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電商扶貧成為精准扶貧“新利器”

製圖/張楊

導 讀

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貧的重要載體。

實踐已證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使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產生疊加效應,有利於促消費、擴內需,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此,2017年中央一號檔首次將農村電商單獨列出,要求著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作為農業大省的湖南,

農村電商發展的情況如何?應怎樣謀求進一步突破?本報特約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建言獻策。

胡松強

湖南貧困人口多,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戰略思想的策源地。

2016年4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著力推進農村‘互聯網+扶貧工程’”的重點任務和要求。

省商務廳據此聚焦全省51個扶貧重點縣、8000個貧困村,以助農增收為目標,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部門支持”原則,大力引導培育特色產業、普及電子商務應用,扎實推進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努力構建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鄉流通市場體系。經過近一年的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電商扶貧完全可以成為精准扶貧“新利器”。

為窮鄉僻壤打造“市場直通車”

2016年,通過聯合全國知名電商平臺、省內重點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多次深入我省各貧困縣考察調研,商務廳確定了全省電商扶貧基本思路,即大力整合和開發適合網銷的農特產品、積極探索貧困地區農產品進城的網銷模式、著力構建電商扶貧服務體系,鋪開了推進電商扶貧專項行動的各項工作。

整合部門資源,落實支持政策。根據省商務廳與省扶貧辦聯合下發的《關於引導和促進電商扶貧的實施意見》,

全省各地進一步整合商務、扶貧、農業、通信管理、經信、工商、質檢、食藥、財政、銀行等部門力量,加大了對電商扶貧的支持力度。資金扶持力度也大幅提升:2016年,省商務廳用於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推進電商扶貧專項資金總計達到11789萬元,同時爭取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中央財政資金投入1.05億元;省扶貧辦安排資金2000萬元用於支援貧困村設立電商服務站、幫助貧困家庭上網開店。
各貧困縣也想方設法籌集資金支持電商扶貧專項行動。

加強人才培訓,普及電商知識。全省各級商務部門分期、分批組織開展了多層次的電子商務應用培訓;不少電商企業為廣大村民提供上門輔導培訓,“帶”出了一批能獨立運用電商平臺的“行家裡手”。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省舉辦各類農村電商培訓班300多期,培訓相關從業人員超過20000人次。

動員企業參與,構建服務體系。按照“政府推動、鄉村配合、企業落實”的方式,我省啟動了縣級電商服務中心、村(鎮)電商服務站建設,著力構建縣域電商公共服務體系。阿裡村淘、京東、農商通、湖湘商貿、湖南郵政已分別在我省多個貧困縣建立縣級服務中心。阿裡村淘、京東和省內幾大電商平臺還在51個貧困縣內的2000多個村建立了村級電商服務站。

探索“上行”模式,促銷特色產品。我省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電商扶貧特產專區”系列展銷活動,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將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特產品推介給廣大消費者。省內外各電商企業也探索出了諸如“一縣一品、打通全屏、融合全網”“旅遊驅動型電商扶貧”“政府+服務商+貧困戶”等行之有效的農產品“上行”模式。通過農村電商這列“市場直通車”,各貧困縣大力拓展特色農產品“上行”管道,如祁東縣在各大電商平臺建設特色地方館,主打地理標誌產品黃花菜;桑植縣的“土家親戚”深入農戶家中收集非標農產品用以網路銷售;新化縣通過電商平臺直播紫鵲界梯田認租、推薦原產地農產品等等。

電商扶貧的“湖南模式與亮點”

自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啟動實施以來,我省已有7個貧困縣成功申報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14個貧困縣獲評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51個貧困縣已認定電商企業202個,國內三大電商平臺已開通20個貧困縣的特色館和3個市州(湘西州、懷化市和永州市)特色館,農產品“上行”交易額超過13億元。2016年全省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200億元,其中51個貧困縣占到四成以上。

