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悅讀曲江|一個人的曲江

又到了每週六“悅讀曲江”的時間了

前幾期的悅讀曲江

讓我們看到了一段段美好的故事~

今天,我們換個風格

跟著這位投稿作者一起

看看一個人的曲江是什麼樣子的呢?

一個人的曲江

陪伴你

一直到 故事說完

早起,推開窗簾,

望見曲江滿城濛濛。

很喜歡北方下雨的日子,

不那麼乾燥,

像曾經駐過的南國冬日,

潮潮的,

溫和的等著下一個春天。

中午來了,拖著在家加班的疲倦之軀,決意停下來去街上午餐一頓,為了叫心情改變改變,

不拿傘了,特意讓雨淋淋自己,特意要親密地和雨接觸接觸,即便是冷雨,也要像那位臺灣詩人一樣聽聽那冷雨,摸摸那冷雨。

吃了一碗面,喝了兩碗熱熱的麵湯。出了店家的門,沒往回走,徑直朝湖邊走去。雨忽大一點,忽小一點,斜風一會兒南來,一會兒北來,倒是還不夠想像的那麼冷。芙蓉路和曲池南路上的行道樹——七葉樹們嘩嘩地在落雨中落著明黃色的葉子,已經落了整整一夜又半個白天了,

路邊停著的兩行行私家小汽車,頂上、前後窗上、前後蓋上厚厚一層落葉,像一層黃金葉一樣,在潮暗的樹下,顯示著明亮的色調,有點中歐小鎮的味道,靜謐安詳。行人在這樣的天氣裡肯定不多,江邊的話可能更沒什麼遊人了。沖著淋淋的雨、改改心情這個想法,繼續走在雨中了。

漫步曲江池畔

走近曲江南岸之前,必須經過秦二世陵遺址公園,秦二世這個夠“二”的皇帝的陵,實際上不能叫陵,史書上說,趙高將他以黔首的規格待遇葬在秦宜春苑,就是曲江池南岸的高地上。不過還好,風水上佳,幾公里外就是西漢中興名君漢宣帝的杜陵和明朝十三代秦藩王的陵群。司馬相如當年跟隨漢武帝出獵遊玩上林、宜春苑時,見到此地上風上水,又喜且憂,和上兩回寫《上林》、《子虛》二賦一樣,借著宜春苑風光旖旎和二世故事又來委曲地暗諷武帝一番,於是一篇《哀二世賦》標卓世間。諷諫的對象是帝王,小老百姓看的是風景,走到這裡了就看看,司馬先生筆下的曲江南岸高地上的漢代風光,曰:

登陂阤之長阪兮,坌入曾宮之嵯峨

臨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參差

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穀害兮谽谺

汩淢噏習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廣衍

觀眾樹之蓊薆兮,鑒竹林之榛榛

東馳土山兮,北揭石瀨

彌節容與兮,曆吊二世

這是第一段,覺著漢代的曲江風光還不錯,不過先把生僻字查了。還有第二段是議論,篇幅也就與第一段相當,總共就兩小段。這是司馬大賦風格中極少見的精悍小體,所以這賦能標卓世間也就不無道理。走到公園門前,平日裡兩座嵯峨的麻青石門闕,寬大的石頂簷在冬雨中滴瀝著行簷的水珠,吧嗒到身上。舉頭看去,感覺這天上水是從秦漢時候下來的。於是,故意站到簷下滴雨的深痕上,讓這古老的雨水好好淋一會吧。順手抓住幾把雨滴,想含到嘴裡,嘗嘗漢代的水質好不好。一會兒衣服濕了很多。

轉進門裡,一個環衛工大叔披著雨衣掃著不停飄落在石板路面上的銀杏葉,也是明黃色的,一枚枚小金扇一樣,隨風飄,隨雨落,那麼溫順,那麼安詳,看慣了風雲變換、四季更迭似的,更像是看慣了歷代王朝的變故。再這樣說就俗了,可這俗中帶著大雅、至真。小金扇們也零落在這晚秋、初冬時節仍不變色的青綠草坪上,冬雨滋潤,似乎更綠了。長長的草坪一直鋪長到遊客服務中心門廳前。

我一直沒有走進去過,於是欣賞著靜美的秋葉和草坪來到門廳前。沒有行人、遊客,推門進去,一個古色古香的現代中式展覽館出現在眼前。展覽的東西不多,是一些高仿的石雕、陶器、耀州瓷和圖書。大廳中間佈置了幾處供遊客休息、閱讀的桌椅。我問,在這裡坐坐是免費的嗎,也有無線網信號嗎,兩個回答都是肯定的。心裡暗喜,好地方啊,以後可以把電腦、書本帶到這裡來,完全是一個幽靜的大書吧啊。

