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喀什和田萬餘勞動力轉移就業“轉”出新天地,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今年目標任務已完成95.4%

喀什和田近4萬城鄉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我來公司整三個月了,現在我已經上崗工作,每個月有2000多元工資收入,黨和政府給了我這麼好的工作機會,我一定要珍惜,

在崗位上好好幹。”9月7日,新疆雪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員工阿卜杜熱伊木·麥提克日木說。

阿卜杜熱伊木來自和田市玉龍喀什鎮依蓋其村,今年6月,他來到新疆雪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後,被分配到生產保衛部三車間負責活動中心的日常管理。

和他一樣,今年,近4萬名來自喀什、和田兩地的城鄉富餘勞動力,通過有組織轉移就業來到北疆、東疆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更有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嚮往。

就業是民生之本。長期以來,喀什、和田地區的城鄉富餘勞動力較多,但就業機會少。今年4月召開的自治區黨委九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決定,實施喀什、和田地區城鄉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

2017年計畫有組織轉移40000人,其中轉移莎車縣5000人到北疆東疆城市環衛崗位就業;轉移喀什、和田地區10000人到國有企業(含中央駐疆企業)就業;通過“六個一批”管道,轉移喀什、和田地區25000人到北疆東疆各地州市、巴州、兵團以及各地企業、建設項目等就業。

這項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主動擔當,共同發力,

推動喀什、和田地區城鄉富餘勞動力疆內有序流動,實現以業管人、穩人、安人。據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截至8月底,喀什和田兩地已轉移38163人,完成目標任務的95.4%。其中莎車縣5000人已全部轉移到北疆東疆城市環衛崗位上崗就業,完成率100%;轉移國有企業就業10680人,完成率106.8%,初步探索形成了以政府推動為主導的疆內有組織轉移就業新機制。

在有組織轉移就業過程中,我區相關地區和部門堅持貧困戶優先、會國語優先、遵紀守法優先、勤勞致富優先、夫妻工優先的原則,篩選輸出人員。同時以感黨恩教育,法律常識、基礎國語、勞動紀律教育為重點,組織開展普工崗位基礎技能標準化培訓、專項技能培訓、崗前培訓等,提高轉移就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各接收地提前謀劃,按照崗位確定一批、人員對接一批的原則,在開發崗位的同時將崗位資訊發送至喀什、和田地區,做到人崗銜接。自治區國資委組織專門力量,動員督導國有企業廣泛摸排用工崗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指導督促各級發改部門開發固定資產投資專案和對口協作扶貧縣市區就業崗位,落實轉移就業任務;烏魯木齊鐵路局提前制定詳盡方案,開通6趟專列輸送轉移就業人員;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指導各地儲備265台車輛,實行專線包車輸送,有組織、成建制集中輸送轉移就業人員到崗就業,確保轉移就業人員按時上崗工作。

圍繞“轉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穩定就業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輸出地、接收地各相關單位相互協作配合,通過選派隨隊管理人員、制定詳盡的培訓方案、全力給予食宿保障、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等,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等有效形式,使轉移就業人員儘快融入當地,確保他們長期穩定就業,幹得好、穩得住、留得下、有收入、能致富。

如今,已經轉移就業的38163名喀什、和田地區城鄉富餘勞動力,在不同的崗位上開啟了新的生活。來自墨玉縣喀拉喀什鎮的烏布力喀斯木·艾合麥提和居麥妮薩·麥合木提夫婦,如今在新疆阿爾曼清真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速食店做服務員,夫妻倆一個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功能表上的飯菜名字我都認識了,還能用國語給顧客報菜名。我會好好上班,將來當領班、當店長,為以後的好日子努力。”居麥妮薩說。

開通6趟專列輸送轉移就業人員;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指導各地儲備265台車輛,實行專線包車輸送,有組織、成建制集中輸送轉移就業人員到崗就業,確保轉移就業人員按時上崗工作。

圍繞“轉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穩定就業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輸出地、接收地各相關單位相互協作配合,通過選派隨隊管理人員、制定詳盡的培訓方案、全力給予食宿保障、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等,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等有效形式,使轉移就業人員儘快融入當地,確保他們長期穩定就業,幹得好、穩得住、留得下、有收入、能致富。

如今,已經轉移就業的38163名喀什、和田地區城鄉富餘勞動力,在不同的崗位上開啟了新的生活。來自墨玉縣喀拉喀什鎮的烏布力喀斯木·艾合麥提和居麥妮薩·麥合木提夫婦,如今在新疆阿爾曼清真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速食店做服務員,夫妻倆一個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功能表上的飯菜名字我都認識了,還能用國語給顧客報菜名。我會好好上班,將來當領班、當店長,為以後的好日子努力。”居麥妮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