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好新同學,這是我在南開大學的20年——90後帶你遊南開

從出生到長大,從稚嫩到成熟

陪著我一路走來的,

除了父母,還有這一所大學

我聽著屬於這所學校的故事長大

經歷過這所學校獨有的變遷

這個秋風送爽的9月

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開學季

作為一個90後

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講講南開大學的故事

帶各位新生走進這所名校

[出生的地方]

不知道西南村菜市場,別跟我說你上過南開大學

以老王豆皮為代表的南開美食

大部分都出自這裡

不過它之前確實是個菜市場

小時候我還在這裡買過兩毛錢的香菜

其最初目的是為了方便在校職工

現在倒是成了一處“美食天堂”了

(老王豆皮)

既然說到西南村菜市場

就不能不說西南村了

作為南開大學校內最大的職工家屬區

西南村共有職工樓近70座

一部分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所建4層磚混結構小樓

另一部分為2000年前後所建

雖然樓有些年頭了,但是經過近些年的整修

環境也算是乾淨整潔

這座小花園,是我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

當然那個時候更像是一個塵土飛揚的操場

現在也鋪上了地磚種了樹

[上幼稚園的時候]

這是南開大學幼稚園

在南開大學東門附近

矮矮的一層平房,可裝了不少小孩子的奇思妙想

當然小孩子都是愛瘋鬧的

幼稚園的生活完全不能消耗掉他們的體力

所以小的時候,我就經常到旁邊的花園裡去玩

■■■■■

捉迷藏,逮蝌蚪,抓蝸牛

這個小天地是孩子們的樂園

當然也要注意安全

比如幼稚園對面的馬蹄湖

家長們就經常警告不要去它的水邊

一條不算長的林蔭道通往馬蹄湖中的湖心島

島上有一個石碑,

鐫刻著周總理頭像和“我是愛南開的”名言

年齡尚小的時候並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但是老師們會帶我們來

給敬愛的周總理獻上一朵小白花

那個時候馬蹄湖的荷花還不是很有名

新開湖對面,老圖書館門前的法國梧桐

卻是個稀罕物

新開湖,南開大學校內最大的湖

位於老圖書館與大中路之間

湖的對面是著名的東方藝術樓

俯瞰這座樓,是兩幅書卷一樣靠在一起的建築

果然是“只有藝術人才能做出的浪漫”吧

(東方藝術樓)

然而老圖書館就比它沉穩得多

作為解放後南開大學校內第二座圖書館

老舊的門窗和牌匾,以及門口一對銅獅子

是屬於那個年代的“老氣”與內斂

然而對於幼稚園的我來說——

我更喜歡老圖書館旁邊那座小假山

總是喜歡爬上爬下的我

沒少在這裡栽跟頭

假山下一處幽深的洞口

媽媽說那是以前的防空洞

還是很小的我不太懂那段歷史

直覺告訴我那有點恐怖

後來防空洞被鐵絲鎖住了

那段歷史也許便成了一段深藏在地下的漆黑之夢

[上小學的時候]

南開大學附屬小學

雖然現在搬到了校外

但小學的校舍還留在了原地

現在是南開大學後勤保障部在使用

不過這一切同十幾年前似乎並沒有什麼變化

楊樹下的一層平房

有多少像我一樣的孩子

伴著海濤般的樹葉聲朗朗讀書呢?

這條小學外面的路

再往前不遠便是南開大學附屬中學

路右邊曾經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天津大學

小學的前面有一座小橋

是我放學的必經之地

從原先的木橋到後來的鋼筋水泥橋

橋變好了,我也畢業了

過了橋便是南開大學的第一和第二食堂

食堂前原本有個花壇

姹紫嫣紅的雞冠花和一串紅裝點了上學路

■■■■■

在小學最調皮搗蛋的年紀裡

老師們也是“煞費苦心”地要消耗我們的“戰鬥力”

學校的操場已經不能“滿足”我們了

大學新建的操場就挺適合

最重要是距離小學並不遠

因此老師偶爾會帶著我們去大學新建的操場瘋耍

跑步或者打雪仗

後來小學和中學的運動會也會在這裡舉辦

現在這裡依然是人們健身鍛煉的好地方

大學操場和小學之間

有幾棟零散的宿舍樓

那時候樓下有個小門臉

賣小孩子喜歡的零食

那個年代裡

身上能有一塊錢就是個“小財主”