平日裡其實也沒有什麼遊客往這門廳裡來,大多數旅遊的人為了趕時間,這個小景點一般都跳過了,或者徑直繞到門廳後面的博物館和陵墓走馬觀花。我裝作正經的遊客往靠門口的桌椅上去坐,拿起一本介紹西安城牆的畫報翻了翻。對面果然也坐著一個和我一樣想法的人,應該是附近的居民,看那樣子絕不像什麼遊客,遂引以為同道者。

起身出門廳,沿著銀杏葉路面往江邊走去。過春秋涵洞,閱江樓前,杜牧的“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終南地軸橫”刻在二樓,想起和珍妮老婆、淘寶兒在這兒吃牛扒的國慶日,轉眼已經忙碌了整整一個月了,那淘寶兒淘氣的小可愛樣兒,那珍妮帶給我的溫馨團聚讓我有點想流淚。趕緊右轉,朝江東去,果然沒有一個遊人。

雨淋濕了陳列在草坪上幾尊石雕菩薩的上半邊臉,莊嚴的法相在冬雨的寂靜中更加深刻。暗暗膜拜過,走到江東岸上的一組紅銅雕塑邊,平日裡遊人如織,走不到跟前,這回可以真切地靠近了,我撫摸著冷雨淋落著的銅。一個人靜靜地品味著繁華的大唐和它的衰落。這是三花馬、唐式敞篷大香車、這是女扮男裝的虢國夫人,那可就是“炙手可熱勢絕倫”的楊家宰相楊國忠,如今落在我手下的冷雨裡,這冷熱兩判叫人情何以堪。轉身面朝江面,曲江柳像是唐傳奇裡的說的那樣依依不肯落去它的葉子,雖然稀落了一些,依舊風姿綽約,在江風裡飄動。不過,輕揚的垂枝倒也明透許多了,江邊陳設的石桌、石凳上仿刻的唐代大書家們的作品在柳蔭下明顯出來。走近看去,這張上面是張旭的《古詩四貼》。江風從西北迎面吹來,岸邊的蘆葦被人割去了,水落石出,一切似乎清清楚楚,水中的波紋傳遞著風痕一道一道湧進我的胸中,也揚起身後的柳枝來。冷雨隨風洗著江邊的石頭,洗著張旭的書法,洗著一些古老的事,不知道清楚的東西到底在歷史的風裡和雨裡能清楚多久?

請作者看到本文後

在後臺聯繫我們

我們將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哦~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曲江

關於你和曲江的故事

你願意分享給小薇和大夥兒聽嗎?

借此機會,小薇想再向大家徵集:

所有有關曲江或者西安的原創稿件

都可以發給我們

曲小薇將擇優在曲江新區微信【悅讀曲江】欄目發佈

一經發佈,將會按照相應標準給予一定稿酬和獎品

小夥伴們,快行動起來吧!

投稿郵箱:qjxqwxb@163.com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編輯:竹業

校對:楊晗悅

審核:文靜

不過還好,風水上佳,幾公里外就是西漢中興名君漢宣帝的杜陵和明朝十三代秦藩王的陵群。司馬相如當年跟隨漢武帝出獵遊玩上林、宜春苑時,見到此地上風上水,又喜且憂,和上兩回寫《上林》、《子虛》二賦一樣,借著宜春苑風光旖旎和二世故事又來委曲地暗諷武帝一番,於是一篇《哀二世賦》標卓世間。諷諫的對象是帝王,小老百姓看的是風景,走到這裡了就看看,司馬先生筆下的曲江南岸高地上的漢代風光,曰:

登陂阤之長阪兮,坌入曾宮之嵯峨

臨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參差

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穀害兮谽谺

汩淢噏習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廣衍

觀眾樹之蓊薆兮,鑒竹林之榛榛

東馳土山兮,北揭石瀨

彌節容與兮,曆吊二世

這是第一段,覺著漢代的曲江風光還不錯,不過先把生僻字查了。還有第二段是議論,篇幅也就與第一段相當,總共就兩小段。這是司馬大賦風格中極少見的精悍小體,所以這賦能標卓世間也就不無道理。走到公園門前,平日裡兩座嵯峨的麻青石門闕,寬大的石頂簷在冬雨中滴瀝著行簷的水珠,吧嗒到身上。舉頭看去,感覺這天上水是從秦漢時候下來的。於是,故意站到簷下滴雨的深痕上,讓這古老的雨水好好淋一會吧。順手抓住幾把雨滴,想含到嘴裡,嘗嘗漢代的水質好不好。一會兒衣服濕了很多。

