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出國留學到底值不值,別光看虛無縹緲的視野閱歷,還是得算錢

出國留學到底還值不值?

聯繫到最近杭州海歸女求職時被開出2000元超低底薪的新聞,那麼這個問題問的主要還是經濟賬。

有兩類人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第一,土豪,不差錢,無需太在意經濟上的成本收益,

想去就去;第二,成績拔尖,當然要去高等教育更發達的地方進一步深造,能去儘量去,沒什麼好猶豫的。

所以這兩類人,讀到這裡就可以點右上角的叉叉了。

需要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的,是廣大的中間層:家境一般,而且成績普通。

這樣的家庭條件,總要考慮到將來的就業前途問題: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能拿到什麼樣的薪水,職場上能有什麼樣的發展空間。

在十幾年、二十幾年前,出國留學的確有鍍金的作用。但這種作用逐年下降。

到2007年時,我的兩位表姐留學歸來,在國內求職應聘就已經沒什麼額外優勢了。十年後的今天,在我身邊依然有條件普通的人家,在籌錢送孩子出去讀書,有的甚至不惜賣掉房子。

有時我就納悶了,這些人都不看國內就業市場的現狀嗎?連自己身邊已有的海歸案例也不參考一下麼?

但仔細考察下家長們送孩子出去的動因,大致也就能明白了——留學仲介機構,對於家長們的教育決策的影響力超乎尋常的大,許多家長的思維幾乎被綁架。

在留學機構的宣傳中,出國留學一定是一件極其超值、沒有弊端的事情。它能讓年輕人心智開啟、眼界開闊、格局宏大……但他們宣稱的所有這些優點都是難以量化評價的。

在鋪天蓋地的洗腦式宣傳下,部分家長就先入為主地認定了出國留學是成才的必經之路,也就自然而然地認為留學歸來對於職業前途大有幫助。縱然偶爾聽聞到負面案例,也不會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是失敗的那一個。

直到孩子真的「學成歸來」了,才清晰地意識到,「海歸」身份在求職時不但加不了分,有時甚至還要減分。

這種巨大的落差,是兩個市場訊息割裂造成的結果。

哪兩個市場?

對留學仲介機構和國外大學來說,中國的留學生和家長是市場;對留學生和家長來說,

國內的用人單位是市場。

前一個市場,也就是留學生和家長,給留學這件事開出了極高價碼,他們願意為了留學賣房甚至舉債;

後一個市場,也就是用人單位,他們經常給留學開出超低價碼,常常只願多給海歸人員一千塊錢底薪。

哪一個市場更有判斷力、更能反映真實現況、更適合作為決策參考?

當然是後者。用人單位可不傻,你有多少能力,就給你多少薪資。

普通家庭對孩子的培養,終究還是要回歸到對孩子將來變現能力的培養上來。雖然錢不是一切,但掙錢的能力,卻是幸福人生的基礎。

可是這麼多的家長,投入鉅資,卻沒能換來子女掙錢能力的明顯提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決策失誤。

但此時人的本能開始發揮作用了,他們會努力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失策開脫,以求心理平衡。

常看到一些成績普通的留學生說這類話:國外的人性化環境開啟了我的心智,讓我對世界有了全新的認識;國外教育激發了我的創新思維,讓我有了從未有過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留學生涯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積累了寶貴的閱歷……

但這些所謂的「心智」「視野」「閱歷」等,都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直接量化評判。我們必須借助其它的東西來衡量這些成果。

一個人在職場上的表現,與其「心智」「視野」「閱歷」等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說,「心智」「視野」「閱歷」最終也會轉化為職場表現——即掙錢的能力。

所以,對這些難以量化的成果最可靠的評價方式,仍然是要看市場。市場給出什麼價碼,是最靠譜的評判。這雖然無法精確,但卻很有參考價值。

我這麼說,顯得很俗氣,有人可能就看不慣了:你怎麼開口閉口都是談錢?教育談什麼回報?付出的就一定要拿回來嗎?

