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務院新舉措,讓農業競爭力再上一個新臺階,普通農民也能得實惠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明確了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意見》中都有哪些“乾貨”?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了,

農民能不能得到實惠?我們一起往下看。

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有效解決市場化形勢下農民賣糧問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保障糧食品質安全為重點。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

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夯實產業基礎。

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五個重點任務

一是培育壯大糧食產業主體,增強糧食企業發展活力,培育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援多元主體協同發展。

二是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促進全產業鏈發展,

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發展糧食迴圈經濟,積極發展新業態,發揮品牌引領作用。

三是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大力促進主食產業化,加快發展糧食精深加工與轉化,統籌利用糧食倉儲設施資源。

四是強化糧食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加快推動糧食科技創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促進糧油機械製造自主創新,健全人才保障機制。

五是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

建設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完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健全糧食品質安全保障體系。

進一步提升糧食品質安全保障能力

到2020年,初步建成適應我國國情和糧情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全國糧食優質品率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糧食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左右,

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88%,主食品工業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糧食企業數量達到50個以上,大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品質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党國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認為,《意見》的落地實施,會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鏈的增值受益,進而提高我國糧食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党國英:現在我國的糧食狀況是,數量有保障,倉儲量非常大。但是糧食產品的品質和效益比較低,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比較弱。

整個世界農業現代化的狀況是,深加工、品牌效益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們國家發展糧食經濟,要從產業鏈上下功夫。所以這個檔多方面強調,產業鏈上整合資源,這是我們的薄弱環節,所以這幾個指標應該是很有針對性的,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們國家農業的競爭力應該會上一個臺階。

加大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財稅扶持力度

健全金融保險支持政策,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地方各級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推進本地區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劃或方案,加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的權重。

糧食部門負責協調推進糧食產業發展有關工作,推動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糧食產業經濟運行監測。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專案的支援,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認為,要提高資金綜合使用效率,把錢用在刀刃上,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

党國英:糧食經濟發展了,產業鏈上的增加值多了,農民能不能得到?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讓農民也能分享產業鏈上的增值特別重要。所以在這個方面應該有所創新。使得產業鏈經濟的提高有個共用經濟的模式。

同時國家的財力該如何使用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以每畝農田為單位,國家投的錢並不少,但我們農民人數多,所以人均的錢不多。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因為多頭使用,整合力量比較弱,所以效率比較低。今後需要在有些環節增加投入,要提高資金綜合利用、整合使用的效率,把資金用在關鍵的地方。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記者:劉璐 // 編輯:劉思思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

我們國家發展糧食經濟,要從產業鏈上下功夫。所以這個檔多方面強調,產業鏈上整合資源,這是我們的薄弱環節,所以這幾個指標應該是很有針對性的,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們國家農業的競爭力應該會上一個臺階。

加大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財稅扶持力度

健全金融保險支持政策,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地方各級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推進本地區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劃或方案,加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的權重。

糧食部門負責協調推進糧食產業發展有關工作,推動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糧食產業經濟運行監測。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專案的支援,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認為,要提高資金綜合使用效率,把錢用在刀刃上,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

党國英:糧食經濟發展了,產業鏈上的增加值多了,農民能不能得到?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讓農民也能分享產業鏈上的增值特別重要。所以在這個方面應該有所創新。使得產業鏈經濟的提高有個共用經濟的模式。

同時國家的財力該如何使用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以每畝農田為單位,國家投的錢並不少,但我們農民人數多,所以人均的錢不多。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因為多頭使用,整合力量比較弱,所以效率比較低。今後需要在有些環節增加投入,要提高資金綜合利用、整合使用的效率,把資金用在關鍵的地方。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記者:劉璐 // 編輯:劉思思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