買個零食跟同學分享一下

就去各自家長的單位找爸媽了

因此新圖書館也不是什麼稀罕的地方

這段長長的樓梯

不知還記不記得我們的身影

圖書館前一片寬大的廣場

也是我們最愛瘋跑撒歡的地方

當然那個時候

對面化學系的主教學樓還顯得那麼神秘

爬上圖書館高高的臺階

那裡也算是一個制高點

往右邊看過去

能看到漢語學院的范孫樓

除此之外

還能看到天塔(天津廣播電視塔)的一個塔尖哦~

范孫樓前的那片林子

在小時候的我看來就是片“小野地”

爸爸在那裡抓過兔子,抓過刺蝟

當然最後都放生了

現在去看,草地也規整了

估計很難再看到小動物

不過李子倒是成熟了

掛了一樹也分外好看

距離圖書館不遠

有一座伯苓樓

仿佛還是昨天才建起來的

數數卻也有十幾年的歷史了

南開大學裡處處綠樹成蔭

然伯苓樓這一片格外陽光燦爛

再往西去

兩座特立獨行的建築出現在面前

它們一圓一方

為經濟學院的教學樓

因為獨特的造型組合,格外引人注目

[上中學的時候]

原中學旁邊的一處空地

現在也成為了學生的運動場

不管什麼時候路過,都能看到有同學在這裡打球

走過運動場不遠

南開大學附屬中學曾經的校門便出現在眼前

中學搬出大學後

這裡現在被統計研究院使用

出入倒是沒有人管

因此得以讓我有了一次“重回母校”的機會

原先的操場

籃球架子拆掉了,足球場上也生了草

中學的主教學樓

至今還記得裡面那條寬闊的樓梯

我們從一樓搬到三樓

就從這裡畢業了

感慨了一份年少輕狂

帶著一份黛綠色的舊夢

從中學後門走出去的時候

偌大的學生活動中心就在眼前

大學生活

忽然離我這麼近

[人到大學時]

雖並未考入南開大學

但並不妨礙我對這裡的瞭解

對這座學校的熟悉

我完全能閉著眼都走不迷路

那麼從哪裡開始呢?

就從思源堂開始吧

南開大學八裡台校區

可謂是“從瓦礫廢墟中重建”

這座南開大學校內僅存的歷史保護建築

見證了那段不一般的歷史

如果說思源堂是南開大學的“根”

那麼第一教學主樓便是南開大學的“脊樑”