然而本文不是寫給土豪看的。對普通家庭來說,父母傾其所有送孩子出去,總歸是希望孩子能搏一個好的前途,出人頭地,自己也臉上有光;再不濟,總得解決生存問題吧。這些顯性收益,不可能不看重。

而且人都有適應能力,出去了,自然要適應外面的環境,不值得拿來說嘴。說白了,這種適應能力是每個人都有的本能。就像你在城南住久了,城南的每一條路每一個小巷子你都熟門熟路,但這種熟悉和適應,並不能體現個人能力和才華。這僅僅是因為你在這住過。換作是任何一個正常人來住一段時間,他也會熟悉。

但是出國留學數年,損失了國內人脈,卻是可以確定的。

前面說了,土豪沒必要算這賬,尖子生也不需要瞻前顧後。

能去哈耶普麻牛劍這種檔次學校的,含金量自然較高。問題是能去這些學校的,也就不需要考慮留學值不值的問題了,當然要儘量去。

但是學霸在留學生裡的比例很低。海歸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相當一部分留學生去的學校,到底水不水,他們應該心裡有數;國內的用人單位,也沒有理由不清楚。

資本時代,最難的是第一桶金,許多人要拼搏很多年才能積攢到。有些家庭已經有第一桶金了,卻將其丟掉,換取留學機會。而留學卻又是為了將來找好工作、拿高薪——白白多繞了一圈。

杭州的那位海歸女,她家還不算慘的,當年賣掉房子的同時,又買了一套房子,這才算有個窩住。要不然,就從有房族變成了租房族,那真是虧大了。

留學這件事,算經濟賬,不丟人。

就給你多少薪資。

普通家庭對孩子的培養,終究還是要回歸到對孩子將來變現能力的培養上來。雖然錢不是一切,但掙錢的能力,卻是幸福人生的基礎。

可是這麼多的家長,投入鉅資,卻沒能換來子女掙錢能力的明顯提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決策失誤。

但此時人的本能開始發揮作用了,他們會努力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失策開脫,以求心理平衡。

常看到一些成績普通的留學生說這類話:國外的人性化環境開啟了我的心智,讓我對世界有了全新的認識;國外教育激發了我的創新思維,讓我有了從未有過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留學生涯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積累了寶貴的閱歷……

但這些所謂的「心智」「視野」「閱歷」等,都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直接量化評判。我們必須借助其它的東西來衡量這些成果。

一個人在職場上的表現,與其「心智」「視野」「閱歷」等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說,「心智」「視野」「閱歷」最終也會轉化為職場表現——即掙錢的能力。

所以,對這些難以量化的成果最可靠的評價方式,仍然是要看市場。市場給出什麼價碼,是最靠譜的評判。這雖然無法精確,但卻很有參考價值。

我這麼說,顯得很俗氣,有人可能就看不慣了:你怎麼開口閉口都是談錢?教育談什麼回報?付出的就一定要拿回來嗎?

然而本文不是寫給土豪看的。對普通家庭來說,父母傾其所有送孩子出去,總歸是希望孩子能搏一個好的前途,出人頭地,自己也臉上有光;再不濟,總得解決生存問題吧。這些顯性收益,不可能不看重。

而且人都有適應能力,出去了,自然要適應外面的環境,不值得拿來說嘴。說白了,這種適應能力是每個人都有的本能。就像你在城南住久了,城南的每一條路每一個小巷子你都熟門熟路,但這種熟悉和適應,並不能體現個人能力和才華。這僅僅是因為你在這住過。換作是任何一個正常人來住一段時間,他也會熟悉。

但是出國留學數年,損失了國內人脈,卻是可以確定的。

前面說了,土豪沒必要算這賬,尖子生也不需要瞻前顧後。

能去哈耶普麻牛劍這種檔次學校的,含金量自然較高。問題是能去這些學校的,也就不需要考慮留學值不值的問題了,當然要儘量去。

但是學霸在留學生裡的比例很低。海歸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相當一部分留學生去的學校,到底水不水,他們應該心裡有數;國內的用人單位,也沒有理由不清楚。

資本時代,最難的是第一桶金,許多人要拼搏很多年才能積攢到。有些家庭已經有第一桶金了,卻將其丟掉,換取留學機會。而留學卻又是為了將來找好工作、拿高薪——白白多繞了一圈。

杭州的那位海歸女,她家還不算慘的,當年賣掉房子的同時,又買了一套房子,這才算有個窩住。要不然,就從有房族變成了租房族,那真是虧大了。

留學這件事,算經濟賬,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