弟澳大利亞治理。所以澳大利亞對於收復這座島嶼,擁有當仁不讓的義務。於是,1943年,澳大利亞軍隊在麥克亞瑟的指揮下開始登陸新幾內亞島,和20萬日軍在這座荒涼的島嶼上展開殊死搏鬥。

在麥克亞瑟的指揮下,盟軍巧妙地運用“蛙跳戰術”,再加上戰鬥力剽悍的澳大利亞軍隊,20萬日本不復當年囂張的氣焰,迅速被盟軍切斷補給,陷入慢性死亡。

而新幾內亞道氣候溫暖又潮濕,日軍被澳軍的火力一直壓在地洞裡。在這種天氣和環境下,日軍身上都長了青苔,如果是傷兵甚至會活活爛死在地洞裡。又由於缺乏補給,到了後來,日軍為了活下來,甚至要吃自己人的屍體。

一場新幾內亞戰役打下來,20萬日軍有十多萬死不見屍,活下來的日軍只有11197人,僅活下百分之五。這樣的比例,在世界戰爭史也是罕見的,可見這場戰爭有多麼慘烈。

最終,因為仗打得實在太慘了,所以日本方面幾乎沒有日記保存下來,就連活下來的人也拒絕回憶這場戰爭。如果現在的日本學者要研究這場戰役,那他只能前往澳大利亞才能獲得資料。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的怒火並沒有因此平息,東京審判當中,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要求將日本天皇列入戰犯要求審判的。各國檢察官圈定的甲級戰犯名單中,美國提交的名單有30人,英國11人,而澳大利亞提交了整整100人!其中第一個是裕仁天皇,澳大利亞政府當時的態度非常堅決,那就是必須處死裕仁天皇。

但是美國出於便於抗衡蘇聯,以及讓日本人順從的目的,請求澳大利亞將裕仁名字抹去,作為交換條件,將東京審判首席法官的位置讓給澳大利亞人。即便如此,澳大利亞戰後依然處死了140名日本軍官,數量遠超其他國家。

和20萬日軍在這座荒涼的島嶼上展開殊死搏鬥。

在麥克亞瑟的指揮下,盟軍巧妙地運用“蛙跳戰術”,再加上戰鬥力剽悍的澳大利亞軍隊,20萬日本不復當年囂張的氣焰,迅速被盟軍切斷補給,陷入慢性死亡。

而新幾內亞道氣候溫暖又潮濕,日軍被澳軍的火力一直壓在地洞裡。在這種天氣和環境下,日軍身上都長了青苔,如果是傷兵甚至會活活爛死在地洞裡。又由於缺乏補給,到了後來,日軍為了活下來,甚至要吃自己人的屍體。

一場新幾內亞戰役打下來,20萬日軍有十多萬死不見屍,活下來的日軍只有11197人,僅活下百分之五。這樣的比例,在世界戰爭史也是罕見的,可見這場戰爭有多麼慘烈。

最終,因為仗打得實在太慘了,所以日本方面幾乎沒有日記保存下來,就連活下來的人也拒絕回憶這場戰爭。如果現在的日本學者要研究這場戰役,那他只能前往澳大利亞才能獲得資料。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的怒火並沒有因此平息,東京審判當中,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要求將日本天皇列入戰犯要求審判的。各國檢察官圈定的甲級戰犯名單中,美國提交的名單有30人,英國11人,而澳大利亞提交了整整100人!其中第一個是裕仁天皇,澳大利亞政府當時的態度非常堅決,那就是必須處死裕仁天皇。

但是美國出於便於抗衡蘇聯,以及讓日本人順從的目的,請求澳大利亞將裕仁名字抹去,作為交換條件,將東京審判首席法官的位置讓給澳大利亞人。即便如此,澳大利亞戰後依然處死了140名日本軍官,數量遠超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