南開人說:只有總理像面對的大門才是學校的正門

然而八裡台校區總理像正對中環線複康路段

因此正門交通不便

但這卻正好為主樓門前留下了一方肅靜的清幽

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風格的主樓

是南開大學的標誌建築

每年畢業季

也少不了同學們前來拍照留影並給總理像送花

而在第一教學主樓背後

還有一口大鐘分量不輕

這是南開大學校鐘

原安置於思源堂西側

1937年被炮火所毀

1997年重鑄

鐘響,為銘記歷史,為展望未來

另有校碑一塊

記這所餘百年老校的歷史時光

隨著學生的增加

一座教學主樓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第二教學主樓應運而生

隔著大中路與第一教學主樓遙相呼應

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的建築風格

是老校關於時代的呼應

有些建築留下了,有些建築成了歷史

南開大學第一座圖書館名為木齋圖書館

後毀于戰火

重建後曾短暫作為圖書館使用

再後來成為南開大學行政樓

老行政樓又經過重建改造成為了新行政樓

時光交疊著滾滾前行

未來的南開大學,還會走很長的路

而要說腳下的路

在南開大學中最著名的一條

便是大中路了

夾道白楊參天

號稱“永不擴寬”的大中路

穿越的是南開大學幾十年的記憶之路

從南開大學東門進入校園

在這條路邊

第一教學主樓、新開湖、馬蹄湖、

行政樓、第二教學主樓、東方藝術樓……

而在大中路的盡頭

銀白色的化學系主教學樓

高聳而威嚴

在這裡,路分三面

左手生活,右手執教

協調相生,自然也少不了運動調劑

南開大學體育場,就在大學操場的旁邊

作為設備齊全的大學體育場

這裡曾是東亞會女子排球預賽的賽場

這次雖然無緣全運會

但學生們卻依然喜愛它

別看體育場地理位置有些偏遠

但在它的後身

卻還藏著一處傳奇之地——

南開大學與天津大學的交界之處

看起來像是“門”,其實也同樣是教學樓

穿到那一邊,

便是天津市另一所著名大學天津大學的所在地

南開與天大仿若北大與清華

高校與高校之間的距離

有時候是出乎意料得近

這是你所見到的大學

也是我所生活的地方

關於這所學校,還有很多細節沒有說

比如“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的校訓

比如“渤海之濱,白河之津”的校歌

比如毛澤東主席親筆書寫的校名

又比如西南聯大

……

南開,這片舊天津的南開窪

如今卻以這所大學的姿態

如你所見

南開大學,也以99歲的高齡

迎來了又一批20歲的大學生

文/編|趙雙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請注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島上有一個石碑,

鐫刻著周總理頭像和“我是愛南開的”名言

年齡尚小的時候並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但是老師們會帶我們來

給敬愛的周總理獻上一朵小白花

那個時候馬蹄湖的荷花還不是很有名

新開湖對面,老圖書館門前的法國梧桐

卻是個稀罕物

新開湖,南開大學校內最大的湖

位於老圖書館與大中路之間

湖的對面是著名的東方藝術樓

俯瞰這座樓,是兩幅書卷一樣靠在一起的建築

果然是“只有藝術人才能做出的浪漫”吧

(東方藝術樓)

然而老圖書館就比它沉穩得多

作為解放後南開大學校內第二座圖書館

老舊的門窗和牌匾,以及門口一對銅獅子

是屬於那個年代的“老氣”與內斂

然而對於幼稚園的我來說——

我更喜歡老圖書館旁邊那座小假山

總是喜歡爬上爬下的我

沒少在這裡栽跟頭

假山下一處幽深的洞口

媽媽說那是以前的防空洞

還是很小的我不太懂那段歷史

直覺告訴我那有點恐怖

後來防空洞被鐵絲鎖住了

那段歷史也許便成了一段深藏在地下的漆黑之夢

[上小學的時候]

南開大學附屬小學

雖然現在搬到了校外

但小學的校舍還留在了原地

現在是南開大學後勤保障部在使用

不過這一切同十幾年前似乎並沒有什麼變化

楊樹下的一層平房

有多少像我一樣的孩子

伴著海濤般的樹葉聲朗朗讀書呢?

這條小學外面的路

再往前不遠便是南開大學附屬中學

路右邊曾經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天津大學

小學的前面有一座小橋

是我放學的必經之地

從原先的木橋到後來的鋼筋水泥橋

橋變好了,我也畢業了

過了橋便是南開大學的第一和第二食堂

食堂前原本有個花壇

姹紫嫣紅的雞冠花和一串紅裝點了上學路

■■■■■

在小學最調皮搗蛋的年紀裡

老師們也是“煞費苦心”地要消耗我們的“戰鬥力”

學校的操場已經不能“滿足”我們了

大學新建的操場就挺適合

最重要是距離小學並不遠

因此老師偶爾會帶著我們去大學新建的操場瘋耍

跑步或者打雪仗

後來小學和中學的運動會也會在這裡舉辦

現在這裡依然是人們健身鍛煉的好地方

大學操場和小學之間

有幾棟零散的宿舍樓

那時候樓下有個小門臉

賣小孩子喜歡的零食

那個年代裡

身上能有一塊錢就是個“小財主”

買個零食跟同學分享一下

就去各自家長的單位找爸媽了

因此新圖書館也不是什麼稀罕的地方

這段長長的樓梯

不知還記不記得我們的身影

圖書館前一片寬大的廣場

也是我們最愛瘋跑撒歡的地方

當然那個時候

對面化學系的主教學樓還顯得那麼神秘

爬上圖書館高高的臺階

那裡也算是一個制高點

往右邊看過去

能看到漢語學院的范孫樓

除此之外

還能看到天塔(天津廣播電視塔)的一個塔尖哦~

范孫樓前的那片林子

在小時候的我看來就是片“小野地”

