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年花開》收視破2,劇本醫生詳解三大主角的成功人設!

文|周燚

《那年花開月正圓》收視破2,豆瓣評分達到8.5分。而“吳聘領盒飯”的情節更是登上熱搜,引發全民看劇的高☆禁☆潮。

《那年花開》在市場上的良好表現,一方面是觀眾的“報復性觀影”,因為同檔期的電視劇是低幼弱智的狗血“瑪麗蘇”,

難得出現一部好劇;另一方面,是《那年花開》品質足夠硬氣!

對於一部動輒過80集的傳統台播電視劇來說,要想劇情不注水,很難!況且,現在的觀眾變得越來越聰明,對劇情有著很高的辨識度,一旦情節雷同、模式重複,觀眾就會顯示出故事上的審美疲勞。

嚴格意義上講,《那年花開月正圓》在格局上並沒有非常大的突破,它所體現的民間、家族、朝廷等格局在以往的古代商戰劇中也能尋覓到蹤跡,

譬如《大染坊》《喬家大院》《大清鹽商》《天下糧倉》《大宅門》等;而講故事的方式上,《鐵梨花》《紅高粱》等劇也能找到和它相似的規律。那麼,是什麼讓《那年花開月正圓》脫穎而出的了?

以往國產古代商戰劇以男性為核心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成功要歸功於該劇的人設!

對於一部國產劇來說,人物立住了,劇就成功了一大半。觀眾愛上一劇,一定是先愛上劇中的人物!

《那年花開月正圓》編劇蘇曉苑表示“寫完這部劇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不是用情節推動人物,而是人物在推動情節往前走,有時候我控制不了他們,有一種他們自己在玩的感覺。”

新劇觀察(ID:xinjunguancha)通過拉片,詳解劇中三大主角在人設上的成功之道。

周瑩:國產劇20年來久違了的“小燕子”,敢愛敢恨接地氣!

孫儷這種級別的演員在選片上是十分挑剔十分謹慎的,《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本她看了3遍才接該劇,看中的正是“周瑩”身上與眾不同的人設!“周瑩”第一集一出場,就獲得觀眾的喜愛,中國電視劇20多年來,太缺“小燕子”這樣的人設了!

《還珠格格》引進內地播出後最高收視突破62.8%,創造中國電視劇有資料統計後的收視紀錄。

而“小燕子”是中國電視劇史上最經典的螢幕角色之一,而“周瑩”和“小燕子”在某些人物特點上是相似的。“周瑩”人設的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小燕子”和“周瑩”人設相似

第一:喜感+野性

“周瑩”一出場觀眾就愛上了她,而不會像其它的“大女主戲”,觀眾會對女主產生排斥心理。很多“大女主戲”中的女主離正常人太遙遠,人設上極為不真實,而“周瑩”是非常“接地氣的”,

很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首先她很有喜感,《那年花開月正圓》是難得的歷史嚴肅題材裡走輕鬆路線的,這樣的歷史題材,普通觀眾不會感覺到壓抑和死板,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受眾面。

其次,“周瑩”是個野女孩,非常大膽,會做出很多離經叛道的舉動,這些舉動都是劇情裡吸引人的看點。另外她非常市井,她自小跟養父走南闖北,賣藝為生,江湖氣重,她的一舉一動都有民間煙火味,“周瑩”代表的是老百姓的立場而不是貴族的立場,所以她很親民很討喜。

第二:善良+愛恨分明。

“周瑩”身上有著底層群眾的質樸和善良,非常懂得民間疾苦。所以遇到小乞丐,她會慷慨地施捨。

她也非常懂得感恩,她靠坑蒙拐騙進了吳家,當吳家面臨危難的時候,已經決定溜走的她臨時選擇留了下來。吳聘昏死過去,需要娶親沖喜,她毅然而然地選擇嫁給吳聘。這些選擇都是源自她骨子裡的善良。

敢愛的同時她也敢恨,她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對於蠻不講理的沈家,她絲毫不作出讓步。