隨著電商扶貧專項行動的推進,我省越來越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農特產品日益為城市消費者所知曉和喜愛。比如城步的“高山烏骨雞”“大木山楊梅”,江華的“瑤山雪梨”,新化的“紫鵲界大米”,芷江的“五郎溪土貨”,沅陵的“借母溪土貨”等等,都在電商助推下聲名遠播。2016年11月,我省以“湖南冰糖橙”為地域品牌,整體開展電商行銷活動,使冰糖橙收購均價由上一年的0.8元/斤提升到1.8元/斤,懷化市冰糖橙電商銷售量較2015年增加約8倍,果農收入大幅提升。

“電商扶貧特產專區”的設立,更是有力促進了我省貧困地區優質農特產品的推廣和銷售。我們通過在連鎖商超、大型展會等實體上建立電商扶貧特產專區,對51個貧困縣的農特產品實行零門檻入駐展銷,同時在湖南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上設立線上扶貧專區,以線下、線上銷售相結合的方式將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特產品推介給廣大消費者。

為推進電商扶貧服務體系落地運營,我省也做了大量有益探索。一方面,加強與國內較為成熟的協力廠商電商平臺合作,設立縣域服務中心、村級服務站,構建電商扶貧服務體系;另一方面,鼓勵本土電商平臺整合當地傳統商貿流通企業,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行”雙向通道。截至目前,該本土平臺已建立縣域網站37個,村級服務站700多個,遍佈全省14個市州。

加快推動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

加快推動我省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須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進一步建立健全統籌協調的工作推進機制。電商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尤其需要各貧困縣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共同推進。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商務廳和省扶貧辦制定了推進電商扶貧專項行動的績效考核評定細則,目的就是要傳導責任壓力、推進工作落實。

切實完善和抓好電商扶貧方案的組織實施。各貧困縣應進一步明確實施電商扶貧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真正將電商扶貧專項行動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實到縣域範圍內的每一個鄉鎮和貧困村。

加快推進電商扶貧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引導省內外電商平臺企業和郵政、供銷系統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在每一個貧困縣規劃、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和配套服務設施,同時積極探索、推廣“農產品上行”模式,加快整合政務、農技、電信、郵政、金融、就業等方面的服務,讓貧困農戶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到高效、便利、快捷的綜合便民服務。

著力做好網銷產品整合與開發工作。各貧困縣要大力扶持一批有發展前景的農特產品種養大戶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加速實現網銷農特產品的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打造縣域特色品牌。要切實做好當地農產品資訊採集、產品品質認證和產品溯源體系建設、供需產品資訊對接、特色旅遊和旅遊產品開發、“產地直供”電商基地建設等工作,為推進電商扶貧奠定堅實基礎。

加大特色農產品與電商的對接、促銷力度。各貧困縣和電商企業要注重鞏固成果、打造特色、創新方法,集中力量做好貧困鄉村特色農產品“上行”這篇文章。同時,重點依託全國性電商平臺和省內知名電商企業,推動我省貧困地區農產品在全國的銷售。

加強電商扶貧人才培訓和示範樣板培育。各貧困縣要進一步壯大電商人才隊伍,一方面,要確保優秀電商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充分發揮他們在創新業態模式、推進電商扶貧、助農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電商應用人才培訓力度,確保農村電子商務應用覆蓋每個貧困村。此外,要重點抓好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力爭多出經驗、成果和效益,使之真正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和電商扶貧的示範樣板。

(作者系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處長)

培訓相關從業人員超過20000人次。

動員企業參與,構建服務體系。按照“政府推動、鄉村配合、企業落實”的方式,我省啟動了縣級電商服務中心、村(鎮)電商服務站建設,著力構建縣域電商公共服務體系。阿裡村淘、京東、農商通、湖湘商貿、湖南郵政已分別在我省多個貧困縣建立縣級服務中心。阿裡村淘、京東和省內幾大電商平臺還在51個貧困縣內的2000多個村建立了村級電商服務站。

探索“上行”模式,促銷特色產品。我省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電商扶貧特產專區”系列展銷活動,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將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特產品推介給廣大消費者。省內外各電商企業也探索出了諸如“一縣一品、打通全屏、融合全網”“旅遊驅動型電商扶貧”“政府+服務商+貧困戶”等行之有效的農產品“上行”模式。通過農村電商這列“市場直通車”,各貧困縣大力拓展特色農產品“上行”管道,如祁東縣在各大電商平臺建設特色地方館,主打地理標誌產品黃花菜;桑植縣的“土家親戚”深入農戶家中收集非標農產品用以網路銷售;新化縣通過電商平臺直播紫鵲界梯田認租、推薦原產地農產品等等。

