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寇屠刀下一個村莊的遭遇,40多人被殺一家6口無一倖存

歷史會被塵封,但不會被掩蓋,更不會被扭曲,老兵為你還原那些真實的罪行。

1941年2月20日,天還沒有亮,一隊日寇到江蘇省興化縣掃蕩,日寇的氣艇本想在縣城東門登陸進城的,然而沒有成功,

就轉彎向北繼續行駛,從北窯村西北角的大王廟登陸。

大王廟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造者特意改變了坐北朝南的房屋朝向,將供奉“金龍四大王”的正殿面對北方大澤一般的烏巾蕩,以求大王洞察水上險情,保護附近居民的安全。

然而大王並不靈驗,湖上的險情時有發生,它也擋不住日寇進攻興化的步伐,甚至是在這一次戰火中消失了蹤跡。

日寇一上岸就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這一天北窯村遭受日寇刀捅、槍殺、刺刀戳而身亡的無辜群眾有40多人,殺完人後,日寇又放火燒了大王廟。

史料中記載了部分被殺群眾的名錄,以及他們被殺害的經過。

窯工陸其廣和他的妻子、女兒一家三口被日寇用刺刀殺死;躲在陸廣其家的一名同村女孩也被一起被刺死;

20多歲的窯工羅志成和羅金城二人也被日寇開槍打死,還有一名姓管的窯工被日軍小隊長用軍刀劈死;

那天被日寇槍殺致死的還有窯工王朝東、金蘭子、張懷仁的岳母、張宏冠、孫花匠、蔡玉壽的兒子、蔡玉楠的母親、楊賴子和花匠孫某等人,而被殺害的人九中最小的張宏冠只有7歲,他被日寇刺死在自家的門檻邊。

此外,還有一些外地人也在這一次屠殺中受難,

高糧行一家6口中,全部被殺死,無一倖免;在羅松林家的磚坯堆旁有一具屍體,臉上的皮肉都被刮掉了;在陳道嘴子,有多人被打死在那裡;波若庵是過去鹽堆的地方,當地抗日軍隊曾在那裡構築碉堡挖戰壕,而就在那壕溝邊卻躺著兩具屍體,碉堡裡也死了四個人,他們都是城裡老百姓避難躲進去的,結果卻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

波若庵裡的道士吳德美,因為身穿破舊的皮袍子,被日寇刺了十四刀,痛昏過去,但因沒有命中要害,日寇撤出後,他醒了過來,倖免一死。而張懷仁更慘,被日寇一共戳了27刀,全身都是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