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旬校長堅守高山小學十五年 為提高學生成績把妻子從更好學校調過來

連續幾日陰雨之後,溫暖的陽光再次撒進忠縣石寶鎮鹹隆小學校的操場裡,

也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偶爾,有幾個學生從校長盧廷豔的身邊跑過。嬉笑打鬧中,還不時的會對盧廷豔做幾個鬼臉。

盧廷豔沖著孩子們擺了擺手,臉上同樣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我在這所學校待了快15年了,現在這裡就是我另一個家,我和我愛人都在這裡工作。”今年已經51歲的盧廷豔,是忠縣石寶鎮咸隆小學校校長。

2002年9月至今,他一直堅守在位於高寒山區的鹹隆小學校。

甚至為了提高畢業班學生的成績,他將妻子從條件更好的石寶小學調往鹹隆小學校。

對此,有人曾質疑過盧廷豔,你到底圖什麼?

盧延豔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自己和愛人就打算在這裡退休了。“我把我這輩子都傾注到了這裡,看孩子們長大,看孩子們實現自己的夢想,看孩子們的未來比自己好,我圖的就是這份滿足。”

15年的堅守,讓他對校長別有體會

忠縣石寶鎮鹹隆小學校距離忠縣縣城有40公里的距離,位於海拔有700多米的四方山上,學校周圍6個行政村的適齡兒童都會到這裡讀小學。

“我們學校一共有9個班,327名學生,目前在校的老師一共是26個人。”盧廷豔如數家珍的說,自己這個校長當了14年,

除了對孩子們的教育傾注心血,對校園建設也是煞費苦心。“現在學校裡不但有了圖書館,操場周圍還養了很多花、修了幾個亭子,現在孩子可以在亭子裡讀書。周圍就是我親手養的花花草草,像個微型植物園,孩子讀書也有那種氛圍。”

據石寶鎮鹹隆小學校教務處主任黃勇回憶,之前的學校並沒有一個細緻的校園規劃,所以導致學校裡教學區、行政區和生活區混在一起,

使學習生活頗為不便。

盧廷豔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改變校園內的面貌,從硬化操場開始,到新建教學樓,然後將學生生活區進行了分離。

如今的石寶鎮鹹隆小學校裡,上游新聞記者看到一片秩序井然,學生從教學樓經過操場可以回到寢室和食堂。而老師的宿舍就在學生寢室的旁邊,這也有利於學生的安全。

同時,記者還注意到,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可以住校,

盧廷豔還將老教學樓改造成了學生的寢室。

讀3年級的黃佳鑫告訴記者,自己的家距離學校很遠,上下學需要至少2個小時,現在住在學校裡方便多了。“我之前要早上5點多起來,現在學校7點30分起床,然後開始一天的學習,感覺輕鬆多了。”

對於學校的感覺,盧廷豔覺得,只有把這裡當成家,你才會懂得“校長”兩個字的意義。那就是為了學生、為了這所學校,只有埋頭苦幹和任勞任怨。

為了畢業班,他把妻子調過來

慢慢的,在盧廷豔的領導下,學校的硬體條件有了起色。甚至當地愛心企業家也在盧廷豔的呼籲下,開始為學生們贊助生活和學習用品。可隨之而來的是,新問題的產生。

“學校是越來越好,但是學生的成績卻和附近其他學校有很大的差距,這個事可難壞我了。”盧廷豔說,隨著學校越來越好,師資力量成了他的打算,可是學校並沒有錢去請老師,怎麼辦?

就在盧廷豔校長感到萬分焦慮的時候,妻子吳春進入了他的視野。

“我當時正在石寶小學當畢業班班主任,而且我教學工作做得很好,當時帶的班級成績也非常不錯。”吳春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自己突然被調到了鹹隆小學校。“開始我還不信,我還和別人說,我老公是學校的校長,我怎麼還會被調過去?但事實就是這樣,現在是夫妻倆一起工作了。”

在2003年,吳春被丈夫調到咸隆小學校之前,其所在的石寶小學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要比現在好很多。“確實有人問過我們圖什麼?我就圖讓丈夫工作更順心,他就圖讓學校更好,學生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吧。”

其實,在盧廷豔校長心裡,圖什麼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我和我妻子都打算在這裡退休了,我把我這輩子都傾注到了這裡,看孩子們長大,看孩子們實現自己的夢想,看孩子們的未來比自己好,我圖的就是這份滿足。”