第三:聰明+經商頭腦

第一集街上向吳聘乞討的騙子被戳穿,而周瑩能急中生智將計就計,矇騙吳聘一把,一場戲交代了出場人物吳聘善良的性格,更渲染了周瑩的聰明氣。

《那年花開月正圓》目前還未火力全開,劇情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之後的商戰戲份,鬥智鬥勇火花四濺。主角的人設,除了內在的性格特點,更要賦予主角一項特殊的外在技能,武俠片中主角的技能就是絕世武功,而《那年花開》中周瑩的技能就是商業頭腦。這一項技能是必須要的,是整個劇的根基所在。否則一切的商戰戲份,無從談起。

《那年花開》有反封建禮教的主題

第四:女權主義,衝破封建禮教。

《那年花開月正圓》是一部“大女主劇”,但是它不是要表現一個架空的、無所不能的大女主,它所捍衛的女權不是“偽女權”,是女性衝破封建禮教一種反抗的姿態。這也是該劇最深刻的主題所在,從這一個層面看,《那年花開月正圓》的主題意義要超過《甄嬛傳》,有點學習《紅樓夢》的味道。

作為沈家丫鬟,周瑩第一次給這位少爺送茶,一言不合動上了手,一腳踹到沈星移的心窩上。她打心裡不認可這種封建等級秩序。

在清朝,女子不能和洋人接頭,敗壞門風有失儒雅。但是“周瑩”卻對西洋的新知識新科學感到好奇,她打心裡不認可閉關鎖關的國民觀念。

有了這四點,周瑩這個人物就立馬立住了,正是周瑩的與眾不同,全劇的精彩看點都會從她身上產生,“周瑩”這個人物是《那年花開》源源不斷的戲劇之源。

吳聘:寵妻狂魔大暖男,古代中年婦女殺手!

我覺得《那年花開月正圓》最大的突破在於把韓式偶像劇中“瑪麗蘇”的技巧用到了古裝商戰題材裡。當然,《那年花開》的瑪麗蘇不是狗血的瑪麗蘇,是浪漫唯美童話般的瑪麗蘇。

《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前的劇名叫《大義秦商之安吳寡婦》,之所以改名,明顯是想擴大觀眾的受眾面,因為吳聘這一暖那的存在,確實擴大了受眾面,吳聘圈的粉基本都是女粉,喜歡《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鬼怪》這種韓劇的女觀眾也愛看《那年花開》,之前的古代商戰劇很少出現這麼寬的受眾!

“暖男”人設是俘獲女性的法寶

所以,我說《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創作理念很現代化!實際上編劇用了古裝的外衣講了現代式的愛情!所以從這個層面,你可以說《那年花開月正圓》是一部古裝偶像劇。

吳聘所承載的大暖男形象,其實滿足了所有女人對理想男人的幻想!下面我們來分析吳聘人設中最重要的三個特點:

第一:體貼

周瑩是個吃貨,吳聘就上街給媳婦周瑩買甑糕,不僅要買大塊的,還真的天天買。面對心愛的周瑩,又把所有的溫暖、守護與情話全給她。

家中出了變故,為了不連累周瑩,吳聘藉口讓她回家躲避,為她打點好了一切,這份護你周全,看得人想哭。

第二:寬容

周瑩像小燕子一樣總是闖禍,而吳聘就像五阿哥一樣總是寬容對方。吳聘對周瑩說“你胡說八道,我覺得有趣;你闖禍我覺得可愛,就算你騙了我,我也沒辦法對你生氣。”

在父母面前給她打圓場,在下人面前給她樹威信,不准眾人告狀,只為保護她的小性子,任她無理取鬧,這樣的吳聘,女人怎麼不心動?!

第三:有錢

都市題材劇裡,除了“暖”和“帥”,還得是有錢的“霸道總裁”。都市爆款劇裡必定有這樣的爆款人物。《歡樂頌》和《我的前半生》裡,這樣的角色都被靳東承包了,所有靳東成了“中年婦女殺手”,圈女粉無數。

這樣的人設放在古裝劇裡同樣適用!吳聘是吳家東院少東家,溫文儒雅,沉穩克制,一心為家族,為吳家東院而活,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也明白自己的角色,所以做人做事都極有分寸。

沈星移:刀子嘴豆腐心,角色成長空間大!