電商扶貧的“湖南模式與亮點”

自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啟動實施以來,我省已有7個貧困縣成功申報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14個貧困縣獲評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51個貧困縣已認定電商企業202個,國內三大電商平臺已開通20個貧困縣的特色館和3個市州(湘西州、懷化市和永州市)特色館,農產品“上行”交易額超過13億元。2016年全省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200億元,其中51個貧困縣占到四成以上。

隨著電商扶貧專項行動的推進,我省越來越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農特產品日益為城市消費者所知曉和喜愛。比如城步的“高山烏骨雞”“大木山楊梅”,江華的“瑤山雪梨”,新化的“紫鵲界大米”,芷江的“五郎溪土貨”,沅陵的“借母溪土貨”等等,都在電商助推下聲名遠播。2016年11月,我省以“湖南冰糖橙”為地域品牌,整體開展電商行銷活動,使冰糖橙收購均價由上一年的0.8元/斤提升到1.8元/斤,懷化市冰糖橙電商銷售量較2015年增加約8倍,果農收入大幅提升。

“電商扶貧特產專區”的設立,更是有力促進了我省貧困地區優質農特產品的推廣和銷售。我們通過在連鎖商超、大型展會等實體上建立電商扶貧特產專區,對51個貧困縣的農特產品實行零門檻入駐展銷,同時在湖南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上設立線上扶貧專區,以線下、線上銷售相結合的方式將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特產品推介給廣大消費者。

為推進電商扶貧服務體系落地運營,我省也做了大量有益探索。一方面,加強與國內較為成熟的協力廠商電商平臺合作,設立縣域服務中心、村級服務站,構建電商扶貧服務體系;另一方面,鼓勵本土電商平臺整合當地傳統商貿流通企業,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行”雙向通道。截至目前,該本土平臺已建立縣域網站37個,村級服務站700多個,遍佈全省14個市州。

加快推動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

加快推動我省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須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進一步建立健全統籌協調的工作推進機制。電商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尤其需要各貧困縣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共同推進。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商務廳和省扶貧辦制定了推進電商扶貧專項行動的績效考核評定細則,目的就是要傳導責任壓力、推進工作落實。

切實完善和抓好電商扶貧方案的組織實施。各貧困縣應進一步明確實施電商扶貧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真正將電商扶貧專項行動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實到縣域範圍內的每一個鄉鎮和貧困村。

加快推進電商扶貧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引導省內外電商平臺企業和郵政、供銷系統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在每一個貧困縣規劃、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和配套服務設施,同時積極探索、推廣“農產品上行”模式,加快整合政務、農技、電信、郵政、金融、就業等方面的服務,讓貧困農戶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到高效、便利、快捷的綜合便民服務。

著力做好網銷產品整合與開發工作。各貧困縣要大力扶持一批有發展前景的農特產品種養大戶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加速實現網銷農特產品的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打造縣域特色品牌。要切實做好當地農產品資訊採集、產品品質認證和產品溯源體系建設、供需產品資訊對接、特色旅遊和旅遊產品開發、“產地直供”電商基地建設等工作,為推進電商扶貧奠定堅實基礎。

加大特色農產品與電商的對接、促銷力度。各貧困縣和電商企業要注重鞏固成果、打造特色、創新方法,集中力量做好貧困鄉村特色農產品“上行”這篇文章。同時,重點依託全國性電商平臺和省內知名電商企業,推動我省貧困地區農產品在全國的銷售。

加強電商扶貧人才培訓和示範樣板培育。各貧困縣要進一步壯大電商人才隊伍,一方面,要確保優秀電商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充分發揮他們在創新業態模式、推進電商扶貧、助農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電商應用人才培訓力度,確保農村電子商務應用覆蓋每個貧困村。此外,要重點抓好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力爭多出經驗、成果和效益,使之真正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和電商扶貧的示範樣板。

(作者系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處長)