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魏征既不是李世民的親戚又不是李世民的親信,為何敢跟他對著幹?

讀過唐朝歷史或者看過《貞觀長歌》電視劇的朋友,一定都對魏征印象深刻吧?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諫臣,以直言進諫著稱。可以說,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勞。

魏征由於對唐朝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被後人稱為一代名臣。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武將,忠臣或者奸臣都是少數,大部分是碌碌無為,不被史書所記載,歷史上尤其很少出現像魏征這樣的諫臣。歷史上有名的諫臣屈指可數,商朝的比干和彭鹹、春秋時期的史魚、齊國的鄒忌,

都是敢於直諫的忠臣,但與魏征相比,還是有所不及。這就是為何我們一提起諫臣,最先想到的是魏征,而不是其他人。

魏征本身是瓦崗寨李密的部下,魏征曾給李密獻上十大計策,使瓦崗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之後李密投降了李唐,

魏征歸屬李神通部下,後李神通又被竇建德擊敗,魏征又變成了竇建德的人,後,寇建德又被李世民打敗,複歸唐,拜太子洗馬,魏征又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人。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把太子李建成、三弟李元吉一起誅殺,魏征也一同被捕。

李世民曾聽說魏征向李建成建議:把自己排擠出京,去掉一個爭奪帝位的威脅。李世民就問魏征,為何要挑撥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魏征回答道,如果太子早點聽我的話,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下場了。李世民欣賞魏征的直言不諱,便放了魏征,

並封他為詹事主簿。

魏征跟隨李世民近20年的時間裡,先後進諫200多次。李世民都有點怕魏征,曾經氣得李世民當著自己老婆的面說,早晚有一天我要殺了他這個老東西。然而,為何魏征如此得罪李世民而不被斬首呢?

敢於直諫,這是李世民留下魏征的理由,倘若李世民看不到魏征的直諫,肯定會對他失望了,皇帝都失望了,作為曾經對手的屬下,還會有好下場嗎?李世民也是一個十分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明君,雖然魏征當時說的話讓李世民很不舒服,最終還是會採納他的建議。

貞觀十八年(644年),魏征去世一年,唐太宗親征高麗受挫,發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慨,於是又下令將毀壞的魏征墓碑重新樹立起來並慰問魏征的遺屬。

忠諫人生(魏征) ¥23.76 購買

貞觀十八年(644年),魏征去世一年,唐太宗親征高麗受挫,發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慨,於是又下令將毀壞的魏征墓碑重新樹立起來並慰問魏征的遺屬。

忠諫人生(魏征) ¥23.76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