沈星移是一個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角色,有棱角、有討論度、心口不一、性格很豐富。

和吳聘的“完美形象”相比,沈星移的“不完美”賦予了角色更多的成長空間,為周瑩和沈星移這對相愛相殺的“歡喜冤家”訂好了故事基調。

第一:強勢

一部好的劇,主角一定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

沈星移的主動來源於他性格上的強勢,所以沈星移的人設在氣勢上是壓過吳聘的。作為一個非傳統的紈絝子弟,在體制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強勢反而不令觀眾討厭,而是能看到舊體制下的新思想。沈星移的人設上似乎還有點“賈寶玉”的味道。

沈星移對周瑩的強勢根本原因還是源于他對周瑩的鍾情。[新劇觀察]預測,沈星移的對“周瑩”的執著到了一定階段,會打動周瑩。

第二:重情重義

沈星移骨子裡是一個有情有意的人。自己的大哥被謀殺致死,他便發誓要為大哥報仇。這是兄弟情。

目前,沈星移人設的格局還未放大。新劇觀察(ID:xinjunguancha)預測,接下來的劇情沈家會遭難,沈星移將會擔負起家族的使命,這個過程會使沈星移變得成熟起來。而它人設上的完美度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正直善良

民眾遭遇饑荒的時候,沈星移違抗沈四海的命令慷慨施粥,意在體現沈星移在“根”上的善良,對於一個不問世事的富家公子來說,這種品質難能可貴。

《那年花開》接下來的劇情還有朝廷反對洋務運動、庚子國難等大的歷史故事背景,沈星移的人格魅力還會放大,一定會在這個歷史背景裡掀起一番風浪。他的形象也會在時代的襯托下逐漸得到觀眾的認可。

“周瑩”代表的是老百姓的立場而不是貴族的立場,所以她很親民很討喜。

第二:善良+愛恨分明。

“周瑩”身上有著底層群眾的質樸和善良,非常懂得民間疾苦。所以遇到小乞丐,她會慷慨地施捨。

她也非常懂得感恩,她靠坑蒙拐騙進了吳家,當吳家面臨危難的時候,已經決定溜走的她臨時選擇留了下來。吳聘昏死過去,需要娶親沖喜,她毅然而然地選擇嫁給吳聘。這些選擇都是源自她骨子裡的善良。

敢愛的同時她也敢恨,她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對於蠻不講理的沈家,她絲毫不作出讓步。

第三:聰明+經商頭腦

第一集街上向吳聘乞討的騙子被戳穿,而周瑩能急中生智將計就計,矇騙吳聘一把,一場戲交代了出場人物吳聘善良的性格,更渲染了周瑩的聰明氣。

《那年花開月正圓》目前還未火力全開,劇情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之後的商戰戲份,鬥智鬥勇火花四濺。主角的人設,除了內在的性格特點,更要賦予主角一項特殊的外在技能,武俠片中主角的技能就是絕世武功,而《那年花開》中周瑩的技能就是商業頭腦。這一項技能是必須要的,是整個劇的根基所在。否則一切的商戰戲份,無從談起。

《那年花開》有反封建禮教的主題

第四:女權主義,衝破封建禮教。

《那年花開月正圓》是一部“大女主劇”,但是它不是要表現一個架空的、無所不能的大女主,它所捍衛的女權不是“偽女權”,是女性衝破封建禮教一種反抗的姿態。這也是該劇最深刻的主題所在,從這一個層面看,《那年花開月正圓》的主題意義要超過《甄嬛傳》,有點學習《紅樓夢》的味道。

作為沈家丫鬟,周瑩第一次給這位少爺送茶,一言不合動上了手,一腳踹到沈星移的心窩上。她打心裡不認可這種封建等級秩序。

在清朝,女子不能和洋人接頭,敗壞門風有失儒雅。但是“周瑩”卻對西洋的新知識新科學感到好奇,她打心裡不認可閉關鎖關的國民觀念。

有了這四點,周瑩這個人物就立馬立住了,正是周瑩的與眾不同,全劇的精彩看點都會從她身上產生,“周瑩”這個人物是《那年花開》源源不斷的戲劇之源。

吳聘:寵妻狂魔大暖男,古代中年婦女殺手!