看見大的,也能看見小的

如今的石寶鎮鹹隆小學校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和盧廷豔一起,把未來種進每個學生的心裡。

而盧廷豔也越來越關注學校的老師及他們的生活。

王敏老師告訴記者,之前學校附近沒有通公車,她要回家只能是先乘坐摩托車到石寶鎮,然後再換成公車。“現在交通條件好很多了,學校門口有公車,老師也有開車上下班的,我們都是週五一起回忠縣,然後周日再回到學校裡。”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盧廷豔除了給老師們留有宿舍,還經常給老師們做“動員”。“我這就是打個溫柔牌,我和他們說,每天開車上下班費油,而且學校屬於偏遠地區,環境好空氣好,為了健康大家週一到週四晚上都住在學校吧。”

除了口頭上做工作,盧廷豔夫妻倆也會親自下廚給老師們做一些家常菜。“我們這些老師也看在眼裡,後來也就習慣了週一到週四住在山上的生活了。”王敏覺得,正是盧廷豔身上那份執著,讓很多年輕人有了拼搏的動力,“他就像一個明燈,給你前進指明了方向。”

“當校長把工作做好,就是要看見大的,也要看見小的。工作考慮全面了,事就做好了。”盧廷豔說。

夜深了,學校裡的孩子們漸漸的進入了夢鄉。盧廷豔夫妻倆一個批改作業,一個謀劃明天的工作,這是他們最習慣的陪伴。

而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胡傑

為了畢業班,他把妻子調過來

慢慢的,在盧廷豔的領導下,學校的硬體條件有了起色。甚至當地愛心企業家也在盧廷豔的呼籲下,開始為學生們贊助生活和學習用品。可隨之而來的是,新問題的產生。

“學校是越來越好,但是學生的成績卻和附近其他學校有很大的差距,這個事可難壞我了。”盧廷豔說,隨著學校越來越好,師資力量成了他的打算,可是學校並沒有錢去請老師,怎麼辦?

就在盧廷豔校長感到萬分焦慮的時候,妻子吳春進入了他的視野。

“我當時正在石寶小學當畢業班班主任,而且我教學工作做得很好,當時帶的班級成績也非常不錯。”吳春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自己突然被調到了鹹隆小學校。“開始我還不信,我還和別人說,我老公是學校的校長,我怎麼還會被調過去?但事實就是這樣,現在是夫妻倆一起工作了。”

在2003年,吳春被丈夫調到咸隆小學校之前,其所在的石寶小學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要比現在好很多。“確實有人問過我們圖什麼?我就圖讓丈夫工作更順心,他就圖讓學校更好,學生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吧。”

其實,在盧廷豔校長心裡,圖什麼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我和我妻子都打算在這裡退休了,我把我這輩子都傾注到了這裡,看孩子們長大,看孩子們實現自己的夢想,看孩子們的未來比自己好,我圖的就是這份滿足。”

看見大的,也能看見小的

如今的石寶鎮鹹隆小學校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和盧廷豔一起,把未來種進每個學生的心裡。

而盧廷豔也越來越關注學校的老師及他們的生活。

王敏老師告訴記者,之前學校附近沒有通公車,她要回家只能是先乘坐摩托車到石寶鎮,然後再換成公車。“現在交通條件好很多了,學校門口有公車,老師也有開車上下班的,我們都是週五一起回忠縣,然後周日再回到學校裡。”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盧廷豔除了給老師們留有宿舍,還經常給老師們做“動員”。“我這就是打個溫柔牌,我和他們說,每天開車上下班費油,而且學校屬於偏遠地區,環境好空氣好,為了健康大家週一到週四晚上都住在學校吧。”

除了口頭上做工作,盧廷豔夫妻倆也會親自下廚給老師們做一些家常菜。“我們這些老師也看在眼裡,後來也就習慣了週一到週四住在山上的生活了。”王敏覺得,正是盧廷豔身上那份執著,讓很多年輕人有了拼搏的動力,“他就像一個明燈,給你前進指明了方向。”

“當校長把工作做好,就是要看見大的,也要看見小的。工作考慮全面了,事就做好了。”盧廷豔說。

夜深了,學校裡的孩子們漸漸的進入了夢鄉。盧廷豔夫妻倆一個批改作業,一個謀劃明天的工作,這是他們最習慣的陪伴。

而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胡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