轉進門裡,一個環衛工大叔披著雨衣掃著不停飄落在石板路面上的銀杏葉,也是明黃色的,一枚枚小金扇一樣,隨風飄,隨雨落,那麼溫順,那麼安詳,看慣了風雲變換、四季更迭似的,更像是看慣了歷代王朝的變故。再這樣說就俗了,可這俗中帶著大雅、至真。小金扇們也零落在這晚秋、初冬時節仍不變色的青綠草坪上,冬雨滋潤,似乎更綠了。長長的草坪一直鋪長到遊客服務中心門廳前。

我一直沒有走進去過,於是欣賞著靜美的秋葉和草坪來到門廳前。沒有行人、遊客,推門進去,一個古色古香的現代中式展覽館出現在眼前。展覽的東西不多,是一些高仿的石雕、陶器、耀州瓷和圖書。大廳中間佈置了幾處供遊客休息、閱讀的桌椅。我問,在這裡坐坐是免費的嗎,也有無線網信號嗎,兩個回答都是肯定的。心裡暗喜,好地方啊,以後可以把電腦、書本帶到這裡來,完全是一個幽靜的大書吧啊。

平日裡其實也沒有什麼遊客往這門廳裡來,大多數旅遊的人為了趕時間,這個小景點一般都跳過了,或者徑直繞到門廳後面的博物館和陵墓走馬觀花。我裝作正經的遊客往靠門口的桌椅上去坐,拿起一本介紹西安城牆的畫報翻了翻。對面果然也坐著一個和我一樣想法的人,應該是附近的居民,看那樣子絕不像什麼遊客,遂引以為同道者。

起身出門廳,沿著銀杏葉路面往江邊走去。過春秋涵洞,閱江樓前,杜牧的“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終南地軸橫”刻在二樓,想起和珍妮老婆、淘寶兒在這兒吃牛扒的國慶日,轉眼已經忙碌了整整一個月了,那淘寶兒淘氣的小可愛樣兒,那珍妮帶給我的溫馨團聚讓我有點想流淚。趕緊右轉,朝江東去,果然沒有一個遊人。

雨淋濕了陳列在草坪上幾尊石雕菩薩的上半邊臉,莊嚴的法相在冬雨的寂靜中更加深刻。暗暗膜拜過,走到江東岸上的一組紅銅雕塑邊,平日裡遊人如織,走不到跟前,這回可以真切地靠近了,我撫摸著冷雨淋落著的銅。一個人靜靜地品味著繁華的大唐和它的衰落。這是三花馬、唐式敞篷大香車、這是女扮男裝的虢國夫人,那可就是“炙手可熱勢絕倫”的楊家宰相楊國忠,如今落在我手下的冷雨裡,這冷熱兩判叫人情何以堪。轉身面朝江面,曲江柳像是唐傳奇裡的說的那樣依依不肯落去它的葉子,雖然稀落了一些,依舊風姿綽約,在江風裡飄動。不過,輕揚的垂枝倒也明透許多了,江邊陳設的石桌、石凳上仿刻的唐代大書家們的作品在柳蔭下明顯出來。走近看去,這張上面是張旭的《古詩四貼》。江風從西北迎面吹來,岸邊的蘆葦被人割去了,水落石出,一切似乎清清楚楚,水中的波紋傳遞著風痕一道一道湧進我的胸中,也揚起身後的柳枝來。冷雨隨風洗著江邊的石頭,洗著張旭的書法,洗著一些古老的事,不知道清楚的東西到底在歷史的風裡和雨裡能清楚多久?

請作者看到本文後

在後臺聯繫我們

我們將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哦~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曲江

關於你和曲江的故事

你願意分享給小薇和大夥兒聽嗎?

借此機會,小薇想再向大家徵集:

所有有關曲江或者西安的原創稿件

都可以發給我們

曲小薇將擇優在曲江新區微信【悅讀曲江】欄目發佈

一經發佈,將會按照相應標準給予一定稿酬和獎品

小夥伴們,快行動起來吧!

投稿郵箱:qjxqwxb@163.com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編輯:竹業

校對:楊晗悅

審核: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