我覺得《那年花開月正圓》最大的突破在於把韓式偶像劇中“瑪麗蘇”的技巧用到了古裝商戰題材裡。當然,《那年花開》的瑪麗蘇不是狗血的瑪麗蘇,是浪漫唯美童話般的瑪麗蘇。

《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前的劇名叫《大義秦商之安吳寡婦》,之所以改名,明顯是想擴大觀眾的受眾面,因為吳聘這一暖那的存在,確實擴大了受眾面,吳聘圈的粉基本都是女粉,喜歡《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鬼怪》這種韓劇的女觀眾也愛看《那年花開》,之前的古代商戰劇很少出現這麼寬的受眾!

“暖男”人設是俘獲女性的法寶

所以,我說《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創作理念很現代化!實際上編劇用了古裝的外衣講了現代式的愛情!所以從這個層面,你可以說《那年花開月正圓》是一部古裝偶像劇。

吳聘所承載的大暖男形象,其實滿足了所有女人對理想男人的幻想!下面我們來分析吳聘人設中最重要的三個特點:

第一:體貼

周瑩是個吃貨,吳聘就上街給媳婦周瑩買甑糕,不僅要買大塊的,還真的天天買。面對心愛的周瑩,又把所有的溫暖、守護與情話全給她。

家中出了變故,為了不連累周瑩,吳聘藉口讓她回家躲避,為她打點好了一切,這份護你周全,看得人想哭。

第二:寬容

周瑩像小燕子一樣總是闖禍,而吳聘就像五阿哥一樣總是寬容對方。吳聘對周瑩說“你胡說八道,我覺得有趣;你闖禍我覺得可愛,就算你騙了我,我也沒辦法對你生氣。”

在父母面前給她打圓場,在下人面前給她樹威信,不准眾人告狀,只為保護她的小性子,任她無理取鬧,這樣的吳聘,女人怎麼不心動?!

第三:有錢

都市題材劇裡,除了“暖”和“帥”,還得是有錢的“霸道總裁”。都市爆款劇裡必定有這樣的爆款人物。《歡樂頌》和《我的前半生》裡,這樣的角色都被靳東承包了,所有靳東成了“中年婦女殺手”,圈女粉無數。

這樣的人設放在古裝劇裡同樣適用!吳聘是吳家東院少東家,溫文儒雅,沉穩克制,一心為家族,為吳家東院而活,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也明白自己的角色,所以做人做事都極有分寸。

沈星移:刀子嘴豆腐心,角色成長空間大!

沈星移是一個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角色,有棱角、有討論度、心口不一、性格很豐富。

和吳聘的“完美形象”相比,沈星移的“不完美”賦予了角色更多的成長空間,為周瑩和沈星移這對相愛相殺的“歡喜冤家”訂好了故事基調。

第一:強勢

一部好的劇,主角一定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

沈星移的主動來源於他性格上的強勢,所以沈星移的人設在氣勢上是壓過吳聘的。作為一個非傳統的紈絝子弟,在體制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強勢反而不令觀眾討厭,而是能看到舊體制下的新思想。沈星移的人設上似乎還有點“賈寶玉”的味道。

沈星移對周瑩的強勢根本原因還是源于他對周瑩的鍾情。[新劇觀察]預測,沈星移的對“周瑩”的執著到了一定階段,會打動周瑩。

第二:重情重義

沈星移骨子裡是一個有情有意的人。自己的大哥被謀殺致死,他便發誓要為大哥報仇。這是兄弟情。

目前,沈星移人設的格局還未放大。新劇觀察(ID:xinjunguancha)預測,接下來的劇情沈家會遭難,沈星移將會擔負起家族的使命,這個過程會使沈星移變得成熟起來。而它人設上的完美度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正直善良

民眾遭遇饑荒的時候,沈星移違抗沈四海的命令慷慨施粥,意在體現沈星移在“根”上的善良,對於一個不問世事的富家公子來說,這種品質難能可貴。

《那年花開》接下來的劇情還有朝廷反對洋務運動、庚子國難等大的歷史故事背景,沈星移的人格魅力還會放大,一定會在這個歷史背景裡掀起一番風浪。他的形象也會在時代的襯托下逐漸得到觀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