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穿越貴安花海,這條路美到爆!貴州高顏值道路數不勝數

近日,貴安新區萬畝櫻花盛開吸引數萬遊客參觀遊覽,本報特約記者吳東俊也前往櫻花園實地航拍,並先後於3月26日和27日在網上發佈兩篇圖片新聞,截至3月27日23時,已有超過60萬次閱讀。

其中一篇圖片新聞主要航拍貴陽清鎮至安順右二村段G60國家高速。據瞭解,該路段是貴陽至黃果樹和貴陽至織金洞的必經之路,道路兩旁櫻花、玉蘭花競相開放,金黃的油菜花錯雜其間,行駛在這段公路上窗外盡是滿滿的美景。該新聞發佈至今已有200餘條評論,眾多網友們盛讚貴州道路太美太壯觀。

其實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地形複雜,自然生態環境優美,高顏值的道路又何止一條,

微報君隨意就能舉出四個例子,網友們都走過哪些呢?

赤水河穀旅遊公路

座標:位於遵義市播州區洪關苗族鄉,連接該區洪關苗族鄉和泮水鎮。

去年元旦,本報駐遵義記者劉鴻無意在播州區發現一條狀若“亮”字的鄉村公路。據他採訪得知,

此路本是一條長約3公里坑窪不平的羊腸小徑,近年經洪關鄉將此路拓寬,成了一條平坦的鄉村公路。放眼望去,此路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層次分明,猶如一個大大的“亮”字。

據瞭解,這條路還是羊腸小徑時,就已存在近一個世紀。如魯迅先生所寫,原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老祖宗開闢這條道路時,完全是無意而為,沒想到無巧不成書,不經意中,竟然用腳步走出了一個大大的“亮”字。

晴隆二十四道拐

座標:晴隆縣城南郊1公里處。

2015年9月以來,隨著電視劇《二十四道拐》在央視熱播,地處貴州西南部的晴隆縣被越來越多網友熟知,

二十四道拐的知名度也得到不斷提高。

二十四道拐是一個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彎的公路。它是抗戰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識。古稱“鴉關”,雄、奇、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從山腳至山頂的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60米;在傾角約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4公里。

貴州山路崎嶇,相似道路數不勝數,比較出名的還有正安九道拐,麻江三十六道拐,但說起歷史文化意義,晴隆二十四道拐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桐梓七十二道拐

座標:210國道桐梓縣境內涼風埡山上。

李白一句“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形容蜀道之艱險,流傳千古。其實黔道也有不少艱險之路,比如桐梓七十二道拐。

據瞭解,民國時期的七十二道拐,砂石路面陡又狹窄,行車上下,不慎翻車死多活少。新中國成立後,這段路也是全國有名的“魔鬼路段”,與川藏線齊名。這段路曾是川黔公路上一段重要路段(都市報作品 轉載須署名)

比較出名的還有正安九道拐,麻江三十六道拐,但說起歷史文化意義,晴隆二十四道拐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桐梓七十二道拐

座標:210國道桐梓縣境內涼風埡山上。

李白一句“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形容蜀道之艱險,流傳千古。其實黔道也有不少艱險之路,比如桐梓七十二道拐。

據瞭解,民國時期的七十二道拐,砂石路面陡又狹窄,行車上下,不慎翻車死多活少。新中國成立後,這段路也是全國有名的“魔鬼路段”,與川藏線齊名。這段路曾是川黔公路上一段重要路段(都市報作品 轉載須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