爸爸在那裡抓過兔子,抓過刺蝟

當然最後都放生了

現在去看,草地也規整了

估計很難再看到小動物

不過李子倒是成熟了

掛了一樹也分外好看

距離圖書館不遠

有一座伯苓樓

仿佛還是昨天才建起來的

數數卻也有十幾年的歷史了

南開大學裡處處綠樹成蔭

然伯苓樓這一片格外陽光燦爛

再往西去

兩座特立獨行的建築出現在面前

它們一圓一方

為經濟學院的教學樓

因為獨特的造型組合,格外引人注目

[上中學的時候]

原中學旁邊的一處空地

現在也成為了學生的運動場

不管什麼時候路過,都能看到有同學在這裡打球

走過運動場不遠

南開大學附屬中學曾經的校門便出現在眼前

中學搬出大學後

這裡現在被統計研究院使用

出入倒是沒有人管

因此得以讓我有了一次“重回母校”的機會

原先的操場

籃球架子拆掉了,足球場上也生了草

中學的主教學樓

至今還記得裡面那條寬闊的樓梯

我們從一樓搬到三樓

就從這裡畢業了

感慨了一份年少輕狂

帶著一份黛綠色的舊夢

從中學後門走出去的時候

偌大的學生活動中心就在眼前

大學生活

忽然離我這麼近

[人到大學時]

雖並未考入南開大學

但並不妨礙我對這裡的瞭解

對這座學校的熟悉

我完全能閉著眼都走不迷路

那麼從哪裡開始呢?

就從思源堂開始吧

南開大學八裡台校區

可謂是“從瓦礫廢墟中重建”

這座南開大學校內僅存的歷史保護建築

見證了那段不一般的歷史

如果說思源堂是南開大學的“根”

那麼第一教學主樓便是南開大學的“脊樑”

南開人說:只有總理像面對的大門才是學校的正門

然而八裡台校區總理像正對中環線複康路段

因此正門交通不便

但這卻正好為主樓門前留下了一方肅靜的清幽

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風格的主樓

是南開大學的標誌建築

每年畢業季

也少不了同學們前來拍照留影並給總理像送花

而在第一教學主樓背後

還有一口大鐘分量不輕

這是南開大學校鐘

原安置於思源堂西側

1937年被炮火所毀

1997年重鑄

鐘響,為銘記歷史,為展望未來

另有校碑一塊

記這所餘百年老校的歷史時光

隨著學生的增加

一座教學主樓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第二教學主樓應運而生

隔著大中路與第一教學主樓遙相呼應

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的建築風格

是老校關於時代的呼應

有些建築留下了,有些建築成了歷史

南開大學第一座圖書館名為木齋圖書館

後毀于戰火

重建後曾短暫作為圖書館使用

再後來成為南開大學行政樓

老行政樓又經過重建改造成為了新行政樓

時光交疊著滾滾前行

未來的南開大學,還會走很長的路

而要說腳下的路

在南開大學中最著名的一條

便是大中路了

夾道白楊參天

號稱“永不擴寬”的大中路

穿越的是南開大學幾十年的記憶之路

從南開大學東門進入校園

在這條路邊

第一教學主樓、新開湖、馬蹄湖、

行政樓、第二教學主樓、東方藝術樓……

而在大中路的盡頭

銀白色的化學系主教學樓

高聳而威嚴

在這裡,路分三面

左手生活,右手執教

協調相生,自然也少不了運動調劑

南開大學體育場,就在大學操場的旁邊

作為設備齊全的大學體育場

這裡曾是東亞會女子排球預賽的賽場

這次雖然無緣全運會

但學生們卻依然喜愛它

別看體育場地理位置有些偏遠

但在它的後身

卻還藏著一處傳奇之地——

南開大學與天津大學的交界之處

看起來像是“門”,其實也同樣是教學樓

穿到那一邊,

便是天津市另一所著名大學天津大學的所在地

南開與天大仿若北大與清華

高校與高校之間的距離

有時候是出乎意料得近

這是你所見到的大學

也是我所生活的地方

關於這所學校,還有很多細節沒有說

比如“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的校訓

比如“渤海之濱,白河之津”的校歌

比如毛澤東主席親筆書寫的校名

又比如西南聯大

……

南開,這片舊天津的南開窪

如今卻以這所大學的姿態

如你所見

南開大學,也以99歲的高齡

迎來了又一批20歲的大學生

文/編|趙雙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請注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